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2020-11-19 13:19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艺术类思政大学

■张 芳/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作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思政教育一直以来都在高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大学艺术类课程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极具思政教育价值,尤其是关于对文艺价值的追求更是与思政教育目标在核心追求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国家积极倡导高校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新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当积极做好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工作。面对新媒体时代逐渐到来,各种新鲜事物逐渐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对艺术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其中既充满挑战,又包含着无限的机遇。对于教师而言,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结合大学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现状,通过对新媒体各项优势功能的分析,来有针对性的将新媒体引入到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当中,由此来促进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并为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借鉴意见。

一、大学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从整体来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不仅思政教育专业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在思政教育专业的带领下各专业学科也纷纷加入到了大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来。高校思政教育正在从单一化的“思政课程”教学向着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转变。但受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大学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目前大学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现状的分析,我们特将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如下梳理。

(一)思想意识不到位,阻碍思政教育改革进展

思想认识决定行为,通过对目前大学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前艺术类专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在于教师对于思政教育认识的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艺术类专业教师,面对“课程思政”建设活动的实施,存在不适应、不了解、不重视的情况,难以在思想上将艺术类教学与思政教学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始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专业教师的事情与艺术类课程以及教师无关。淡薄的思政教育观使得这些艺术类专业教师难以将思政教育很好的融入到其艺术专业教学当中;二是,部分艺术类专业教师过于看重课程思政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教育,忽视了在构建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格局过程中,学生情感、价值观上的变化与引导;三是,艺术类专业教师本身就面临较为繁重的专业教学任务,在精力和时间上都无暇顾及“课程思政”建设活动在艺术类专业的实施。由此导致艺术类课程德育教育资源挖掘的不深入、不彻底。在相关工作的实施上更是存在应付了事、流于形式的情况,难以形成长效化的艺术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二)艺术类专业学生个性张扬,加大思政教育难度

艺术类专业学习的特殊性,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极具个性化的性格特点,这些都是其他专业学生所不具备的。具体来讲艺术类学生性格特点表现为:一是,自我意识较为突出,在特立独行的同时更为关注自我个人的发展,习惯彰显自我个体在群体中的“另类感”;二是,思维活跃的同时存在过于感性的认知,对周围事物存在丰富的幻想和激情。逻辑思维、理性思维的缺乏使得这部分学生难以实现对问题的理性认知与分析;三是,在思想上存在浓厚的艺术情结,对本身专业学习以及所具备的艺术素养深感自豪。自我感觉良好的背后是艺术类学生较低的文化课水平,这导致了其对思政课学习不感兴趣的现实情况。总体来讲,艺术类专业学生这些个性化的存在,是实现其艺术创作所必须的一些基本素养。但与此同时也会对思政等文化课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如,对文化课学习存在轻视、缺乏兴趣的情况,上课期间存在玩手机、不认真听讲等不良行为。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途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认识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微信朋友圈、手机直播平台、微博、公众号、授课平台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媒体时代产物,逐渐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并成为人们日常通信、娱乐、学习、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上述对当今大学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现状的分析,我们看到思政教育在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存在感较低,师生重视程度、配合程度情况不佳。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氛围,高校需要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信息传输功能,加大对思政教育的宣传力度,帮助师生积极转变思想认识,看到思政知识、目标与艺术价值、艺术素养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具体来讲,高校可以利用学校官网等定期发布一些与艺术行业有关的社会热点话题;利用手机直播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宣讲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师生发布艺术行业职业规范相关要求等,由此来不断深化师生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二)拓展教育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教学内容的拓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丰富学生对思政学习的认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思政教育的魅力所在。尤其是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个性化突出的现实情况,单一化的思政教学内容未免过于枯燥,无法引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为此,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要积极借助新媒体优势功能的发挥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内容,以此来满足每一位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具体来讲,首先,要求艺术类专业教师需要具有十分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抽丝剥茧,准确捕捉到其蕴含的深刻思政教育意义。由此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将这些社会热点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引入到学生的视野中来。其次,要求教师要注重新闻媒体案例的引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新闻的同时,为艺术类专业学生实现对世界、对社会、对学习、对自我的理性认知,打开一扇窗。由此来为学生今后艺术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敲响警钟,使其通过思政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来有效避免社会矛盾的发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为大学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思政教育素材,更拓宽了思政教育途径。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高校积极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在对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特点、需求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媒体思政教育功能的分析,以此来有针对性的做好新媒体时代大学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艺术类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