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监测分析

2020-11-20 01:30伟,王
绿色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狍子红外保护区

甄 伟,王 伟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700)

1 引言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保护区之一,2019年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个小五台山保护区范围内做了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监测。此次调查监测在一定程度上查明了保护区范围内的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如物种多样性现状和现存物种的种群现状,这有助于了解保护区范围内野生动物种群的相对数量情况,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合理的保护与管理对策。

2 保护区基本情况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蔚县和涿鹿境内,东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和保定市涞水县接壤,总面积26700 hm2。保护区地处燕山-太行山系区,太行山脉北端,小五台山主峰东台海拔2882 m,为太行山主峰、河北最高峰[1]。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小五台山地区植物区系整体上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山地亚地区[2]。植被类型分为农田果林、次生灌草丛带、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亚高山灌丛带、亚高山草甸带7个垂直带,植物种类繁多,已发现分布有野生高等植物1393种,隶属于118科529属[3]。保护区目前查明共有陆生脊椎动物199种,其中两栖纲4种、爬行纲12种、鸟纲150种、哺乳纲33种[4]。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分别为褐马鸡、金钱豹、金雕、大鸨、白肩雕和黑鹳,其中世界珍禽褐马鸡为我国濒危特有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对象24种;省重点保护对象41种[5]。

3 野生动物监测对象及目的

3.1 监测对象

本次监测对象主要为褐马鸡、金钱豹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及冬季活动的大中型兽类,兼顾其它陆禽。

3.2 监测目的

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掌握保护区内褐马鸡、金钱豹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种群数量、种群分布情况;掌握其他动物资源现状、种群数量和种群分布,进一步明确保护区的保护目标,为接下来更科学合理制定保护措施、实施保护计划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外事合作等提供基础资料和可借鉴依据。

4 野生动物监测体系

4.1 监测队伍

为了监测队伍的需要,保护区管理局建立了专业监测和巡护监测2种类型的监测队伍。专业监测队伍主要由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以设立在保护区范围内的动物监测样线为基础,进行系统定期专业监测;巡护监测队伍主要由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基层一线护林员和扑火队员组成,对已设的固定巡护路线上的野生动物及其活动痕迹进行监测记录,将记录结果上交给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数据整理。

4.2 监测方法

本次野生动物监测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相结合的方法[6]。科研人员在设定好的样线上监测的同时,在重点区域布设红外相机,从而弥补样线法监测的不足,便于在人为干扰最少的情况下研究动物的活动模式。红外相机有以下优势:物种鉴定准确、受不同环境类型影响小、可24 h持续工作、适合监测活动隐秘的动物(特别是食肉动物)、对动物的干扰比较小、对野外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大量图片资料可用于公众教育和吸引公众对保护工作的关注与支持[7]。

4.2.1 样线法

科研人员分别在山涧口、湖上沟、石片沟、王喜洞、金河口、杨家坪等6个区域内野生动物活动比较频繁的不同植被类型带,建立了不同的野生动物监测样线开展定期监测。记录发现的野生动物及其活动痕迹,例如动物种类、数量、活动情况、足迹、取食痕迹、粪便、残骸等,同时记录发现位置的海拔、坐标、生境、发现时间等数据。

4.2.2 红外相机监测法

红外相机监测技术作为一种野外调查方法,在国内外野生动物调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样线监测方法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保护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区内动物的保护,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家园”提供科技力量的支撑[8]。此次监测布设61台红外相机。

4.3 监测范围及工具

监测调查的地理范围主要是山涧口、湖上沟、石片沟、王喜洞、金河口、杨家坪等6个不同区域。监测工具主要有数码相机、GPS、望远镜、动物监测表、红外相机等。

5 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小五台山地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发现大量褐马鸡、斑羚、赤狐、狍子、野猪、雉鸡等的活动痕迹。在小曼川、龙泉沟、牛铺上部200 m处发现3个褐马鸡种群,并成功拍摄到野生褐马鸡的视频及照片;在水沟发现一只受困小斑羚,并进行了救助;红外相机成功拍摄到赤狐、黄鼬、斑翅山鹑等的照片。

在监测过程中,整个监测范围内发现目标动物9种,分别为褐马鸡、斑羚、赤狐、黄鼬、狍子、松鼠、野兔、雉鸡、斑翅山鹑。其中陆禽3种;兽类6种。发现多处野生动物脚印,涉及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金钱豹、斑羚、赤狐、雉鸡、斑翅山鹑、黄鼬、艾鼬、野猪、狍子、野兔、豹猫共12种;粪便30余处,涉及野生动物有褐马鸡、斑羚、狐狸、狍子、雉鸡等5种。取食痕迹多处,涉及褐马鸡、雉鸡等。图1为野生褐马鸡,图2为野生赤狐,图3为赤狐粪便。

