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的遗产资源与特色小镇

2020-11-20 02:00刘东
佛山陶瓷 2020年10期
关键词:石湾特色小镇

刘东

摘 要: 作为南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制陶区域,千百年来石湾积淀了丰厚的陶文化资源。在越来越强调地域特色的全球化文化变迁过程中,石湾利用其独特的遗产资源进行的特色小镇建设,是一条从制造工场迈向文创中心转型升级的文化自觉道路。

关键词: 石湾;陶文化;遗产资源;特色小镇

1 前 言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急剧变迁的时代,全球化、互联网、新能源、工业4.0等以出乎人们意料的力量和速度改变着我们生存的世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人的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社会面临转型的今天,千百年来石湾沉淀下来的陶文化遗产还有什么价值呢?作为传统手工艺的石湾陶艺又能否成为区域内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吗?它们对于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什么意義?区域文化的发展,必然要利用自己的资源,对当地文化进行塑造。

2遗产资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方李莉教授长期专注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她说:“全球化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也许是人类文化的又一次演替,在这一演替的过程中,原有的文化成为了新文化生长的有机质、孢子和种子,因此,传统不会消失,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重新生长在我们的生活中。”[1]对石湾而言,毫无疑问,它的种子就是其陶文化基因。千百年来,陶文化源源不断地滋养着石湾的灵魂,成为其现代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潜在优势。

千百年来石湾沉淀下来的陶文化的孢子和种子何其多。

石湾谚语:“未有石湾,先有缸瓦。”石湾的形成与发展,与制陶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顺治十六年(1659)《三院革私抽缸瓦税饷示约》碑记中记述:“南海石湾一隅,前际大江,后枕岗埠,无沃土可耕,无货物贸易,居民以陶为业,聚族皆然。陶成则运于四方,易粟以糊其口。”[2]石湾制陶的深厚渊源,可以追溯到河宕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岭南古越族先民所创造的几何印纹陶。明清时期,从大帽岗、海口莘岗和龟山沿东平河而上至奇石村一带的山岗都曾存在过古窑,连绵相继。据统计,石湾全盛时期陶窑多达107座,各行业店号500余家,有大小陶坊3000余所,直接或间接从事制陶生产的工人不下6万。有“石湾瓦,甲天下”之称。

陶瓷是泥、釉、火的综合工艺,通过近千年来的文化沉淀,佛山陶瓷的制作技术炉火纯青,无论是配土、练泥,还是施釉、煅烧,都已经相当纯熟,历来以形象传神、造型古朴、胎体浑厚、釉色斑斓的特点而成为石湾窑工艺水平的标志,并由此形成独特的地方文化。

人文资源更是数不胜数。乡土名胜如石湾八景(陶窑烟火、宝器晨钟、隔岸柴歌、九龙出洞、万简朝宗、五马归槽、塔峰夕照、莲峰昼市)、陶师祖庙、丰宁寺、莲峰书院、沙路灶竂场(手工作坊)、聚庵宫(行业会馆)、林家厅、寥家围、何家祠、侯王祖庙以及一百多座窑灶。风情传说如潘玉书的有潘玉书戏豪强、速塑捉贼、陈恭受倒头做尿埕、打烂重塑、贵妃醉酒,陈渭岩的六祖百身、巴夏礼尿壶,黄炳的寿桃猫、宝鸭穿莲、八哥戏聪儿,区乾的区乾学艺记、区乾巧弄袁湖记,以及石湾的由来、丰宁寺的由来、石湾三宝、古灶榕风、南风古灶、镇牛井、投龙窑、瑞龙献宝、石湾瓦钵、火神的传说、铸蓝故事等等。陶艺名家如历史上被世人誉为的五大名家的有明代的苏可松、清代的黄炳、清末民初的陈渭岩、潘玉书以及现代的刘传,还有亚太手工艺大师刘泽棉。众多的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都是佛山陶艺珍贵的财富。

石湾陶艺在佛山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家庭与酒店都恰如其分地摆设几件陶艺制品,使人享受到独特的文化品位。千百年来由于环境、手艺、习俗、遗存等形成的文化基因沉淀在社区精神里,这种区域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一种理所当然的方式解释着当地的文化实践行为。

