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地区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

2020-11-20 08:45马飞业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支农财政支出社会保障

马飞业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100)

在改革初期,我国实行了以沿海地区为重点,然后逐步向内陆地区推进的梯度发展的区域政策,东部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优惠政策确立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而区域发展差异日益扩大已成为最突出的经济与社会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长期存在与日益突出,主要与中央政府长期执行差别性的区域政策有关。中央政策的制定所带来的不仅是实际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或拉大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体制改革的主要思想和指导原则,是政府职能的价值导向。目前我国处于市场化改革时期,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定位以及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范围都有很大变化,地区差距作为多年来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造成这种差距的最主要因素到底是什么?以及在区域经济发展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如何运用各项政策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

一、财政支出的现状

(一)财政支出的总量分析

财政支出是政府调节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的重要举措[1]。笔者选取近十年来地方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支出、GDP总量的相关数据,并将我国大陆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即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按照《中国统计年鉴》上的划分标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浙江、广东、海南等11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内蒙古、西藏、宁夏、甘肃、陕西、新疆、广西、青海等12省(自治区)。通过对2014年-2018年我国全国和地方的财政支出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

区域财政支出绝对规模西部地区明显加快。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从2014年的38796.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4619.7亿元,将近增长了1.41倍,而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增长了1.5倍、1.44倍。西部在三大区域中为最低,东部最高,而西部地区财政支出规模迅速扩张主要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了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政府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大量的资金,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近年以来,相比中西部地区而言,由于之前中央对东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东部地区凭借雄厚的资金科技基础,GDP总量依旧处于领先地位。

(二)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笔者主要选取东、中西部地区2014-2018年部分财政支出项目的资金,计算对比发现在这5年之中,每个区域的财政支出及其内部结构占各自的GDP都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各个区域财政支出的总量和GDP呈现出同步增长,并且在不同时期,由于政策的不同,财政支出相对于GDP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表一、表二的计算分析,东部地区的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14年的8.73%下降到2018年的8.1%,科教文卫由2014年的30.58%下降到2018年的30.28%;而社会保障支出由2014年的10.37%上升到2018年的12.46%。中部地区的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14年的11.27%上升到2018年的12.20%;科教文卫由2014年的28.36%小幅上升到2018年的28.50%;社会保障支出由2014年的13.37%上升到2018年的15.55%。西部地区的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14年的12.54%上升到2018年的14.02%%;科教文卫由2014年的26.47%上升到2018年的26.98%;社会保障支出由2014年的12.35%上升到14.04%。各地区的支农支出及科教文卫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长期来看,支农支出以及科教文卫支出的上升有可能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科教文卫由2014年的26.47%小幅上升到2018年的26.98%,政府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科教文卫的财政支出,否则受西部地区的经济、地理环境所限会造成本土人才流失,不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表一 2014-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和GDP总量(亿元)

表二 2014-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项目总量(亿元)

二、财政支出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支出规模差异与经济增长

表三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logGDP)对人均财政支出Log(x)的线性回归

根据三个地区人均对人均财政支出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第一,从方程的拟合度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的R2分别为0.997796、0.985992、0.801345,方程的拟合度都比较好。第二,从财政支出规模的系数看,三个地区的规模系数显著且大于零,分别为0.765370、0.738402、0.949334,说明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西部地区在三个地区中的规模系数最大,反映出政府财政支出在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能够很好促进其经济的发展。但是,应根据实际情况,平衡东、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规模支出,使各个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

(二)支出结构差异与经济增长

通过对2014-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项目进行分析,并建立模型来研究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用于分析财政支出项目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如下:

LogYt=η+γ1x1LogGt+γ2x2LogGt+γ3x3LogGt+γ4x4LogGt+μ1t

其中Y为GDP,G为政府财政支出,将xi(i=1,2…k)为财政支出各部分的产出弹性。其中x1是科教文卫费,x2是支农支出,x3是社会保障,x4是其他支出,μ1t是随机误差项。利于Eviews3.1对各个区域的财政支出项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表四 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项目的线性回归

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项目的线性回归,从以上回归结果看出:在东部地区财政支出项目中,科教文卫费、支农支出、社会保障的结构产出弹性系数为1.760349、0.101873、0.268111,这三项支出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所以,东部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加大对有利于东部地区发展的财政支出项目,减少对地区发展起负作用的支出项目,制定出有利于东部地区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使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项目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其中科教文卫结构产出弹性为1.760349,说明科教文卫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今后应继续加大科教文卫的支出比重。相应地,科教文卫指出会提高东部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增加生产率,这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在西部地区,科教文卫和支农支出的支出系数分别为-5.436222、-2.320965,说明西部地区在今后的支出中应该减少对科教文卫和农业的支出。地方政府部门应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加强对交通、通讯等设施的投入,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同时,应加强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优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有效的协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的差异性,进一步研究财政支出对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对2014-2018年的财政支出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各个区域每年的财政支出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侧重点不同。根据实证分析,西部地区的人均财政支出规模为0.949334,大于东中部地区财政支出规模,扭转了以往东部地区支出规模最大的局面,反映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另外,各个区域在所支出的项目上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东部地区科研能力较强,则侧重于科教文卫支出。由于西部地区教育、科研实力不足,则侧重于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支出。

