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数据战略助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0-11-18 08:51文艺蔡定昆
中国市场 2020年30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

文艺 蔡定昆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机遇。文章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村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调查为例,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如何与大数据战略进行对接,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发展探寻新的途径。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大数据战略; 产业转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0.004

1 引言

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的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广泛运用,人们开始借助数字化、网络化、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纳入大数据框架中,包括文本、图片、音频的数字转换、数据的识别、数据存储以及政府对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政策支持等。

云南少数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集聚”的形态,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通过口耳相传和文字记录延续至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少数民族文化成就表现在衣食住行、宗教、伦理、哲学、文学、艺术、医药、建筑、服饰、风俗等诸多方面。但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环境较差,交通、网络、信息技术不发达,使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得到更好地发展和传播,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些少数民族文化就更加难以得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失现象比较严重。譬如云南当地的少数民族布朗族,他们的语言、服饰、传统节日、舞蹈、歌曲等都面临着流失的危机。布朗族的语言主要是布朗语和阿尔瓦两大方言,但受汉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影响,其很少使用阿尔瓦语,由于布朗族只有语言没有汉字,因此语言的传播更加困难,在当地就只能口口相传,会阿尔瓦语言的布朗族正在减少,许多布朗族的儿童都不会本民族的语言。因此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帮助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迫在眉睫。

云南省政府已经将大数据技术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1]大数据技术已初步运用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但此类研究现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对于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到2018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成为数据生产大国,具备有效处理和运用庞大数据的潜力,大数据时代迅速发展,如何利用大数据促进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2 大数据助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优势

2.1 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精准的统计与管理

云南民族村中现设有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藏族、景颇族、哈尼族、德昂族、壮族、苗族、水族、怒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傈僳族、普米族、满族、回族、瑶族、阿昌族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虽然每个民族村寨都有文字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但不翔实,很难从这些介绍呈现出这个民族的个性与特征,这样就忽略和遗漏了一些真正反映一个少数民族文化魂魄的细枝末节。利用大数据手段将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详细的统计和挖掘,包括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和其流传下来的节日、服饰、饮食、建筑、语言、宗教、精神、歌舞、风俗习惯等文化。让少数民族文化的资料更加完整和丰富,同时对一些即将在时代潮流和外来文化冲击下慢慢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起到一种保护的作用。建立起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将方便国家和政府对各地少数民族的分布、生活状态、文化传承和发展情况的掌握,让政府在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时,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现状了解得更全面更及时,从而做出更有利的决策。

2.2 激发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活力

作为民族文化构成的一个部分,一些“缺乏活力”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将逐渐被人们淡忘,从而消失于世,这将是人们最不想看到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的文明大国,这其中少数民族文化功不可没。为了不让一些“缺乏活力”的少数民族文化淡出视野,将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把少数民族文化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可互动、可体验和可分享,使少数民族文化找到新的依托媒介,让少数民族文化的民族特色及表现方式与现代艺术结合,创造出更具活力的少数民族文化,既保护了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新的具有活力的文化。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吸收和容纳了现代文化,便迸发了勃勃生机,在其不断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使更多的人想要了解这种文化的原貌,从而使这些“缺乏活力”的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新的发展机遇。

2.3 有效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模式

为了将少数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人们不能再依托传统的口口相传的传承模式,人们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找到新的方法和技术将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据调查得知,目前,云南省民族村虽已建立了自己的管理网站,但缺乏有效的运营管理,导致网页的浏览人数不多,后台数据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且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不全,网站结构简陋不能为用户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资料,因此完善及构建新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媒介载体刻不容缓。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与新运用,已经成为当今文化时代民族文化迅速传播的有效载体。[2]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积累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大数据”的多样应用正在引发各种产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建构,它重新定义了文化的创造方式,扩展了文化资源内容,丰富了文化生成手段,推动了新的文化生态的形成,改变了文化的传承方式,势必也将深刻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

