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臭美”,疏胜于堵

2020-11-20 02:02Cindy
家教世界·V家长 2020年10期
关键词:莱利臭美甜瓜

孩子一旦和 “美” “丑” 开始较上劲,真能给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小女孩,可怜巴巴地问她妈妈:“妈妈,我长得丑吗?”妈妈赶紧安慰道:“不丑啊,一点都不丑啊,谁说你丑啦。”

没想到小女孩接下来委屈地说:“那为什么他们都说我长得像你?”

太扎心了,因为孩子觉得“有一种丑叫长得像你”!

有很多妈妈问,孩子爱“捣鼓”自己的护肤品,天天要扮爱莎公主,爱自己搭配衣服(大红配大绿的审美),都由着她去吗?

老人爱说“从小就这么爱臭美,长大哪有心思好好学习”,孩子臭美需要引导吗?

其实,孩子在2.5-5岁之间就会开始有一些审美的行为取向了,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孩子开始对形象有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对衣着、服饰、化妆品产生浓厚兴趣。

审美敏感期的孩子,对“审美”有一些自我坚持,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很“难搞”,但孩子爱美这件事,却值得我们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重视!

孩子也会“以貌取人”?

外表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种吸引力,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

《小孩的神秘生活》纪录片中,当时幼儿园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这个小女孩刚一亮相,瞬间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好几个孩子直接说道:“她好漂亮啊” “她比我还漂亮”!

当老师问大家喜不喜欢这个新来的小女孩时,大家纷纷举起了手。这个新来的小女孩因为长相、身高、衣着,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关注,其实这就是她的外表为她迎来了社交上的先发优势。

之后老师问大家愿不愿意和新来的同学好好相处,大家也都是争先恐后去和她说:“我们一起玩吧,我想和你一起玩!跟我做朋友好吗?”

小孩子在审美这件事上,是非常直接和遵从本能的,一个干净整洁的衣着、大方得体的精神面貌,都有利于孩子在小朋友中间的社交发展。

而且它还会产生一种“循环效应”,穿着合适,保持舒适状态的孩子,大人和小朋友都愿意与之交往。周围友好的态度、赞美的语言,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会更开朗,自信心更强,反过来又会促进他的社交。

前几天我一个朋友还和我说,她们小区有个小女孩特别喜欢找他儿子小怪兽玩,小女孩妈妈有次忍不住好奇地问女儿:“为什么这么喜欢找小怪兽玩啊?”没想到女儿说:“因为他好看呀!”哈哈,小孩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直接!

一个人的外表,不管是在孩子眼中,还是大人眼中,都是很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我们与这个人的互动。

所以,当处于“审美敏感期”的孩子,开始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并不是一件坏事。爱美、注重自己的外表,是一个人审美的开始。

支持孩子“臭美”,同时帮孩子把握一个合适的度

心理学家認为,成人的气质是由儿童期间的审美导致的,童年的审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

土根现在也到了对“自我形象”敏感的时候,之前他上面的牙齿黑了,我们大人觉得小孩子并不会在意的,直到有一次我朋友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看着土根在笑,土根突然问她:“你是在笑我的牙齿吗?”其实孩子对自己的形象比我们想象得更介意。

土根曾经有段时间爱玩我的化妆品,有时候往脸上抹,弄断过我好几支口红,还会穿我的高跟鞋玩,拿我的包包拖地……虽然这让我很抓狂,但我们大可不必过度解读,我知道其实他只是好奇以及爱模仿。

孩子爱“臭美”,疏胜于堵!我们不如大大方方告诉孩子这些护肤品、化妆品是做什么的,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小孩可以用的护肤品、指甲贴等,当玩具一样给他们玩就好。

之前看综艺,戚薇说女儿Lucky就是特别爱美的小孩,每次看到口红都两眼发光,喜欢跟她抢“化妆品”,还想把妈妈漂亮的裙子占为己有。

戚薇允许Lucky爱美,但她会告诉孩子,这是妈妈的裙子,你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就哭着要占为己有的!

