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共享发展理论认识逻辑与内涵解析

2020-11-20 01:40张世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理念理论

■张世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一切贫困的根源,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阶级垄断,打破这一困局的根本在于劳动资料形成社会公共财产,及用于公益目的的社会劳动集体调节与公平分配,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社会联合体。同时,“天下为公”①的共享发展理念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千百年来的最高政治追求。习近平新时代共享发展理论,源于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连接历史与未来,融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崇高价值追求,当前,立足“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始终把共享作为目的与手段方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在共享发展理论表述上不断地至臻于完善清晰,其理论外在形式简洁,内涵丰富深远,体系完整,符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至简的特征,是受惠于当代而功在千秋的事业,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创新。

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地秉持社会主义共享理论,持续对公共社会医疗保障服务与社会应急系统领域的建设,则在这次疫情期间,经受考验,证明了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的有效优势。

一、在时代方位上,习近平共享发展理论现实必要性——既有非均衡发展隐含深刻社会矛盾需要全面协调发展化解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地区、行业间收入贫富差距,也隐含了可能导致尖锐社会冲突的各种矛盾,这种既有的以经济发展为单一指标的不协调发展模式需要通过结构调整,以内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实现创新提质动能转换,以引领新的发展。

二、在纵向逻辑上,习近平共享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深化拓展

我国共享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的理论演进,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这些理论分别从共享发展的目的和实现路径做了不同的阐述。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1993年,江泽民十四大全会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③1995年,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④2005年,胡锦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⑤2008年,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胡锦涛强调要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⑥2015年,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出共享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⑦2016年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共享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⑧在新时代格局下,这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不断深化,体现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是在继承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发展物质前提,并强调经济建设是其他发展物质保障的基础上,习近平在“共同富裕”的目标方面,进一步提出更加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五位一体”⑨目标,深化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生产关系改善方面丰富内涵“,在社会主义发展手段上,提出通过共建共享,人人参与,各尽所能,达到共同富裕具体路径。

同时,也整合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两种理论内涵与理论优势,把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合二为一,强调侧重落实以共享机制为特征的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完善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发展是贯穿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领域的“五位一体”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对发展理念的进一步认识深化和完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接续性,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时代方位的改变不断深化和完善的理论取向。

三、在横向逻辑上,耦合新时代主要矛盾转换坐标,习近平共享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合规律性表述,也是合目的三个层面的实践展开

对于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1956年,八大在社会主义基本改在完成后,提出“两个主要矛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辞海解释为多义:(1)味、色、声、态的好。(2)才德或品质好。(3)善事好事。(4)赞美、称美。(5)使变为美好。是存在于自然、社会、物质、精神中的被人发现、创造,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令人愉悦或爱慕的形象。是个体基于个人体验和感受做出的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是愉悦、安全放松状态下的自我确认,是个性化的创造,具有差别化、丰富多元化的个性特征。新时代不仅要国家富强,而且要人民幸福,在解决“从无到有”的需求之后,注重解决从有到优的需求,朝着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马克思主义美学确证了人的思想、情感、智慧、价值和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这就确证了在创造性构建人类理想社会的过程中,是主体与客体、客观性与社会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而共享发展理念恰恰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相观高度吻合。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是人的社会实践能动创造的产物,是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形象呈现,这就确认了共享理念中共享共建的个体创造性。

习近平新时代共享发展理论在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建设为核心,通过中间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实现连接与贯通,在国家层面呈现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⑩和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状态,美好是一种个人感受,具有形象性、可塑性、发展性、丰富性、独特性、感染性、愉悦性等心理特征,以构建完善生产关系为核心,致力于优良公共设施硬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社会建设,以形成满足人发展的差异化体验感受与需求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激发人的创造潜能;这不仅为经济服务提质增值赋能,实现物质繁荣,如,社会建设中教育的完善,可以落实教育对人终身自由完善的人格发展与构建支持与帮助,社会环境与社会公共服务优美便利,可以落实人存在于社会中的安定与舒适性,社会公共应急系统的快捷响应,可以让人民免于灾害的恐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正如马克思所曾预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将保障人民从自在走向自为,实现真正的美好。

四、共享发展理念在内涵与发展方略上,也统合了新时代“八个明确”理论内涵与“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

习近平新时代共享发展理论通过运用唯物辩证法对事物发展全面统筹兼顾的重点论,根据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与新的时代方位,抓住要义,提纲挈领,以共享发展作为核心要义统合发展的多层次与多方面。

在发展方向上,把以物质特征为标的“共同富裕”转向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五位一体”综合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在发展方式上,提出了共享共建的人人尽力的发展建设路径。在发展动力上,提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体制和机制的不健全,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在发展上的新动能。在政治保证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党的领导为发展提供稳定有序的政治法治保障,在新时代发展步骤上,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富强。在外部条件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融合的新思路。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一步在已有改革开放发展取得从量到质提升与转变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

五、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方法论原则——渐进、公平与普惠的发展思路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将是长期的存在状态,习近平阐述共享发展理念核心内涵主要是:发展过程渐进性、发展规则公平正义、发展成果惠及民众三方面原则。

发展过程渐进性。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渐进实现的发展理念,是推进经济先富、共富到社会发展整体全面共享,需按阶段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实现逐步发展的过程。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整体上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享发展与人民群众所期待的发展水平还有所差距,共同富裕是通过先富帮后富的原则,秉持有先有后的发展理念,使得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逐渐实现的理想目标,实现共同富裕需了解其内涵,清晰地认识到共同富裕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均等富裕之间的实质区别。

发展规则公平正义。发展不仅是经济总量的蛋糕做大,更应公平正义分好蛋糕。公平正义是指社会诸利益通过公平原则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和占有,所以,共享发展并不等同于平均主义式均分财富,共享发展体现为发展公共服务资源的开放普惠性、发展规则公正透明、发展机会、发展权利的普适等同性,分配中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价值诉求,平均主义要求发展成果上的直接平均,有悖于共享发展的理念。

发展结果的普惠性。发展结果的普惠性,一是人民是财富创造的主体,也应该是财富和利益共建共享的主体,通过坚守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原则,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渐缩小城乡落差,人民收入相对富裕比例大幅增加;二是在经济发展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财富基础上,构建更加优质完善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更充分完善的社会发展格局。

在实践探索上,2020年,是精准扶贫完成和全面小康建成年,新时代方位将聚焦于“美好”这个新时代主要矛盾定位,在习近平党新时代共享发展理论正确指引下,开展新的从理念-制度-政策-实践推进的。习近平新时代共享发展理论,在区域互补、城市集群经济带,城市化过程中的民生社会建设、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精准扶贫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实效。未来,应该有更多生动的实践发展成功案例作为成果,佐证习近平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如何在实践中进行制度化及政策措施的成功落实。

注释:

①杨天宇.礼记译注(全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②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J].政策,2018(12):17~22.

③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理论导刊,1992(Z1):11~12.

④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第二部分)[J].求实,1995(S1).

⑤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人民网,2007-3.

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08(24):3~16.

⑦习近平.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⑧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J].社会主义论坛,2019(06):4~8.

⑨舒新城.辞海(缩印本,第六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⑩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新华网,2014-5-30.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理念理论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坚持理论创新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