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2020-11-18 03:32芦海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0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

芦海霞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也正逐渐实现现代化。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倡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在高中化学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13-02

引言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围绕化学核心素养为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高效学习,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现多方面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结合具体教例,探讨如何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模式融入到教学中。

一、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这几个方面不仅体现了化学学科特有的思考方法,还鼓励学生不断实践、创新以及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价值,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在提倡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教师不能再拘泥于应试教育,要夯实理论知识学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精神追求,三位一体,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人才,助力其全面发展[1]。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我国高中化学也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进行教学改革。许多教师都在积极地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响应时代的号召,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更加全面的技能,形成科学的观念。然而,许多教师仍然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投入到新教学模式的使用之中。高中化学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核心,教师通过板书、教材等,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长期的、枯燥的学习中,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难以对知识进行牢固掌握。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教师也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所谓的“考试技巧”,而忽略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会变成所谓的“考试机器”,不光不能在实践中应用化学知识,还有可能造成扭曲的学习观念,影响日后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不可否认的是,在新课标推行之前,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已经历经多年没有得到改变。新课标推行之后,这一部分教师虽然也在按新课标中的要求进行改进,但限于过去的“板书-教材”两点一线的教学方法过于根深蒂固,使得他们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无从下手。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的理念没有得到扭转。很多教师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重,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来进行习题巩固、试卷解答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影响了新课标的效果。

(三)学生兴趣不足

学生兴趣不足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新课标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做的首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课堂进行掌控,学生自然也就会对化学产生兴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化学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兴趣给予足够的重视,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化学知识一并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支撑,难免会在漫长的高中学习生活中逐渐丧失对化学的兴趣。而且高中生承担着沉重的高考负担,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引导学习,有可能会导致压力无处排解,造成心理问题,这样不仅无法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反而给学生带来了伤害。

(四)化学实验不能和实际相结合

高中教材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让学生扎实掌握化学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广大高中化学教师也在对化学实验课进行改革,让化学实验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不光在课堂上体验化学反应的奇妙,还要能够将化学实验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科学观念。不过,这种改革落实起来却具有相当的难度,造成化学实验仍然固守课堂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课堂时长不足,学校实验室设备不足,实验材料不足,学校领导对实验不够重视等等。众多原因结合起来,共同造成了当今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无法和实际产生紧密联系的现状。

(五)科学观念培养效果不理想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更加注重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的培养,而不应该是一味地教授学生化学知识用来应对考试。因为只有有了完善的科学理念,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以更加科学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过,在当今我国高中的课堂上,仍然有许多教师对科学观念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机械性地传授知识,没有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心中对化学知识形成完善的体系,使得学生知识掌握过于零碎,这样不仅很容易遗忘,还不能通过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建立,丰富自身的学科素养,對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另外,化学非常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因为无论是考试中的习题,还是课堂上的实验,都会有许多地方需要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推理,确定化学反应的生成物,或者推断化学反应的条件。这些都是在具有足够化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调动逻辑思维能力来实现的,然而,有些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导致学生没有具备足够的科学观念,不能得心应手地应对未来的学习。

三、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实现教学理念转型

在应试教育中,很多学校把分数作为衡量老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在素质教育中,分数不再是考量学生和老师的唯一标准。在目前的高中教学中,从教者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对于高中化学教学,从教者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授,还应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以及一些探索精神的培养。挖掘学科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课堂环节,尽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构建知识体系,掌握知识要点。

(二)丰富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从教者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从教者单方面的灌输知识点、课后练习、习题讲解等这类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对于这类课堂往往提不起兴趣,学习效率较低,思维也较为局限。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从教者应该将课堂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比如,在学习化学物质分类这部分内容后,从教者可以给出一些化学物质,让同学们以手绘或者思维导图等形式去进行分类,之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这种有趣的作业形式能够给同学们减负,他们更容易接受,同时同学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亚于做课后习题。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渗透有关化学前沿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2]。

(三)注重知识整合,强化推理能力

对知识的整合能够很好的体现学生对教材的吸收掌握程度,高中生对知识的加工整合也有助于他们强化化学推理能力,知识可迁移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加工整合这一过程。比如:在教学“碱金属元素”的相关知识时,从教者可以带领同学们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对其原子结构相似性、递变性以及差异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原子层结构推测碱金属的性质,让他们领会“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学生们在进行了这个过程后,教师可以引导其对其他族的元素进行分析。

(四)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实验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学校在实验教学这块显得非常薄弱,极少开展实验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化学应用的意义和价值,巩固理论知识,对于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者方面的知识时,由于概念较为抽象,很多同学学习起来都十分的困难,但是如果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实验探究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与反应速率间的影响关系,同学们能够很好地理解知识要点,而且能够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3]。

(五)培养学科精神

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教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科精神。对于化学而言,同学们应该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以及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教师也应该在学习中多给予同学们一些正向的价值观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给同学们渗透一些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一些节能,环保相关的化学知识。一方面可以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同学们的使命感。

(六)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放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新奇,学生可以在整节课都保持一个比较认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与老师的教学思路相一致,对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帮助,老师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把信息技术带入其中。比如在学习置换反应的时候,学生对置换反应的本质很难理解,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成像功能,把置换反应的过程中制作成动画课件,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播放,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到置换反应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对反应的本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化学想象能力的提升,而且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会充满兴趣,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明显的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只有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才能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加积极的发散自己的思维,这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另外,老師在上课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引入一些新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储量,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教学也应该致力于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从教者在教学化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注重实验教学以及学科精神的培养,真正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胜男.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8.

[2]张芳芳.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探索与案例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16.

[3]李俊成.促进科学本质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