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案温情

2020-11-18 08:50顾青
中华手工 2020年4期
关键词:吴昊陶艺家佐藤

顾青

近些年国内关于生活工艺类的展览在各城市成为热点,陶艺、漆艺、木作……器物热背后折射出了深层文化现象,对于触手可及的物具的关注大抵也是一种审美意识的觉知,尤其对关注本土手工艺生态的人来说,这股风潮来得刚刚好。

杯盘碗盏,这些在器具文化里各有特色,也在餐桌上占据着主要的位置,相应的,筷架之于餐桌,就不是必选项。筷架的前身起源于我国南宋时期,那是叫“止箸”,用的是竹材质,一寸来高,一寸来长,上面有半月形缺口,可以把筷子放在上面(孔齐《至正直记》卷一《止箸》),一来卫生,二来用餐环境显得精致,富有仪式感。跟随时代演进,这个小物件发展到今天,多用清洗、保存更为便捷的陶瓷材质,我们称之为筷架或筷枕。

做日用器皿的作家,不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筷架创作中,它们是餐具领域的配角。而虽说是小物件,围绕其展开的不能算是小创作,制作时作者们的心情该是放松舒展的,也因松弛,或许每每有些意外收获。在我相熟的陶艺家朋友里,有不少会参与到其中,比如吴昊。

吴昊曾师从日本著名陶艺家佐藤敏,赴日留学五载有余。这位对他影响至深的陶艺家出生于1936年,以学徒身份起家,小时候学过木工,少年时去京都学艺,无意间进入陶工训练所学习。佐藤敏在学习彩绘、手拉坯等陶瓷制作技法的同时,也跟从一位对中国文化谙熟的老师进行绘画训练。毕业后,他以制作实用器皿为生。而作为一个有着艺术理想的年轻人,他又不甘于此,所幸遇到了日本现代陶艺领域的重要社团“走泥社”。

佐藤敏对日本当代陶艺的贡献是不容小觑的,其作品中体现的力量感、文人气、诙谐、反叛……这些与精神层面相交织的,体现在陶艺作品中的生命花火也深刻地影响到了吴昊。2002年吴昊学成归国,老师给弟子的临别赠言是“学大壶切莫做小壶”。

大壶在日语里是大缸、大瓮的意思,狭义地理解,这句话是指创作中不要注意琐碎的东西,不要拘泥细节。某种意义上,话里还隐含了另一层深意:去做你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不要计较得失。这句话似乎也能解释吴昊回国后,在待人处事治学中一以贯之的态度,比如斥资为老师出版大型画册,向中国陶艺界介绍优秀的日本陶作者;比如在参与执行学院学术类陶艺展的组织工作的同时,也热心投入到大陆生活陶艺的传播、推广中。

由于白天教职工作繁重,夜深人静的时候往往是吴昊创作的黄金时段,他对泥性的熟练掌握体现在作品的弹性和张力中,生活器物大至碗盘,小如筷架,都能体现出这种统一的气韵感。他制作的筷架是一枚枚小型陶艺雕塑,毫不局促,彩绘的潇洒飘逸和捏塑的生动情趣,展现于七八厘米见长、两三厘米见宽的方寸间。

吴昊说过佐藤敏影响了他对陶艺彩绘的认知。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里提出的“六法”之一“随类赋彩”,指画家必须依所描绘的不同对象的具体要求,而赋以不同的色彩。而陶艺家在器物上施繪,则需要根据器物的造型来调整画面布局。这里的“绘”脱离了传统绘画表现,成为器皿的一项装饰语言,作为主题的器和附属的绘之间,有了呼应对照的关系。

他的彩绘筷架似一张极小的画布,布局精到,有密不透风的红叶绿彩,另一侧则做留白,寥寥几笔勾勒出笑呵呵的僧侣头像或是张牙舞爪的无肠公子。文人画里的意境,就这么裁切出一块,坦白率真,融入热闹斑斓的大千世界。

而用捏塑手法创造出的动物形态,看似匆匆而就,拉长比例的兔子躯干富有弹性,在耳朵和眼睛部位点上金彩,“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陶泥黑兔或裹一层釉的白兔皆现灵敏矫捷之态,神情中又透出一点落寞与桀骜。友人见到筷架,不免惊呼,两枚小陶塑分明有着沐浴在月光下的灵魂,这气息也是制陶人的心境写照吧。

吴昊最近开始涉猎直播,做客陶艺家高艺峰的同名直播栏目,不仅演示了各种拉坯、做肌理的手法,也认真推广了佐藤敏画册,甚至拿出手捏筷架作为抽奖鼓励。而他寄给我的筷架每日放在案头,除了吃饭时会用到,练字时作为笔搁,更多的,我把它们作为把玩、装点空间的小摆件。想起他曾写下的文字,“与其虚构企图唤醒筷架固有功能的复苏,还不如说,其实这就是让案头文玩摆件再添一个品类的由头。然而,由头再合理,也不能替代物件自身的意趣和魅力。它们打动人与否,我说了不算。与其粉饰修辞,堆砌文字,絮叨理念构想,还不如让这些小精灵们,用它们自己的扭捏作态来跟观者对谈。以用的名义,传递奇思,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趣事。”

在生活器物的创作中,并不拉高自己的姿态,保持着对器物重新审视的角度,心性不失天真,手法老辣凌厉,也因此,一个小小的物件突破了原有的功能属性,有奇趣,有温情。

猜你喜欢
吴昊陶艺家佐藤
侨领吴昊:传递中俄世代友好的接棒者
吴昊、吕十锁国画作品
佐藤学:世界上没有比教师更难的工作了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NO.2)
佐藤海山的诗
中日两国合作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以王坦与佐藤学为例
莫让伤害传递伤害
意外事件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十一)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