图1 野生褐马鸡

图2 野生赤狐

图3 赤狐粪便

6 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监测到目标动物13种,占目标动物的62%,成果显著。因许多动物夜间活动,再加上监测人员经验及相关动物分类知识欠缺,有一些物种未监测到。

6.1 陆禽类结果分析

此次监测调查,陆禽类中雉鸡发现154只,在保护区分布广泛,属于优势种。分析原因,应该是雉鸡栖息环境多样,食性杂、飞翔能力较其它雉类强、繁殖能力强。此外,斑翅山鹑27只,数量相对较多,其中26只发现于王喜洞,说明王喜洞该物种较丰富。褐马鸡发现5只,全部在山涧口沟发现。褐马鸡的足迹链31串,分别是山涧口龙泉沟11串、石片的大虎沟11串、南台道1500 m处9串。由于褐马鸡在冬季是集群越冬的,因此可知上述3个区域位于褐马鸡的越冬区内。

小五台雉科动物共6种,此次调查只发现了50%,未发现石鸡、勺鸡和鹌鹑,分析原因:石鸡、勺鸡和鹌鹑在小五台分布区域较狭窄。

6.2 大中型兽类结果分析

发现兽类实体4种,分别为斑羚、狍子、岩松鼠、草兔。红外相机拍摄到赤狐、黄鼬2种,根据足迹判断监测到金钱豹、豹猫、野猪、艾鼬4种。其中金钱豹足迹链4串,在同一地点发现,应为一只。其他动物足迹非常丰富。

6.3 红外相机监测结果

由于安装时间较短,只拍摄到赤狐和黄鼬的照片,效果尚不明显。红外相机是监测野生动物的有效工具,目前广泛用于兽类资源调查以及动物损害、鸟巢生态学、种群评估、行为生态学等研究领域[9]。

6.4 暴雪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野生动物监测小组在山涧口沟巡护监测过程中,在沟底发现了赤狐的足迹及粪便。科研人员仔细检查了赤狐的粪便。经鉴定,粪便中未发现动物性的食物残渣,最多的是未消化完全的刺梨果实,而且果实的刺清晰可见(图3)。在小五台山地区,赤狐冬季的主要食物来源为鼠及野禽。冬季大雪封山,鼠类可在雪下觅食,禽类更容易发现天敌,提前作出反应,而赤狐在雪地上行走困难,很难捕到食物,只能以更容易得到的刺梨等灌木果实充饥。但是赤狐的肠胃不足以消化这些食物,就出现了粪便中残留刺梨果实的情况。这表明冬季暴雪过后动物觅食异常困难,特别是小型食肉动物的生存状况堪忧。

暴雪后草食动物在样线内足迹明显增多,迁移距离较长,可知暴雪后草食动物觅食困难,需要长距离跋涉寻找食物。

野生动物监测小组在山涧口沟小溪内发现一具狍子尸体,尸体位于一处悬崖下,疑因积雪过厚,山势陡峭,狍子不慎跌落。降雪过厚,地面遭到覆盖,草食动物及陆禽的食物来源被覆盖,致使其取食困难。暴雪后第7 d发现狍子尸体,检查显示狍子刚死去不久,当天也发现了褐马鸡,并且前后几天样线内动物足迹明显较其他时期多。据此推断暴雪后动物觅食最困难时期在第7 d左右。

7 结语

由于冬季山上积雪较厚,行走困难,致使监测难度较大,有许多地方未能到达,使得此次监测未能达到理想结果。但本次调查,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和金钱豹,并成功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首次拍摄到清晰的赤狐照片(图2),掌握了冬季野外调查的方法并积累了经验。

此外,此次监测还发现了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未记录的秃鹫,并拍摄了珍贵的视频资料,为保护区猛禽又增加了一名成员。

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是野生动物保护工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调查,摸清家底,建立完善的野生动物资源档案,制订完善的保护措施,对今后加强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10]。

猜你喜欢
狍子红外保护区
网红外卖
“资源一号”02卫星可见近红外相机、宽幅红外相机在轨顺利开机成像
狍子车
狍子车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汤定元:中国红外事业奠基人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狍子真的傻么?
就要这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