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视域下山西太谷“二龙杠”习俗研究*

2020-11-22 06:49张国栋谢艳丽
体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太谷习俗山西

张国栋 谢艳丽

“龙”文化视域下山西太谷“二龙杠”习俗研究*

张国栋1谢艳丽2

(1.山西农业大学 体育学院,2.山西农业大学 城乡建设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文章以太谷区为研究对象,对“二龙杠”的缘起、表演形式与禁忌进行阐述;揭示其文化内涵,认为其蕴含对长辈的敬畏、怀念之情,人们对美好愿景的追求和对已故者人生的完美总结、肯定与升华;挖掘其社会价值,认为其是一种承载人们美好愿景的民俗体育,是弘扬民间孝道文化的道德标杆,能彰显一定的教育教化功能与家族凝聚力。

龙;二龙杠;山西太谷;丧葬仪式;民俗体育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中,“龙”有着非常特殊的影响和地位,舞龙不仅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我国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在我国北方,但凡重大纪念日、庆典活动、节日、运动会开幕式等都会看到舞龙健儿们精彩的表演,而且中国舞龙队还经常代表华夏子孙赴国外表演以进行文化交流。本文从中国千年“龙”文化角度入手,以龙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与象征意义为角度,剖析山西太谷丧葬仪式中的“二龙杠”习俗。

1 山西太谷丧葬仪式中的“二龙杠”习俗源起

1.1 “二龙杠”产生的背景

山西太谷是晋商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晋商文化里出现的“票号”被称作是银行业的鼻祖,明清时期太谷县商贾繁华,经济繁荣,是山西的商业中心,曾被称作“金太谷”“小北京”“中国的华尔街”[1],在全国范围内可谓名噪一时。死亡一直是人类社会无法逾越的现实问题,也是伴随人类的永恒话题,丧葬文化是人生礼仪中一项较为重要并且繁琐复杂的事情,由于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以及儒家孝道文化的影响,早在中国古代丧葬礼仪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山西太谷曾经叱咤风云、而今发家致富的人们有了更多的心思关心自己百年之后的身后事操办,这所有的一切都潜移默化地反映在太谷县的丧葬文化中,主要表现在后辈在长辈去世后的厚葬、隆葬、久祀。 “二龙杠”习俗的出现与时兴不仅出于人们对亲情孝道、面子排场等方面的追捧,人的社会性在其中也有很大的影响。“二龙杠”习俗的出现让举办葬礼的中心思想变为:“喜葬”“哀而不伤”,葬礼的实质成为一种特殊的礼赞生命、祝福新生、思念故人、追求愿景的寄托。

1.2 “二龙杠”习俗的传说

据太谷县志记载,太谷人自古以来对“龙”情有独钟,盛行于晚清至民国期间由商贾从南方传入的元宵节“龙灯进城”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缘起于清嘉庆年间,由太谷县商户田氏人家引进于广州的“绞活龙”表演也是太谷灯节独特的民间社火之一,所到表演之处盛况空前,吸引数十万民众前来观看;以祭祀、求雨为主题的“抬龙王”(龙王由木材雕刻而成,供奉于龙王庙内,分为文祈和武祈两种)的习俗也曾经在晚清至民国年间广为流传[2]。得益于太谷人对“龙”文化的追捧,在山西太谷殡葬文化的发展中,“二龙杠”这一丧葬习俗应运而生。“二龙杠”也叫罩或官罩,相传缘起于旧时帝王、官员、贵族们讲究排场的八抬大轿,众人架起两条虎虎生威的金龙,两条抬杠上分别有两个支点,各个支点再下分两次支点,然后每个支点由两个壮汉用硬实的肩膀扛起[2]。根据亡故者家庭状况、身份背景的不同,有“独龙”、“二龙”之分,又有八抬、十六抬、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六十四抬之别,众多大汉像抬轿子一样将“二龙杠”抬起,棺材置于其中,随着礼乐合唱,抬杠者跟着节奏进行颠轿表演。

2 山西太谷丧葬仪式中“二龙杠”的表演形式与禁忌

2.1 “二龙杠”的表演形式

出殡当天午宴结束后开始起灵,“二龙杠”的表演队伍就位,颠轿(颠棺材)表演是太谷县丧葬仪式中“二龙杠”习俗的特色与精华部分。在整个“二龙杠”的表演中送葬队伍粗乐先行,雪柳开道,之后是细乐、纸扎、孝子、引魂幡、灵柩、孝女等依次而行。殡葬队伍绕行全村主要街道进行表演,也经常遇到村民在村子的中心地带或主干道路口自发截住送葬队伍以期观看表演。送葬队伍停下后孝家跪街“哭唱”,队伍表演,抬棺队伍边舞边唱,进行颠轿表演:抬棺人训练有素,动作一体,步伐一致,配有手持铜锣的老者担任指挥,并有殡葬乐队伴奏,乐队的乐器主要包括唢呐、二胡、笙等传统乐器,抬棺人有相应的口号或根据乐队演奏进行合唱、前后左右步法一致的移动、进行有节奏的摇摆晃动等动作,颠轿表演主要有“8”字形路线和“O”字形路线,而所唱歌曲也多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老歌,有《北京的金山上》《南泥湾》《拜大年》《送战友》等歌曲。抬杠的众多大汉伴随着节奏进行颠轿表演,这不仅是一门体力活,更需要所有人之间相互的协调和配合。龙头随着音乐的节奏左右摇摆、庄严肃穆,孝家哭的动情与悲伤,引来围观者的同情,令在场人员无不潸然泪下。表演完毕队伍行进,“二龙杠”的表演队伍行至村口,全体孝家跪拜辞村,亲戚在孝男女行“谢礼”之后离开,灵柩下轿易车而行。

