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健康产业升级在即

2020-11-20 02:13石菲
中国信息化 2020年11期
关键词:纲要医疗疫情

石菲

2020年10月15日,在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等指导单位的见证下,北京京惠保正式发布。这款普惠型的百万医疗险自推出后就受到各界关注,截至10月23日24时,北京京惠保上线一周参保人数便已突破50万,平均几乎1秒钟就有1人参保。

与其他城市惠民保险相比,健康管理可以说是北京京惠保的一大特色。为了帮助参保人更好地了解并管理自身健康状况,北京京惠保通过因数健康及其合作机构,为参保人提供慢病管理、用药福利、癌症及肿瘤筛查、在线图文问诊、重疾门诊绿色通道等18项健康服务,借助健康体检预防疾病产生,通过健康干预降低发病率,发挥就医绿色通道服务作用,以提高看病就医的速度与有效性,让健康管理始终贯穿疾病的预防、分析、诊断、治疗的各个阶段,发挥健康管理的全方位作用。

2020年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在线问诊等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接受,慢病管理等健康干预手段也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在后疫情时代,健康产业会迎来哪些变化和机遇?各种飞速发展的科技手段又会对健康产业带来怎样的冲击与影响?

大健康迎来“全民需求时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医疗卫生的重视程度一直在逐步加强。政府层面一直在持续关注健康卫生领域,在刚刚公布的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提到要坚持持续改善民生。

公报指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民生”逐步超越“增长”成为首要诉求。未来将从乡村振兴、高质量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多领域发力,确保“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本次新冠肺炎病毒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极其危险。因此这次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更是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而不是等待身体拖垮、疾病爆发后再来“亡羊补牢”。可以说经此一“疫”,很多人意识到,要对自己的长期健康负责。

所谓大健康,是围绕人类的衣食住行及生老病死,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领域。

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大健康这一朝阳产业迎来了"全民需求时代",特别是随着移动医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大健康"孕育着大民生、大产业、大机遇。

行为互联网辅助健康干预

近日,Gartner发布了2021年重要战略科技趋势。其中,行为互联网是重要一环。行为互联网指消费者的行为会对企业的生产、设计、经营等方向产生影响。随着这些数据被收集和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重大变化。Gartner预测,到2025年末,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将至少参加一项商业或政府的行为互联网计划。

举例来说,保险行业可能会是一个利用消费者行为数据对企业经营产生变化的典型行业。比如根据驾驶员的使用习惯和出险情况对下一年的车险保费进行调整。行为互联网还可以让保险公司根据可穿戴设备提供的数据跟踪消费者的体育活动情况,从而判断要不要降低保险费。甚至还可以用于监控食品杂货的购买情况,过多的不健康食品可能会增加保费。值得关注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隐私保护政策将极大地影响行为互联网的采用和使用规模。

其实,健康干预的概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到,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手段包括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等。

《纲要》还指出要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包括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业配套发展。

健康产业急需数字化转型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指引纲领。

对于信息技术和健康产业的结合,《纲要》也指明了发展方向。《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成统一权威、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实施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护机制。到2030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

对于健康大数据的进一步应用,《纲要》指出要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消除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和完善全国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和科研、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国家、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工程技术能力,制定分级分类分域的数据应用政策规范,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建设,注重内容安全、数据安全和技术安全,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和患者隐私保护。加强互联网健康服务监管。

根据《纲要》显示,2020年“健康中国”带来的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2030年将超过16万亿元。而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仍处于数字化初期阶段。

在本次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开辟了抗击疫情的“第二战场”,即时动态关联“人、物监测”、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行动轨迹等信息,实现了精准预警、有效管控。这些都催生了大健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速度。

鉴于中国数字大健康市场的转型特性,有研究机构预计,2024年及2030年中国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比重预计将会由2019年的3.3%分别快速增至中国医疗健康总支出的10.6%及24.0%。

因此,数字健康势必成为未来医疗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一环,由于疫情的催化,2020年3月“新基建”的提出更是让数字健康引发更多关注。

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信息技术服务商和医疗健康服务商都在持续发力。再加上5G、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飞速发展的辅助作用,装备上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大健康产业有望迎来爆发期。在后疫情时代创造的市场机遇下,大健康产业所要做的,是抓住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机遇,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猜你喜欢
纲要医疗疫情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