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概论”课中对高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0-11-19 05:45刘桦杨超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概论案例教学法

■刘桦杨超/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提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也成为引领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指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新课题,对于在高职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笔者也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转变教学观念,认清“概论”课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地位

(一)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概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最终归宿

“概论”课增强“四个自信”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没有了对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与认可,又何谈对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等发展的关心与自信。“概论”课老师应该转变观念,认清该课程对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增强“概论”课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概论”课往往由于被冠以“高大上”的帽子从而不太受学生欢迎,课堂也失去应有的活力、感染力,其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也因此大受影响。如果在“概论”课教学中尽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对学生“三观”的指引,那么伟人的情怀、革命先烈的牺牲、真理的探索、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成就,往往能增强“概论”课的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实效性,真正保障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持续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在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各类思潮的强烈冲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正确引导他们的难度较大。高职生正处于“三观”最后形成的关键时期,“概论”课努力承担应有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从表面上看,只有在课程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那一节才有关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无处不在,渗透在各个章节中。所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也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三、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概论”课教材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

“概论”课老师只要认真分析,就能挖掘出“概论”课教材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这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融入“概论”课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在“概论”课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前提。

教材前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学模块就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我们应该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毛泽东思想教学模块,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等知识点渗透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也是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完美诠释,反映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学模块,其中阐述的很多内容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改革开放等理论能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最终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唯一正确途径,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根本上认同、追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模块,其中有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阐释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对于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认同与强烈渴望;有关中国梦的核心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定位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具有高度统一性;有关“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即建设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集中最明确的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途径;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国际战略的理论也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理论阐释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做人原则,同心同德,不断向着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面貌而努力,不断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华民族复兴目标而努力奋进。

四、更新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概论”课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和课改的深入开展,思政课老师采用了许多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也拥有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如信息化教学手段。“概论”课老师应该根据自己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恰当的使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魅力和实效。

(1)案例教学法中,应该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和鲜活性。“概论”课是一门知识面较大、教学内容较多的理论课程,案例教学法是老师们重点采用的教学方法。但是老师们应该特别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和鲜活性选择,这样老师们才能在很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产生较好的教学实效。案例不够典型会冲淡教学主题,案例不够鲜活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如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可以截取影片中日1895黄海大战的悲壮片段。如分析社会主义改造时,可以选择末代皇帝溥仪的相关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实践教学法中,应该注重操作的可行性和参与性。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老师们应该依据学校学生们的情况进行设计,尤其注意操作的可行性和参与性。比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教学章节中,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拍摄家乡新气象图片视频,制作PPT 等,开展“我的家乡改革开放成就展”活动,是学生们非常喜欢且充满可行性的活动,很容易真正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有效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讨论教学法中,应该注重主题的大众性和演绎性。讨论教学法也是思政课老师经常采用的方法,形式活泼,参与面广,尤其适合于小班教学中。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种教学方法的首要难题就是讨论主题的大众性和演绎性选择。主题太难或者脱离学生实际,往往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主题缺乏演绎性,答案比较简单和唯一,失去了讨论的意义,学生们也不感兴趣。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战略教学章节中,老师开展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必要性的讨论活动,学生们就能比较容易的对话题进行深入开展,培养学生们的大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各种教学手段的使用上,应该注重手段运用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目前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手段,信息化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老师在这些新手段的使用上要合理,传统教法能够解决的或效果更好的,就不必使用新手段。但是如果用网络和手机进行投票、数据统计、作业的布置上传与讲解就非常高效,老师用QQ微信和学生进行单独的情感沟通也能发挥独特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概论案例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样板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