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的路径探索

2020-11-19 01:17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南山湖社区
长江丛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网格化网格居民

张 静/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南山湖社区

一、前言

和城市居民有所不同,农村地区的居民居住分布较为分散、农村管理的方式相对粗糙。为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管理中运用网格化管理的方式是比然的路径之一。针对农村地区居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网格化社会治理策略,以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成效。网格化管理模式体现出了多种优势特点,可以深入到居民基层中,实现广泛联动的社会治理效果,并且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的流程更具规范性,有助于实现农村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其向着法制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化的社会治理方向发展。

二、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发展背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深入,中国农村地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乡村经济建设和发展渐渐加快了脚步,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结合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整体社会治理现状来看,部分农村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下,同时也有部分农村由于社会管理方式落后、与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需求相脱节,此形势下导致当地的乡村经济可持续建设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为了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促进乡村管理的现代化模式构建、强化组织性,应全方位提高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水平和效果,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激活,实现农村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更进一步的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指的是针对某一个区域,根据相关标准将该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管理单元,设置专门的部门和管理人员负责每一单元的管理,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根据统一的标准要求,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全面覆盖区域内的各个角落。

近些年来,城市地区在网格化管理的模式下逐渐改善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象,提高了城市管理中空间和时间管理的效率,取得了显著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实践效果,以此为基础,农村地区逐渐开始普及和推广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针对农村地区的居民聚居分散、自然条件有限、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社会各界对于农村网格化管理加强了研究和探索,将网格化管理落实到农村社会治理的各项实践中,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城镇化、社区化、自治化建设程度,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1]。

三、农村地区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格管理人员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建设加快了脚步,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强,在提高了城镇化的水平同时、也增加农村地区的管理难度。针对现阶段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存在普遍的人员问题,网格管理人员不足、缺少专业性较强的专职网格管理员,任职网格员职位的人员缺少系统、全面的培训,导致整体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效果较差,限制了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发展。另外,在实际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日常工作中,网格管理员的权利受限,通常是处于“没有执法权”的状态下,农村网格化管理人员只有知情权,却无法在巡查走访中解决发现的问题,上报流程复杂、耗时长,层级制度下的问题管理效率较差。

(二)居民参与度问题

我国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正在逐渐普及和推广,但是由于宣传力度较弱,导致农村居民对于农村网格化管理的认知和了解不足,整体的参与度不高。现阶段针对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宣传途径有限,主要是以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宣传、当地媒体网络平台宣传为主,关于农村网格化管理宣传栏的设立位置通常是位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单位附近,没有普及到社区、村落中,导致居民中对于农村网格化管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对于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下的各项政策和活动,居民的参与程度有待提升。另外,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对于居民参与度低的问题,没有指定和实施有效的鼓励措施,使得居民的参与热情不高,更是限制了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发展。

(三)内外部沟通问题

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下,常常需要多方主体之间及时、准确的沟通和传递信息,但是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网格化管理现状来看,存在普遍的内部和外部沟通的问题,例如沟通不及时、信息传达不准确、不同主体之间存在认知差异等,限制了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发展。对于农村网格化管理内部来说,其中存在较多层级,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互通只要是借助平台软件等,面对面的交流和情感沟通方面处于缺失状态,而不同地区的网格员和同级平台之间更是缺乏有效的交流,职能部门之间存在职责划分不明确等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推诿和拖沓等现象。农村网格化管理与社会的企业、媒体、个人等主体的交流有待强化,此背景下对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推广形成了一定的制约[2]。

四、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的优化路径分析

(一)保证扎实的人员、资金、物质基础

为了更进一步的推广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需要依托有关部门和充足的物质条件支持为基础,尤其对于部分农村地区来说,其资源较为匮乏,人员、资金和物质方面的条件较差,对于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推进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由此针对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应加强资金投入的力度,对农村地区的网格化社会治理人员增加必要的津贴工资。加强资金投入,从硬件设备到软件技术等,保证农村网格化管理设施设备的齐全,为开展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的便利条件。加强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网格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治理水平,设立高素质的人才团队,调动起农村网格化社会治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网格化管理的成效。

(二)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参与度

当前我国农村的网格化治理模式运作过程较为独立,参与其中的社会主体单一,针对这一问题,农村网格化管理实践中应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多元化主体的参与度,拓展更加广阔的普及和推广范围。农村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的直接受益主体即为居民,提高居民的参与度,能够有效提高农村网格化管理的效率,工作人员应针对居民的思想观念,培养其自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居民的自治能力,组织和开展多元化的农村网格化管理培训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进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鼓励居民提高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通过媒体、社会组织的力量,加强文化宣传,向公众普及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和益处。

(三)运用信息化技术,增加内外部沟通

随着我国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在农村网格化管理中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农村网格化管理需要构建起功能更强大、覆盖面广泛的联动信息库,提高农村网格化管理的智能性。在网格化数据统一平台上引入区块链技术,提高农村网格化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借助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为农村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提供可靠、高效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网格管理新模式[3]。

五、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网格化管理模式,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在不断的探索中农村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逐渐完善。网格化管理下的农村地区,加速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对于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针对农村地区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现阶段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应在政府的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提高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的运行效率,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农村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网格化网格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网格架起连心桥 海外侨胞感温馨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追逐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