第二,根据实证分析可以得到:三个地区的财政支出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差异,三个地区的规模系数显著且大于零,分别为0.765370、0.738402、0.949334,表明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投入。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财力仍然大于中西部落后地区,这种长期存在的差异性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加强对部分落后地区的财政支出,合理规划资金的运用,协调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缩小地区发展的差距。

具体实例:天线系统为X波段一维有源相控阵天线,天线在方位向实现电扫,天线阵列由8个单元组成,X波段T/R组件衰减器为6位,衰减步进为0.5 dB,在方位向形成-25 dB副瓣的方向图,8个单元的理论加权设计值为-7.9, -4.56, -1.45, 0, 0, -1.45, -4.56, -7.9 dB,对馈电网络及T/R组件各通道接收0态增益进行误差校准后各T/R通道衰减量分别为-9.5, -5.5, -2.5, -1, 0, -3, -6.5, -9 dB,图3为T/R组件接收状态时不同衰减量下测得的噪声系数(典型值)。

第三,东、中西部地区在财政支出项目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对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一致。对基本建设、支农支出、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的支出是影响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财政项目的合理支出,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协调各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在西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添加了主要的催化剂;东、中部地区则应该减少基本建设支出、加强对生产部门的创新能力,提高生产率。通过对各个区域的分析,不难得出:在西部地区,支农支出、科教文卫的弹性系数分别为:-5.436222、-2.320965,表现出在这方面的投入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地方政府应该减少在这几个方面的支出。

(二)政策启示

1.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1)中央政府根据中西部地区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和客观需要,主动调整财政政策,给予西部地区更多的资金。同时,也要继续推进金融开放。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可以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资金的流入。其次,政府可以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项目的资金投入;也可以建立地方性政策金融机构,在区域经济不平衡的东中西部,地方政策下金融机构应该可发挥巨大的作用。

(2)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由于税收返还机制保护的是各个地区的既得利益,东部地区在全部税收返还中的比重依旧在不断增加,也是各个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差距的原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在经济合理预算的同时,中央政府机关需要注重不同地域的经济支付转移问题,平衡不同地域群众服务水平的差异;地方当局主要负责公共性设施服务问题,增加地方当局的财政经济,增加地方当局的群众服务水平。其次,革新税负与税收的组织体制。科学性的减少税负,引进多方的生产要素共同参加西部大开发。

(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由实证分析可以看到,西部的地区财政支出规模系数为0.949334,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反映出政府增加了对西部落后地区的资金投入。但是,西部地区政府应将资金重点投入到财政困难的县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真正做到实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健全的支出监督体系,通过合理的科学预算,制定支出的预算表,定期公布财政支出情况,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调整和规范财政支出范围。针对西部地区资金缺乏的现状,政府部门应该重点关注在短时间内能极大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对科教文卫和支农支出起负效应,它们不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减少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同时,财政支出对社会保障的弹性系数为正,反映出西部地区应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的投向社会保障支出,减少对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支农支出和科教文卫。另外,加快经济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打通资本、人员、科技的流动渠道,积极寻求与东部地区技术和产业先进的企业合作,加强各个区域企业的经济合作。

(2)加大中西部及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支出投入。东部地区在教育支出的投入已经达到饱和,政府部门应给予欠发达地区更大的支持,尤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更加应该提高教育支出的比重。针对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中央部门应在教育上注入更多的资金,在不同地区注重调节内部结构的支出,科学界定财政大队教育事业的供应范围,科学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兴办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其中,尤其要重视农村贫困生这一群体,要保证农村贫困生至少可以完成基础教育,建立多渠道资助机制,使农村贫困生接受更多的教育,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2]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避免社会动荡。近年来,政府在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呈下降趋势,这样不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应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西部地区的最后一道防线。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进一步提高西部欠发达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比例,使低收入者的生活得到保障;提高看病报销的比例,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各级政府扩大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提高各个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包括社会保障政策评估机制、制度运行风险评估机制、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机制等,并接受社会监督。[3]

3.引导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搞活农村经济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当地政府部门应根据西部地区独特的地域特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西部地区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可以向畜牧业、药材等领域积极拓展,形成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同时,可以与具有优势产业的企业深入合作,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中央财政投入,适度提高中央财政中农业支持的预算份额。[4]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引进关键技术对农业进行指导。也要注重农业院校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让技术人员直接到户,对农民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使农民认识到病虫的防治和处置。其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优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

(3)加快农产品加工区建设。西部地区可以建设农产品加工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只有这样,农产品的价值才会进一步的得到提升。西部地区政府可以为西部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并且建立农产品流通渠道,让农产品可以参加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真正搞活农村经济。

4.强化法制建设,为经济发展奠定深厚的法制基础

(1)使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等法律化,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为,消除中央和地方任意改变政策目标的做法。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立法,可以在中央政府意志贯彻的同时将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和趋势转化以全体同意的方式转化为国家意志,避免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获得的利益相冲突。

(2)在合理分配社会收入的基础上,构建法治社会,形成服务于民的办事准则。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中央政府职责的重要目标在于转变社会发展中的政府主导地位,将政府责任集中于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上。依靠法治基础,使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一方面可以使经济发展的目标落在实处,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在政府实际行动中减少因为简单地关注GDP增长引发的政府职能异化和官员寻租行为,减少经济发展名义下的环境破坏和政府强制,是科学发展真正成为政府行为的指导原则。

猜你喜欢
支农财政支出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乡村振兴亟待支农精神的回归——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