2.2 山西太谷丧葬仪式中的禁忌

山西太谷丧葬仪式中也有诸多禁忌:人死忌说死,忌揭死者盖头红;门上贴白纸,邻里忌入宅;掩口时忌说话;忌定更前烧夜纸,烧毕回家忌回头看;丧事午宴,忌食面条;孝鞋白布忌用手拆,只能用香火短线[2];若有老人亡故,门前三年内忌红,三年孝期结束后家里方可贴红春联[3]。如果过世者为女性,那么“二龙杠”的轿顶颜色一般为象征爱情、吉祥、热烈、喜庆的红色;过世者为男性则用充满希望和活力代表高贵、辉煌和崇高地位的金色轿顶,此外,“二龙杠”表演中两条龙的“龙眼”还另有讲究,按照旧时传统若老两口只是走了其中的一个,那么活着的那位老人就会把象征传统男女相应位置(男左女右)的那条龙眼遮住,这样一来只要人们看到“二龙杠”的表演队伍便能知晓过世者的性别。

3 “二龙杠”习俗的龙文化表达

3.1 “二龙杠”习俗的龙元素

“二龙杠”习俗在表演中有“独龙”“二龙”之分,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各自家庭背景和财力的异同,但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二龙杠”表演则以“二龙”居多。其中“二龙杠”中“龙”的制作既借鉴和融合了太谷县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耍龙灯”“绞活龙”中“龙”的制作方式,又彰显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村民们发挥想象、就地取材制作“二龙杠”的两条龙,传统多采用纸扎龙头,但如今人们为了龙头能够经久耐用均采用竹、塑料、铁皮、纱布、胶漆等描龙彩绘,布制龙身,龙身全身金色,两条金龙身长15米,布制的龙身包裹着木方构成整条龙的框架,龙头处最为显眼:龙角朝天,气宇轩昂;龙眼如炬,炯炯有神;龙口大张,声势威猛;龙须长垂,随风摇曳。龙身正中间有一花轿轿顶与龙身相连,上有四条小金龙分别盘旋在花轿顶端四个方位象征着飞龙在天,寓意为亡故者去往极乐世界保驾护航;轿帘亦为金色,象征金碧辉煌与雍容华贵,轿帘自然下垂(有的能够遮住整个棺材,犹如我们在影视节目中所见的古代官轿;有的稍短些不能够遮住棺材);花轿轿顶之下有木方做成的框架平台,棺材就安放于此,为了稳定棺材不至于在颠轿表演的时候滑落,人们习惯用麻绳将棺材进行固定。值得一提的是,龙头的安装非常灵活,可以伴随着“二龙杠”表演者们“颠轿”表演的节奏左右摇摆,庄严肃穆、活灵活现、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3.2 “二龙杠”的龙文化内涵

“龙”起源于我国古老的祈雨祭仪,关于龙的传说可以追溯到中国文明的黎明期,在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够呼风唤雨的神兽[4];“龙”自古又是帝王、将相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荣耀与辉煌;“龙”还是大多数华人的图腾和象征,“龙”文化在我国传承八千余年,源远而流长,是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同时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在人们心中只有帝王、将相才能被称作人中之龙对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现如今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可以享有雕龙画凤的待遇。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山西省太谷县人民自古受儒家孝道文化的影响,不仅能够做到在长辈在世时侍奉有加,在长辈百年之后也要风光大葬,送长辈走完最后一程。“二龙杠”习俗的产生与传承正是由于千年的“龙”文化所传递的后辈对长辈的敬畏之情、怀念之情[5]。如今,太谷县人民不仅将“二龙杠”表演作为是对已故者人生的敬重与怀念,也是对已故者人生的完美总结、肯定与升华;“龙”波及了中国特色文化的各个层面,“龙”的形象与寓意也深深根植人们的心中,因此山西太谷县民间在丧葬典礼中发挥想象采用“二龙杠”的表演形式也就不足为奇。

