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研究*

2020-11-22 06:49
体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身体素质体育

陈 伟

提高我国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研究*

陈 伟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 南通 226236)

提高大学生体适能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大学生人格品质完善、促进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当今大学生健康水平的现状是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沉迷网络、缺乏自信。提高大学生体适能健康水平路径:一是树立健康体适能教育理念;二是革新教学模式、三是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四是构建课内外一体化学练模式、五是提升大学生自我体适能健康意识。

大学生;健康体适能;体育教学

“体适能”是一种能够较为准确评价人体健康的标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将“体适能”这一概念融入到了体育教学中,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在科技较为发达的今天,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疏于锻炼,多数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偏低,如何提高学生们的体适能无疑成为了许多高校苦恼的问题。因此,对提高我国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有效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1 体适能概述

体适能,是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发展体适能这一概念,不仅是为了促进人体的健康,更是要增强人体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高校将体适能这一概念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帮助学生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工作的进行。

2 提高大学生体适能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2.1 促进大学生人格品质完善

体适能健康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更是通过实践工作和完善的教学体系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力。高校在提高学生体适能的教学计划中,必然要融入一定的育人目标。这样,在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自信心也能得到增强,学生们会拥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且高校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为学生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许多实验结果表明,体适能教学体系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特别是较为系统的高校体育学训工作过程中,可以明显的发现大学生在参加体适能教学后,人格品质产生了巨大转变。

2.2 促进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必须跟随时代潮流,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各学科发展现状为依据,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各大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大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不过关,学生们就相当于失去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基础,那么,高校想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只能是空谈。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应当提高对大学生体适能健康的重视度,激励学生多多参加体育活动,调动学生们参加体适能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适能健康水平,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更好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

2.3 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健康指的不仅仅是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健全。体适能健康教育的推进,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体与精神共同发展,促进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应当以高校的自身特点为基础,优化评价体系,为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模式进行,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中涉及的体育运动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改进,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增加情感经验的机会,从身体和精神两个层面同时培养学生,保证学生在拥有健康的身体的同时,还能够拥有健全的精神世界。

3 当今大学生健康水平的现状

3.1 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

当前,部分高校往往会将目光集中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教学工作上,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还有部分高校虽然设立了体育教学课程,但是课程内容较为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校疏于督促,也使得部分日常较为懒散的学生基本不会参加任何体育活动,虽然有部分爱好运动的学生愿意自主参加体育运动,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专业体育理论知识,导致许多学生的运动不但没有取得强身健体的成果,反倒会因为不规范的运动行为而受伤。

3.2 大学生沉迷网络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大学生作为最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的一批人,他们往往会利用智能设备进行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活动。这使得大学生们在网络交流过程中花费了许多的时间,许多学生沉浸在网络世界中难以自拔;有部分学生在无法使用智能设备时,还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还有部分大学生,在空闲的时候拒绝与人交流,他们宁愿选择在宿舍上网,也不愿意参加任何体育运动。这些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无疑会越来越差,当他们参加一些较为剧烈的运动时,往往会感觉体力不支,四肢酸软无力,这足以说明增强对学生们的健康体适能教育,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

3.3 大学生缺乏自信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给还在校园中学习的大学生们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许多心理素质较差、比较自卑的学生心情会更加压抑,还有部分情况较为严重的学生出现了抑郁的心理障碍。在这种就业压力下,学生们不愿意与人交流,学生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上,还会不理智的认为体育活动只是浪费时间。还有部分有过交友失败经历的学生,也会因为曾经失败的经历而放弃与人交流,排斥参加活泼自由的体育活动。学生们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就难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无法更好的吸收专业知识,学生又会因为自身知识的不充足而自卑,这俨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促进体适能健康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

4 提高大学生体适能健康水平路径探析

4.1 树立健康体适能教育理念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应当不断深化这一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基础,选择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逐渐渗透终身体育的意识,以达到提高学生环境适应力的目标。高校还应当完善体育教学课程的评价体系,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综合评价学生的身体、心理、道德等层面的素质水平,保证学生能够以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质来面对社会经济市场的种种需求。此外,高校还应当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内课外充分展现自己的特点,使学生拥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将体适能健康教育的实效真正的发挥出来。

4.2 革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较为清楚的表达运动过程中的要点,往往会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来教导学生,但是在这种教导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学习到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依然没有得到改善,教师对学生的体适能教育只做到了一部分。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体适能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身体、心理、道德等层面共同提高,高校应该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推行“三自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基础来选择要参加的体育活动。同时,高校还要规范教育过程,保证学生能将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学精,使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能成为学生的一项技能。高校应当开展更加丰富的体育运动活动,丰富运动形式,不断的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春天,高校可以组织运动会,并设立一定的奖项,引导学生与自然亲密接触,增加学生们的运动量,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夏天,可以开展室内乒乓球课程、羽毛球课程,在室内有限的空间内,充分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弹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秋天,高校可以选择较为安全,环境较好的地方,组织学生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运动,比如,三人两足、摸石头过河等活动;冬天,高校可以组织环校马拉松,在寒冷的冬天,唤醒学生们的身体,培养学生们坚强的意志。

4.3 采用分层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学段、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各有不同,高校应当注重对学生们的分层教育,即以学生们的体育基础为划分依据、以学生的需求为分层教学的前提,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分层教学能够使学生们在“三自主”的教学模式下,更好的把握自己的运动强度、练习密度,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运动成效。例如,在篮球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场简单的篮球赛来确定学生的运动实力,将水平较高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利用比赛教学的方式,教导学生们实战技巧;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教导他们稍微高要求的篮球技巧,以便提高他们的篮球水平;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投篮和运球的练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这样不但兼顾了每位同学的需求,还使得每个同学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4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学练模式

体育运动不是一项只在课上练习的课程,课下的练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终归是有限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健康体适能,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导,高校应当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引领下,灵活的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建设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学练模式,促使学生加强锻炼,进而达到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体适能的目标。同时,教师要做好课程规划,合理布置课下任务,保证学生在课上所学习的体育知识能够运用到课下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社团活动、校内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体适能水平。

4.5 提升大学生自我体适能健康意识

提升学生的体适能水平不能仅仅依靠高校和教师的督促,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好处,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意识。有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时,仅仅是为了不挂科,为了通过体育考试,这样的理念使得在没有体育考试的压力情况下的学生,产生排斥体育运动的心理,学生也会恢复到没有参加体育运动前的状态,这无疑是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健康体适能的目标的。因此,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健康体适能,高校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体适能健康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体育运动的好处,使学生逐渐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并由学生不断的带动周边的人参与到运动中,使得健康体适能教育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

5 结语

关注学生的体适能健康水平,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内容。目前,许多高校在实施体适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因此,对提高我国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进行研究仍然不能放松。高校只有通过为体育教师树立健康体适能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方法、构建课内外一体化学练模式、培养大学生自我体适能健康意识等措施,才能使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得到提高,才能将学生培养成身体、心理、道德等综合水平都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宋文波,袁艳朝.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与改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2):6-26.

[2]郑佳薇,崔明月.融入体适能训练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694-1696.

[3]李丽艳.运动处方实践应用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作用研究——体育游戏课为例[J].体育世界,2018(8):190-191.

[4]马军.中国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15(6):118-120.

Improving the Health and Physical Fit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CHEN Wei

(Xinglin College,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236, Jiangsu, China)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育教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J32。(浅析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

陈伟(198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身体素质体育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体育运动
锻炼
新发现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