2.4 拓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受众面

将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各少数民族就可以用图片、视频、语音、文字的形式将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上传到各种网络上,或者通过各大视频网站让广大网友们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云南少数民族网站上,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图片和文字,还有许多少数民族舞蹈视频,但是却没有有关于少数民族影视的电影,饮食文化的视频,服饰文化的视频。但在其他视频播放网站和社交网站上,有关于这些少数民族饮食、服饰、建筑、节日文化的视频,点击观看和评论数量非常可观。譬如在腾讯视频网站上,大理白族的传统节日三月街的视频播放量达到65万次,评论达到1023条;普米族迎宾舞播放量34万次;爱奇艺视频网站上傣族泼水节视频播放量41万次,评论破千;在微博上许多用户发布了大量的少数民族视频。但在网络上可以收集到的少数民族视频非常有限,且分布散乱,不利于系统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收集少数民族资料,为此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大数据平台刻不容缓。

2.5 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管理与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企业建立大数据平台,一方面有利于统计播放量和下载量,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后臺数据分析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企业发展的动态,及未来发展方向。云南民族村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可以方便网络用户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通过他们对平台的访问,采集用户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例如,用户的年龄阶段及对各种少数民族文化的偏好是否有影响等,从而使文化企业及时调整策略,从哪些方面来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可以通过用户的浏览量来发现哪些少数民族文化是比较受欢迎的,哪些文化正在逐渐消退,从而考虑如何来传承和保护这些具有价值的“落后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

3 大数据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3.1 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数字化处理

大数据流程的主要环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取、数据分析、数据计算构架、服务平台等。[3]数据主要由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构成,[3]且数据的类型比较复杂和多样化,可以是数字、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要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首先要将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数字化处理,才能将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民族艺术、民间文学、民族古籍、民族传统科学、文物博物、文化遗产、民族体育等文化收集起来,转换为数据形式。例如文字、图片、音频等,从而对它进行存储、统计、分析、筛选、提炼,来达到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全面囊括和深度挖掘,而后建立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来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同时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连接,方便后期查找和统计。

3.2 整合资源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大数据应用平台

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大数据应用平台,并且将数据库面向公众开发,这样人们将会获得更多的数据,数据的规模得到扩大,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到的信息会更加真实和准确。目前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就是其中之一,它主要采集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古典书籍、歌舞文化、风俗习惯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的建立和开放,为少数民族传播者提供传播的平台,收集的少数民族文化更加广泛,将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形式大多是半结构化的及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要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来帮助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目前数据采集主要是通过RFID射频数据、社交网络交互数据、移动互联网数据等方式获得的,用来计算和处理复杂数据的Hadoop是一种开源分布式处理技术,Hadoop框架最核心的部分HDFS和MapReduce,前一个为海量分数据提供存储,后一个为海量数据提供计算。“大数据使得电子媒介环境格外适宜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利用好这一新的存储与计算技术,传统文化原来在网络上零散化、碎片状的存在将会变成复杂化大规模的新生态。”[4]

3.3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数据技术人才的培养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技术上的难题。大数据主要取决于人的分析利用能力。大数据,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的技术,以及能够分析这些数据获得实用意义和观点的人才和组织。[5]要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来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就需要更多的能够掌握大数据运用技术的少数民族,他们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以及各种流传的民族文化,就会更了解本民族文化在大数据时代发展中应该如何寻找出路。但由于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不便、网络及通信技术都不发达、教育程度不高,许多掌握传统民间技术的老手艺人、本民族歌舞传播者、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老人等,由于不会运用网络技术,完全不会借助网络的发展来传播本民族的文化,加之许多少数民族后代离开了家乡,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就慢慢忘却了本民族的文化,使少数民族文化人才出现了断层。所以培养一些少数民族大数据技术人才,是使少数民族文化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赵曦.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大数据资源建设[EB/OL].[2015-04-29].http//:www.chinanews.com/df/2015/04-29/7243160.shtml.

[2]吴韬.大数据国家战略助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J].才智,2018(8):198-199.

[3]王崇骏.大数据思维与应用攻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卓雅.大数据时代传统文化的网络化生存新态[J].三峡大学学报,2015(4):57-60.

[5]城田真琴.大数据的冲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大数据战略助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路径研究——以云南省昆明市民族村发展为例(项目编号:KY2018-095)。

[作者简介]文艺(1998—),女,云南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通讯作者:蔡定昆(1976—),男,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学、产业经济学等方面。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
职业学校家具专业人才培养互联基地建设项目的探索与研究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服务为宗旨 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