但她也会让孩子参与到“爱美”的话题中,有一次Lucky不肯坐安全座椅,哭闹不停,戚薇转移话题对她说:“妈妈今天口红还没涂,你帮我选个颜色,好吗?你看妈妈今天的衣服配什么颜色的口红比较好看?”

Lucky瞬间不哭了,才三岁的她开心地帮妈妈挑起口红来,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戚薇的做法,不仅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培养审美眼光的机会,还给孩子传达了一种肯定,让孩子对自己的审美更有自信。

网上还经常看到一些爸爸被化妆、穿公主裙,画风虽然搞笑,但是满满的温馨和欢乐,有爸妈陪着一起“臭美”的孩子,是幸福的!

虽然孩子的审美,很多时候并不符合“主流”,就像文章开始妈妈们苦恼的,孩子自己搭配的衣服简直“惨不忍睹”啊!我们可以委婉地提出建议,但如果孩子有自己的坚持,我们没必要去打压。经过几次自己的尝试,社会评价自然会慢慢帮她“矫正”自己的审美。

美是多元的,独一无二、自信的自己才最美!

在综艺《女人30+》中,陶虹说,自己的女儿徐小宝,小时候曾经因为被同学说长得丑,回家后伤心大哭。

面对难过的女儿,陶虹并没有马上安慰孩子:“你一点也不丑,你最漂亮了”,而是问女儿:“你觉得你长得丑吗?”

女儿回答说:“不丑。” 陶虹又问:“那你觉得你长得漂亮吗?”女儿说:“我长得漂亮。”

随后,陶虹对女儿说:“告诉你一件特别棒的事,你长得独一无二,谁都没办法复制你。”

小时候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或许长得不算好看”的经历,当下心情也是沮丧的,还有那么一点自我怀疑,但神经大条的我,第二天又自信满满地去上学了,觉得自己就是幼儿园“最靓的仔”!

后来越长大,越觉得每个人真的有独一无二的美!在意大利留学的时候,一位金发碧眼,身材好到爆,在很多人眼里是“女神”般的大美女,有次却和我说:“Cindy你好美,你们东方的女孩子都好温柔,好迷人啊!”

世界很广阔,美是多元的,学会看待和接受不同的美,就是我们能教给孩子最高级的审美啊。

前几天果妈和我们说,她拒绝了果果饭前吃雪糕的请求后,果果气鼓鼓地说:“哼!你现在不让我吃,我之后就自己去吃1000根雪糕!”

这不就是熊孩子的日常吗?不仅不听话,还敢威胁你。

但果果妈一点也不紧张不生气。她顺着果果说:“哦?那么多根,那你要吃多少种口味?”果果说了一大堆:哈密瓜、橙子、巧克力、草莓……说遍了之后,又开始说“辣椒味” “芥末味” “螺蛳味”……

果果妈也不甘示弱,“你是不是还想吃火车味、铁皮鼓味、坦克味?”

母子俩天马行空说了很久很久。最后,这事儿不了了之,果果就忘了要吃雪糕这回事。听到这儿,我们都傻了:“什么?孩子的情绪这么快就好了?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怎么这么简单?果果妈不就是顺着孩子加了点戏而已嘛。

嘿,你可别小看“加戏”,怎么加、如何加到点上、怎么加得不费脑子还效果好?对当代家长来说,可真的太有必要学习下了。

当好戏精的诀窍,在于小题大做

果果妈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戏精家长,首要心得就是要会抓细节。

什么样的细节才有效?点子越“歪”的细节越有效。

一般家长听到孩子说“那我饭后要吃 1000 根雪糕”,只会听到孩子的忤逆,但是戏精家长却会抓住“1000 根”这个荒谬的点,接着大做文章。

让我们再看一个常见场景:哎呀,你怎么又不吃青菜?水果也不吃?

但接下来怎么引导呢?用兔子爱吃萝卜和青菜的旧梗?不不不,这届小孩子不好糊弄。

我看过一场TED演讲,主讲人是儿童文学作家麦克·巴内特,他分享了一个全新的梗。

麦克曾经在大学兼职过夏令营老师,班上4岁的莱利每天会把妈妈给准备的甜瓜从便当里挑出来,然后扔进草丛。麦克说:“你不能把它们扔了,你得吃掉这些甜瓜呀。”莱利问:“为什么?”

