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近代后期英国家庭生活中儿童的处境变化(1870-1914)

2020-11-19 13:19石洁茹樊建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产阶级英国家庭

■石洁茹 樊建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相伴相生的儿童问题多样而复杂,儿童遭受忽视与虐待、儿童流浪以及犯罪等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国外学界相关研究主要将其与儿童福利联系起来,成果丰硕。国内学者借鉴这种研究视角,也展开了对英国儿童的研究。本文则拟从家庭角度审视历史语境下儿童问题的生发转化和对待儿童的态度变化,以期了解和探析当时家庭生活中儿童的处境变化,进而把握和揭示英国儿童生活状态的历史变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英国已经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就宏观数据而言,国民收入大幅度增长——1906年英国的国民收入达到17.56亿英镑,1.55倍于1874年,近2倍于1850年代;从社会生活来看,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大为提高,曾经是奢侈品的棉纺织物走进千家万户,“营养”取代“果腹”而成为百姓购买食物的重要参考条件;工人居住区的住房由背靠背式、地下室等逐步变为联排式住宅;有轨电车、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通勤条件,图书馆、体育馆和各种俱乐部的涌现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英国儿童的生活条件自然也有了明显改善。

但是,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改变英国不同阶层家庭收入悬殊的状态,经济的快速发展催化了英国社会阶层分化与重组,加剧了各阶层间的差异。在1901年爱德华七世继承王位时,英国“国民收入的1/3归于3%的高收入者,另外1/3归于9%的中等收入者,其余1/3归于88%的低收入者”。1905年,自由党议员L. C.莫尼(L. C.Money)就英国社会贫富不均问题进行了广泛考察,出版了《富与贫》一书,书中有诸多类似的描述。英国不同阶层家庭的生活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不同阶层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是千差万别。

在传统的贵族家庭关系中,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需将主要精力置于参加议会会议、处理各种社会事务和从事家族产业管理,而作为女主人的母亲则需将大量时间用于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因此,儿童的照顾、教育责任则主要是由保姆和家庭教师承担。男孩年龄稍大后会进入公立学校或寄宿学校学习。而在维多利亚时期,女王和亲王养育了九个孩子,他们非常重视家庭生活,并经常以子女为契机对外展示亲密的家庭关系,以此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这在英国上流社会中产生了微妙的影响,有学者指出,王室已成为英国大多数家庭的典范。这样的影响所导致的明显变化是儿童从保姆、家庭教师的照顾对象转变为父母的抚养对象,儿童在家庭中的角色由此从单纯的家庭成员转变为向社会展示家庭亲密关系的重要名片。因此,儿童成为了上层社会家庭对外展示良好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的重要窗口。

中产阶级出身的儿童生活条件也相当优越,他们在家庭中的角色也比较特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到20世纪初,中产阶级已逐步成为英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在这一时期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中,作为户主的父亲需要通过在外工作赚取薪水,以便供养家庭;身为家庭主妇的母亲则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家务和子女;儿童则是被抚养的对象,男孩要接受学校教育,直到成年并能独立生活,女孩则在家里居住直到结婚。值得提出的是,比较而言,中产阶级家庭的妻子既不需要为养家糊口而外出工作,也没有繁杂的社交活动,因此,她们的精力几乎全部用于家庭,生育与养育是她们生活中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的中产阶级家庭孕育出了“父亲工作,母亲持家,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家庭模式”。这种“工作与家庭分离,呈现出独立家庭领域的中产阶级模式”很快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不断流行开来。

工人阶级的家庭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虽有变化,却变化有限,其占英国总人口75%的比例更能反映出英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因此,这一阶层的儿童生活与处境也代表了英国多数儿童的生活状态。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大量家庭依然处于贫困状态。具体到家庭生活与家庭关系等方面,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较前有明显提高,与父母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并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教育,但与前两种类型比较则大相径庭,甚至有天壤之别。

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在工人阶级家庭中,因生活所迫,父母普遍将儿童视为劳动力,并要求他们劳动以补贴家用。19世纪的许多制造部门中,儿童跟随父母在逼仄拥挤、肮脏不堪和通风不良的工作场所长期劳动。扫烟囱男孩(climbing boy)是这一时期劳动儿童悲惨命运的最真实写照,他们绝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家庭。这些男孩从小接受残酷的训练,日复一日地穿梭于狭窄且曲折的烟囱中,刮擦烟灰。他们不仅面临着擦伤、烧伤的风险,而且长期与烟灰为伍,罹患癌症的机率也大幅升高,甚至有儿童在工作时卡在烟囱中窒息而死。一些父母甚至还会教唆子女从事偷盗等犯罪活动,以贴补家用。根据利物浦监狱1846年2月4日的记载,有儿童因母亲强迫而外出盗窃,如未能通过乞讨、盗窃等方式获得财物,他会遭到毒打,甚至被遗弃。尽管在议会颁布了多个禁止使用童工的法令,童工现象虽呈减少趋势,但仍屡禁不止,难以禁绝。

那些没有完整家庭的非婚生子女的境遇则因更加缺乏父母的亲情关怀而更加悲惨。尽管当时父亲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对子女的监护权,但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责任一般落在单身母亲身上,父亲往往不会参与到这些儿童的成长过程中。1875年,曼彻斯特监督局规定除疾病情况以外,济贫管理人员不得向仅有一个需要养活的孩子的寡妇提供院外救济。本来就处于贫困状态的单身母亲却因此而无法得到救济,于是,为了维持生计,单身母亲们必须外出工作。这意味着非婚生子女的成长同时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对于单身母亲而言,抚养孩子有两种方法:一是雇佣护理人员来家里照看孩子并为其提供食宿;二是将孩子送到婴儿寄养处并支付一定的费用。毫无疑问,前者所需的费用是大多数贫苦的单身母亲无力承担的,后者被称为“婴儿养殖”(baby farming),是一种常见的非婚生子女抚养形式。在当时的语境中,该词往往会与养母的无情和邪恶联系在一起,有强烈的负面意义。伦敦侦探警长理查德·雷尔夫(Richard Relf)曾暗访了一处“婴儿养殖”场所,他发现五个未清洗的、虚弱的婴儿躺在潮湿的、肮脏的沙发上。雷尔夫委托医疗机构对这些儿童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说明有些婴儿受到麻醉品的影响,有些则遭到了严重的忽视和虐待。

基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工人阶级家庭的儿童的生活境况比较悲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情形出现了转变,即一方面是随着工人阶级家庭条件的改善,儿童成长的环境得到好转,越来越多的父母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而非外出工作,儿童在家庭中的角色由收入补充者逐渐回归到被抚养者;另一方面是在法律的干涉、社会机构的过问以及社会舆论的关注下,工人阶级家庭的亲子关系由生疏逐渐走向亲密。

总体而言,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逐渐丰富,各个阶层的儿童生活都发生了变化。上流社会和中产阶级家庭儿童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父母更加重视与子女的亲密关系。工人阶级家庭的儿童状况虽有改善与提高,但尚未出现根本性的变化,甚至还派生出许多新的问题。这些新旧问题愈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这些问题的办法和路径则与社会机构的慈善救济和相关法律的制定施行息息相关。

猜你喜欢
中产阶级英国家庭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家庭“煮”夫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恋练有词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