石湾陶艺作为佛山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它不会消失。但前提是它要被融入到当代生活中 ,成为活的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一部分。而这如何做到呢?毫无疑问,就是让这些“遗产”成为“资源”,成为当地重要的地域标志。

3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某种特色的小镇,例如小镇以某个特色产业闻名,或者有某种特殊的风俗习惯、或者专门实现了某一种功能等。就石湾而言,充分发掘其陶文化遗产,建设特色小镇,无疑是整合资源的有效路径。

曾举世瞩目的建筑卫生制造陶瓷大迁出,标志着石湾由工业文明向后工业发展。在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中,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等问题也开始威胁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工业革命已经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在这样一种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关注生产方式问题,探寻可持续发展的形式和相关价值形态有着积极的意义。

费孝通先生说:“我们要安定民生,绝不能抹杀手工业的存在,同时也不能让手工业自生自灭。它甚至将要成为经济计划中一个很缺乏弹性的项目,其他的项目应当和它取得调适。”[3]作为手工艺的石湾陶艺,具有低能耗、低污染和小型、灵活、分散等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还可以起到充分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和特色、扩大就业机会、丰富产业和产品形态等社会作用。在建陶迁出后,将理所当然地担当地区域重要的生产方式。

方李莉教授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艺国家,其曾承载过中国人有关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和审美的精神追求的全部寄托。在人类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中国快速进入互联网加的社会转型中,中国迎来了高科技基础上的手工艺复兴。”人类的高科技可以一往无前的不断革命,但文化却会不断地返回我们出发的原点寻找我们内心的需要。石湾陶艺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区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和生活结构的整合。

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新型载体,通过文化功能塑造,营造统一的社区归属感。因此文化功能作为“内核”,不仅仅限于对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展示,更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赋予其时代精神,形成凝聚特色小镇的新的文化氛围。同时它在空间呈现上,更强调的是精细、美观而具有地域辨识性,它是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的产物。

从2016年开始,我国公布了两批共400座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当前,石湾正全力打造“中国陶谷”特色小镇,建设南风古灶区、广东(佛山)软件产业园、中国陶瓷城、石湾古镇文创园、佛山泛家居电商创意园、佛山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园、新石湾美术陶瓷厂、艺术家村落等,还要成立中国陶瓷博物馆,修缮丰宁寺、莲峰书院,重建宝峰塔,建设石湾古镇大牌楼等等。石湾以陶谷小镇为抓手,不仅仅局限于对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展示,更强调对历史资源的活化利用,赋予其时代精神,以陶文化为魂,陶旅游为体,陶商贸为力,推动“陶”文化与文化创意、商贸会展、休闲旅游等融合发展,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陶文商旅”产品链条,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特色小镇区别于行政区划中“镇”的概念,也与“产业园区”等“区”的概念不同。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一个产物,它是一种新的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情感与精神的完善。也就是美化、充实、丰富和创造美好的生活,让人们在精神上感到是种艺术的享受,产生积极的力量。在这里,它同“幸福”的概念是同构的,或说是幸福的可视部分。

4 结语

全球化因素所引起的区域文化变化,越来越强调自己的地域特色,从人文景观建设,到对外的形象符号,旧的传统都得到了新的强化。利用遗产资源建设特色小镇,石湾以自己的艺术和社会生产实践走出了一条从制造工厂迈向文创中心转型升级的文化自觉道路。

“中国陶谷”特色小镇的创建,则有着壮士断腕的勇气,是对石湾建筑卫生陶瓷为代表的工业文明的扬弃,接近于一种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它强调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城、产、人、文“四位一体”,彰显产业特色、凸显人文底蕴。特色小镇实际上是工业文明已经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这样一种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关注城市发展方向,探寻可持续发展的形式和相关价值形态。

参考文献

[1] 方李莉.生活革命与中国式文艺复兴的新观察——社会转型中的手工艺复兴研究.中华文化画报.2018增刊。

[2] 清顺治十六年.三院革私抽缸瓦税饷示约.现存于祖庙。

[3] 费孝通.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石湾特色小镇
宁夏青龙山石湾沟南冶镁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西安市司法局:扶志扶出石湾村群众幸福生活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