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0-11-19 09:42韩兴平张玉琴陈卓园园王小梅郑思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癌痛个体化服药

韩兴平,张玉琴,陈卓园园,王小梅,曾 敏,郑思琳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高,早期癌症患者癌痛发生率为30%~45%[1],晚期癌症患者中60%~80%会出现不同程度疼痛,其中1/3以上的患者为中重度疼痛[2,3],并在癌症的各个阶段都有发生的可能性[4],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自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5]。近年来为了保障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癌痛全程管理[6]应运而生,把癌痛延续护理提高到与病房癌痛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癌痛延续护理的方式多元化,电话随访、QQ、微信、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互联网+”护理等开始广泛应用于癌痛管理,研究显示其能降低患者疼痛、提高用药依从性等[7,8]。本研究开展了基于云平台应用于中重度癌痛的个体化延续护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伴中重度疼痛230例患者,纳入标准:①采用病理学检查:病理检查为恶性肿瘤;②NRS≥4分的中重度癌痛患者;③患者或主要照护者能够使用手机软件;④病情稳定,预计生存期>3个月,卡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60分;⑤无认知和沟通障碍;⑥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既往或现存有精神疾病或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②研究过程中死亡者;③未完成三个月研究和相关问卷调查者;④患者或家属要求停止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5例。两组患者年龄、 性别、肿瘤分型和疼痛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出院前癌痛指导,发放癌痛宣教手册,建立随访档案。对照组:电话随访,每周1次,连续随访12周,随访疼痛控制情况(包括疼痛程度、部位与性质,是否出现爆发痛)、服药情况、睡眠情况、不良反应情况[9],并解疑和健康指导。试验组:实施基于云平台的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案。①建立癌痛延续护理小组:由住院总医生、规培医师、肿瘤专科护士和资料收集员组成。②建立云平台护理档案并使用培训:由护士在云平台电脑端建立个人护理档案,患者在智能手机上下载安装云平台移动客户端APP并正常使用。③个体化管理:a.出院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评估疼痛状况、用药依从性和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设置服药提醒事项。b.延续护理需求分组:依据出院评估结果结合患者及家属需求帮助其选择最合适的随访计划。患者可选择自主随访或辅助随访的延续护理方式。自主随访是由患者或家属通过云平台APP端完成自我评估上传,辅助随访是由护士在云平台或电话指导帮助患者完成评估并记录。c.随访追踪:每日8∶00-18∶00由护士在线工作,按患者延续护理需求进行分组随访和追踪。辅助随访予以电话协助,在云平台医护端记录;自主随访者,护士检查其是否按时、准确、完整上传自评结果。d.个体化指导:登录云平台医护端进行在线指导答疑;评价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寻找疼痛控制障碍原因,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向患者推送图片、视频、文字等信息。e.动态观察:护士每4周统计分析患者及家属留言及反馈信息,查找不足,完善云平台各项细节。④入库管理满3个月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患者疼痛情况、服药依从性、睡眠情况及生活质量。

1.3 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组成员根据需要将云平台首页改良而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职业、家庭经济状况、保险、是否接受过癌痛治疗及疼痛知识宣教。②采用简明疼痛量表(BPI)[10]中的疼痛强度评估部分来评估患者疼痛控制情况。该量表中疼痛强度包括4个条目:患者目前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最剧烈的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最轻微的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平均疼痛程度。以数字评估法(NRS)计分,计分范围0~10分。该量表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③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 等[11]研制的服药依从性问卷,量表8个条目,满分为 8 分,得分越高则服药依从性越好。④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12],总计24个条目,其中19个自评,5个他评条目,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Cronbach’sα系数为0.84。⑤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13],包含15 个维度,共计30 个条目,各领域标准分100分,其中功能量表和总体健康状况的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状况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状况越差。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648~0.866,量表重测信度为0.611~0.843。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若计量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BPI得分在不同维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分)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失眠、便秘的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分)

3 讨论

3.1 基于云平台的个体化延续护理能帮助中重度癌痛患者有效控制疼痛文献报道[6]通过提高癌痛患者的院外遵医行为及服药依从性,可以提高患者院外癌痛控制效果。研究根据专科需求建立癌痛随访计划,在医院云平台基础上设计癌痛管理模板,让患者及家属选择自己可接受的随访干预方案,医护运用云平台通过患者自主、辅助、被动的随访途径获取患者的疼痛控制报告并实施个体化镇痛管理。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基于云平台的个体化延续护理3个月后,试验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三个维度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服药依从性仍偏低,中重度癌痛患者出院后缺乏监督与管理,容易因服药剂量大和用药后副反应明显、疼痛的错误认知而出现服药依从性降低,导致疼痛控制障碍[14]。本次研究中肿瘤医护在云平台与患者实现交互式随访,针对个体特点,选择发送健康宣教、在线讲解、电话解答等适合患者的干预方法,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保障患者居家疼痛控制效果。对于院外无法沟通解决的问题,通过平台预约医生会诊或门诊处理,实现了患者方便就医的愿望,有利于及时控制癌痛。

3.2 患者生活质量我国癌痛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一直不容乐观,通过延续护理的有效开展,可以提高居家癌痛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15]。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方面,除躯体功能外,功能领域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患者睡眠情况是疼痛控制的重要指标[16],本次研究借助云平台的医护端和患者端窗口将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连接起来,持续动态掌握患者的疼痛、睡眠、心理等情况,远程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睡眠障碍进行及时干预,如推送促进放松的音频或视频,个体化用药指导,居家自护指导等,从而促进患者身心舒适,改善了睡眠质量。在患者功能领域方面,云平台全程癌痛管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认知、社会功能,以及对癌痛正确的认知和积极应对的情绪,出院后,医护对患者疼痛的持续关注和家属的参与也可以增加患者的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社会支持,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7]。

综上所述,基于云平台的癌痛个体化延续护理,是以患者和家属为主导的延续护理方式,护理计划和方式均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选择,一改传统批量化随访、填鸭式宣教的局面,实现交互式随访,动态评估患者院外疼痛敏感指标,如疼痛程度、服药依从性、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情况,落实个体化专业指导,通过随访追踪,保持患者及家属对癌痛的重视度,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落实癌痛护理的延续性。基于云平台的癌痛个体化延续护理切实帮助中重度癌痛患者有效的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癌痛个体化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疼痛专职护士综合评定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影响研究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实践与成效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服药不能猛仰头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