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思政研究①

2020-11-22 07:39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9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体育精神课外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临汾 041000)

一直以来体育课程对体育方面政治思想教育的淡化,让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体育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都受到了阻碍。许多高校都过于重视单纯的体育课程教学,如运动成绩、体育项目等,而忽视学生体育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影响体育精神的传承,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比赛意义,阻碍体育比赛的公平公正性[1]。

1 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思政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思想观念误区

对于现在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而言,其首要存在的思政问题就是教师思想观念误区,即许多体育教师认为思想政治之类的教学是政治老师的教学内容,体育老师只需要教好学生的体育运动就行,体育教师过于单纯地认为,如何提升学生竞速类体育项目的速度、提升其体育运动完成质量,才是体育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未将同体育相关的政治思想内容,纳入至其体育教学中。这样的思想观念误区,让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思政发展,从老师教学的源头就开始阻断,进而致学生不能较好地接受到体育思政教育[2]。

1.2 缺少课程思政实践平台

现在的体育课程多在课堂上完成教授就完了,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缺乏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这一过程,学生不能较好地将相关体育知识,或所学体育项目融入至日常生活或锻炼中[3-4]。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深入地了解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只是课堂上的讲解,并不能将这些思想与实际的体育发展相结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思政思想理念。而课程思政实践平台的缺少,也是学生深入社会少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可能不知道从哪里可以知道体育发展史和发展现状,没有较好的信息来源,无法自主地对体育思政知识进行了解、学习。平台的缺少也说明体育思政系统化的不足,没有统一的、概念化的思政教育模式,这会让中国的体育思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进而影响其整体的体育事业发展。

2 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2.1 关注社会发展现状、激发爱国热情

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往往能反映出国家综合国力的大小和国际水平的高低,通过对体育思政的了解学习,能关注了解到社会的发展现状。比如我国在2008年举办的夏季奥运会,通过奥运会的开幕式、比赛过程、闭幕式等,可以看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水平的提升,并且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说明我国的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的发展都达到了国际水平,能向我国人民和其他国家展现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让其了解我国实际的综合国力及经济水准等。

除此之外,我国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了金牌总数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这是全民参与、全民关注所取得的良好成绩。作为东道主举办奥运会,高涨的体育精神与爱国情怀,为各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思政教学上了一堂实践课。教师可以此为例,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精神的重要性,让其正确认识、了解体育精神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2.2 培育科学精神

由于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往往会与国家的综合国力相挂钩,则体育事业发展好的国家,其科技水平一定不低。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各项运功会的数字化管理,以及运动员通过科学的测试与训练方法,去突破自我冲击更好的成绩时,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将体育与科学相结合,以完善体育训练方式和比赛系统,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更科学的运动方式,进而达到提升学生体育成绩,改善其对体育思政教育认识的教学目的[5-6]。

2.3 培养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水平、公开、公正、公平,以及其号召力、凝聚力和感染力的反映,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是体育思政教育所需达的教学目的。同时由于现在国际上政治因素对体育事业的渗透,严重的阻碍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赛事的公平公正公开不能得到保障,这让体育精神受到严重损伤,致使运动健儿受到体育比赛中的不公待遇。因此需对高校学生的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能理性看待国内外体育事业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让学生有良好的体育综合素养,自学生时期就让其了解体育精神在体育运动比赛中的重要性,有效避免体育赛事不能公平、公正进行的状况发生,使运动健儿经自身努力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3 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思政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3.1 改变教师思想观念

想要做好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思政工作,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是不可少的。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育人功能,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除了进行好各类体育项目外,体育方面的思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体育思政两方面的同时教导,不然体育精神的传承、体育项目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各高校对院内体育育人资源能力的开发利用,整合教师资源,也能让高校的体育思政教育得到良好发展,确保学生在高校学习中,能受到良好的体育思政教育,确保各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

3.2 打造课程思政平台

学生不能深入社会,切身体会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会让高校的体育思政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打造课程思政平台,通过构建专业技能展演,举办体育职业规划等比赛,让学生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与社会的发展都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7]。

通过打造校外社区体育网点、中小学实践基地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实际调查和探索,做到知行合一,解决体育上的思想困惑。同时积极开发挖掘有当地风情、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通过课程教学和实际体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或各地文化特色,使有各地特色的体育项目,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4 结语

综述所述,各学科的育人功能不能丢失,高校体育对体育方面综合型人才培养不能少了思政方面的教育。教师需做好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思政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对体育赛事和项目的理性看待,通过体育活动利用体育精神的特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体意识,让学生真正的德、智、体全方面发展。同时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思政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分析其具体存在的教学问题,并根据此类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或建议,通过改变教师思想观念、打造课程思政平台等措施,以改善学生及教师对体育思政教育的认识,使学生能深入认识体育精神的存在意义,并做好学生的树德立人素质教育。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丰富的育人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在体育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进而使我国的体育事业能有飞速发展,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升我国体育竞赛方面的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体育精神课外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师范院校体育院系服务地方体育事业的研究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真正的体育精神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