麦克说:“因为你每天把甜瓜扔进地里,那里会长出更多、一大片的甜瓜!”莱利已经 4 岁了,她打赌说:“这事儿绝对不可能发生。”

结果麦克之后起了个大早,把从杂货店买来的一只大甜瓜放进了藤蔓地里,莱利发现它的时候,惊讶地张大了嘴。

“什么?为什么那上面还有标签?”其他围观的孩子问。麦克丝毫不慌张,“你们看,叫你们不要乱扔标签到地里,这下标签也长出来了。”

孩子们彻底被麦克逗乐了。这是夏令营的最后一天,莱利一整天抱着她曾经最讨厌的大甜瓜不撒手——她当然知道麦克在骗她,但她却乐在其中。

不管听起来多扯,但麦克就是成功了,除了让莱利爱上甜瓜,并且还在这个过程中教给了孩子们一些规矩。

他注意观察,不急着干预,从莱利“扔甜瓜”的习惯入手,把孩子乱扔标签的习惯也捎带上了。

这背后体现的是什么呢?是他全身心投入孩子们中间,放低姿态和他们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讲大道理、急着改变孩子。

捕捉孩子们所关注的细节,再发挥想象力,让死板的事情生动起来,就可以轻松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让沟通变得顺畅。

做个戏精家长,是为了进入孩子的世界

你也许会质疑:整天带孩子活在幻想里,可不是一件好事,孩子会变傻的吧?

但我们今天说的戏精家长,并不是在瞎胡闹,而是在玩中育儿。适时引入想象的力量,来一场“假装的游戏”,会让孩子越来越聪明。

《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假装是儿童用于扩展他们的认知技能以及学习文化中重要活动的主要手段。”

和孩子的交流里多来点“假装”,可以让他们的思维更开阔,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当孩子在大人的世界里学习规则的时候,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都有限,每天要花很多力气适应大人的社会,爆发出的探索欲,还经常被压制。

私底下,他们幻想满世界飞行、幻想做各种各样的工作,对星空、对海底都充满向往。所以孩子才那么爱看动画片和绘本,因为它们能带着自己见识各种不一样的旅程和世界。

所以如果家长想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就应该放下身段,像孩子一样投入地去玩一场“假装游戏”。

有了这张通行证,孩子才会更愿意听你的话。

化解亲子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游戏

孩子总是“不小心”就违背大人的意志,也很难听懂大人给他们的抽象道理。假装的游戏,会让大人变得不那么可怕,也能给孩子台阶下。

比如孩子在愤怒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表达,变得行为失控,可千万不要着急评判。

同事蕾蕾说过,她因为一本绘本,学会了一招:用想象的方式,描述孩子的愤怒。在儿子生气的时候,蕾蕾捂住嘴大叫:“啊,你的头在冒火。我们要不要去外太空冷却一下?”

儿子一开始有点愣到,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那是他和妈妈一起看过的《大吼大叫的企鵝妈妈》。在这个绘本里,小企鹅因为被企鹅妈妈骂,身子吓得都分家了。脑袋飞到了宇宙里,肚子落入了大海里,只剩下两只没有方向的脚。

儿子接着说,“我的心现在很痛,在海里漂啊漂。” “那我们去把它找回来好不好?你的尾巴它在哪里,在城市的哪个角落?” “在一个垃圾桶后面……”

就这样,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了。都找回来之后,母子两个人还在“回去的轮船”上欣赏了“热带岛屿”的风光。

所以,你们看,家长当个合格的戏精,真的也不难。

多细心观察孩子,多发射一些想象的灵感,多一些夸张的神情和肢体动作,孩子就会觉得:“哇,妈妈懂我!”

也不用担心你要编完整个故事。有时候你只要起个头,孩子作为天才童话创作者,会配合你演完整场。

下次孩子再冲你发火,先别急着吼回去。试着做个戏精家长,你就能推开门,进入他们的世界。

猜你喜欢
莱利臭美甜瓜
两只猎豹
白云爱臭美
脑中小小人
我喜欢吃甜瓜
甜瓜有多重
爱臭美的动物们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