4 “二龙杠”习俗的社会价值

4.1 承载人们美好愿景的民俗体育

文化是一种积淀,“龙”在太谷人民心中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二龙杠”的表演中既使用了传统乐器进行伴奏,又融合了很多欢快的秧歌舞步与技巧,还配合各种口号与合唱表演,它的出现不仅是山西太谷县丧葬文化的进步,而且是人们对民间传统习俗和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二龙杠”习俗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多种条件和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体育项目,是人们发挥想象力的杰作,也可以作为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6]。由于世世代代的山西人受“龙”文化的影响,“二龙杠”习俗中的颠轿表演甚至被人们认为是博取彩头与获得好运的一种方式。假如出殡的队伍路过某一公司、企业或在建小区门口或者村里的主干道路口时,人们都会主动拦住出殡队伍,甚至很可能会专门付钱让路过的奔丧队伍在门前进行“二龙杠”的颠轿表演,并且还要求尽量多颠一段时间,以求得传统意义上“闹红火”的吉利。可见,“二龙杠”习俗在当地人的心中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是太谷县丧葬习俗中人们所追捧的。

4.2 弘扬民间孝道文化的道德标杆

孝道,即人们行孝的原则,乃是凝国聚家之本,事亲行孝,历来是人们所推崇和追捧的为人之道,孝道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和睦、人际和谐、社会平安稳定、民族共融团结的重要因素。山西省太谷县是孟母文化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位居中国“贤良三母”之首的孟子的母亲仉氏便出生于今太谷县东西仉村,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颂,其择邻而居、断机教子的独到教育方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太谷人,当地人也因为这厚重与难得的文化洗礼而更加注重孝道。在山西太谷隆重的丧葬仪式中,独具表演特色与艺术特色的“二龙杠”习俗,以其“白事红办”、大张旗鼓的喜丧形式,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传统并且地道的乡土文化厚重的民俗形式,深深的烙印在人们的心中,是弘扬民间孝道文化的道德标杆。

4.3 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与家族凝聚力

古往今来,人类都具有浓厚的探索精神与“猎奇”心理,在“二龙杠”的表演中还有两个乐队进行伴奏的“抢擂台”,伴奏过程中两个乐队互不相让,竞相将“二龙杠”颠轿表演者的步伐和合唱曲目引入到自己的节奏中,这一争一闹非常有趣,经常引人驻足围观。人们在参加自己本家亲戚或乡亲朋友的丧葬活动的过程中会在潜意识里对仪式上有趣的情节和丧葬仪式中的各种禁忌感到好奇,进而对这些特殊的文化加以甄别并进行学习,同时对所见的相似的事情进行对比或类比,最终将习得之内容规范到自身的日常行为习惯中[7]。就这样,经过坊间长时间的精神探索与思想碰撞,文化得到了积淀,习俗得到了保留,人们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代代相传。从这点上来说,“二龙杠”习俗的存在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山西太谷一直流行着“红白喜事,家人团聚”的风俗习惯,然而由于近年来农村人口流动性的加强,几乎每个家庭的青壮年都以在外地求学或打工等方式各谋生计,但不管家人身在何方,只要本家有老人过世,所有家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聚集在一起共同操办老人的丧事,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尊敬、爱戴与怀念之情。按照传统,居民亡故往往遵循停尸、报丧、吊孝、入殓、家祭、出殡、复三等旧规,但在举办丧礼的过程中只有在出殡当日表演“二龙杠”习俗时才是围观人员最多的时候,期间人们不但能够欣赏到这独特的颠轿表演,也能切身体会到对方的孝道,还能受到孝家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感化,动情之处还会让人黯然泪下。因此,“二龙杠”在无形中起到了团结宗氏家族,凝聚力量的作用。

5 “二龙杠”习俗的展望

在中国丧葬文化发展的历史长廊中,“二龙杠”习俗是太谷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寄托自身情感与美好愿望的良好载体,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与象征意义使当地民俗文化与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完美融合。然而祖辈传承中涉及的“隆葬”形式与当前国家提倡的节俭环保风尚和新时代的丧葬改革相左,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去除其弊端,批判性的继承与开发其文化特色,充分挖掘“二龙杠”习俗所带给人们的文化与内涵,以期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民间风俗继承进行扩充与丰富。

[1]太谷县人民政府.太谷县资料[EB/OL].http://www.taigu.gov.cn/show.asp?id=1252,2011-07-21.

[2]杨润甫.晋商故里民俗[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1-2.

[3]郭齐文.太谷县志[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515-588.

[4]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5]刘晓,花蕊,王涛.龙文化与舞龙运动的发展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5):125-128.

[6]涂传飞.一个村落舞龙活动的变迁[J].体育科学,2010(7):81-96.

[7]舍港,向勇.鄂渝地区土家族丧葬仪式中舞狮习俗的文化人类学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5(6):22-24.

On the "Er Long Gang" in Taigu, Shanxi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Dragon" Culture

ZHANG Guodong, etal.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 Shanxi, China)

2018年山西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专题研究基金项目(zxsk2018010);2019年山西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专题研究基金项目(zxsk201907);202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2020zsszsx029)阶段性成果。

张国栋(1989—),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谢艳丽(198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太谷习俗山西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第十次春节前夕考察 习近平为何探访山西这两个村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
山西省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特征及其影响
“谷”色“谷”香
几何图形猜想探究题与项目学习
太谷何以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