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0-11-19 13:19孙海兵西华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

■孙海兵/西华师范大学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是源于西方工业文明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能被中国人民所选择、接受。首先,要归结于其本身的强大生命力、冲击力和感染力。其次,马克思主义必须取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价值观念的认同。但是,我们要明白伴随着中国的发展,更加需要二者紧密的联系。

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性相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思想家、革命家依据当时的历史需要产生两个重大理论成果,它们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使如此,我们要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之路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一)社会转型期理论再选择

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让中国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在这期间,我们需要新的理论指引我们。从文化发展的视角,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将要来临,人们会重新构建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仰,拥有新的内容和形态的中国文化将要成型。在重新做选择的期间,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内容如何让人们作出正确而理性的选择,对我们国家未来发展影响至深。对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拥护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防止人们会在众多文化形态选择时迷失方向,更不能使各国不同思想和潮流不分良莠在中国传播。当前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当今对社会最有影响的两种思想潮流。一个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另一个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了推动二者在中国发展实际的高度融合,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要做一直做好的重要事项,从而推动中国整体向好发展。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在社会转型时期,关于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许多学者提出许多新的学说和新的理论。在研读过程中,我发现它们的实质类同,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我们要不要坚持,二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我们要不要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发展。在推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始终扮演指挥棒的角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中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会进入深渊中无法自拔;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会失去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之奋斗的动力源泉也会不复存在。所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信念不能改变。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地位不能撼动

在《共产党宣言》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理论的实际运用,要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句话表明的意思是:马克思主义要想适用于每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实际,就必须从他们的实际角度出发;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路径,必须坚持二者的根基不能动摇,必须要首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后再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契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已经根据现实的实际情形,创造了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了符合人民意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和复杂政治背景下,我们要紧紧把握住二者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二者的高度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为中国的全面振兴提供思想指引和精神支撑。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三种价值

(一)符号价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在中国传播的文化载体

在西方文化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思维方式、理论来源、表达方式、文化背景都带有西方色彩。马克思主义要想传播和应用在具体的国家和民族之中,在与这个国家的融合过程中,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让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传播,就要处理好作为外来舶来品的马克思主义与有深厚文化历史积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要取得中国人民的认同,就不能仅以洋文字来诠释自己。在传播的形式上,就必须重视利用当地的民族符号,让带有西方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实现符号语境的转换,实现民族特色的表达。

恩格斯要在美国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发表的言论:“希望美国人从开始行动就完全了解在比较老的工业国家里制定出来的理论,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借助这句话我们可以解决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的问题。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表达马克思主义时,切忌使其失去原本意义,这就需要思想家的心血去进行崇高的创造。

(二)互补价值: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功能互补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生产和消费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现象。社会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而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变革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近代中国要想实现本民族的独立与解放,选择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行的;而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接受,并在中国开花结果重要历史原因,是它为我们发展现代化提供一个新的方式。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过程中,我们面临来自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之路更要加强。二者应在冲突中求融合,从排斥中求互补,互相汲取精华,从而建立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多种文化并立、友好互动,与发展潮流和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实现功能互补。

(三)发展价值: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来源,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当代的理论成果等。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理论成果的探讨,我们明确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时的主要理论来源;同时,中国化这一词语也让我们明白,这些理论的产生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息息相关,二者不可分割。

放眼历史长河中, 从近代思想史到现在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我们明白社会要想一直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之路就会是一个未完成的事业。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融合》
破次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