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集植物和性诱剂及引诱剂组合对辣椒斜纹夜蛾的诱集效果

2020-11-22 03:30周宇航李凤良李文红金剑雪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诱剂斜纹夜蛾

周宇航, 李凤良, 李文红, 金剑雪, 程 英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辣椒(Capsicumannuum)是贵州的一种传统种植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常年栽培辣椒面积30余万hm2,已成为贵州最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辣椒产业的迅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加大,加上气候条件优越,为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的发生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使其在辣椒作物上的危害逐年加重,甚至呈爆发趋势。同时,由于农民过度滥施农药,导致斜纹夜蛾抗性不断增强,防治难度加大,现已成为贵州辣椒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辣椒安全生产和卫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出口辣椒对农药残留标准愈来愈严格,内销辣椒对辣椒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因此,在辣椒生产过程中,如何实现安全绿色的目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突出农业、生物及物理防治方法的有机统一,建立病虫绿色管理体系,探索既能有效控制害虫危害,又能保护环境、保障辣椒安全生产的害虫绿色防控新方法、新技术显得极其重要。

斜纹夜蛾属夜蛾科食叶害虫,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暴发性及夏秋高温干旱的多发性、杂食性、偏嗜性、趋化性等特点[1]。黄杜鹃、苦瓜、花椰菜、芋头、白菜、蓖麻及薄荷等植物对斜纹夜蛾具有引诱作用[2-4]。鉴于此,利用斜纹夜蛾杂食性、偏嗜性及趋化性等特点,通过田间试验筛选斜纹夜蛾嗜食作物,结合引诱剂和性诱剂组合,研究不同作物间作及引诱剂+性诱剂组合对辣椒斜纹夜蛾的诱集效果,以期为辣椒斜纹夜蛾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作物品种 辣椒:黔春201,市场购买;诱集植物包括:芋头,广西桂林槟榔香芋,市购;万糯2000玉米,市购;大豆12号,黔葵4号和油葵606号,均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提供。

1.1.2 性诱剂和诱捕器 性诱剂毛细管诱芯和筒式诱捕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1.3 引诱剂 醋、白酒、糖均为超市购买;90%敌百虫原药,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 诱集植物筛选。试验于2019年4—8月在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扁山村辣椒田进行。设辣椒与芋头、辣椒与玉米、辣椒与大豆、辣椒与向日葵、辣椒与油葵间作,单种辣椒为对照(CK),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辣椒与诱集植物种植面积比例为1∶9,小区面积40 m2。

2) 间作面积比对诱集效果的影响。试验于2020年4—8月在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扁山村辣椒田进行,将筛选出的斜纹夜蛾诱集植物向日葵、芋头与辣椒间作,设置不同的间作面积。辣椒与向日葵、芋头分别按照1∶6、1∶9、1∶12的面积间作,共计6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200 m2。向日葵在辣椒移栽时播种,芋头在辣椒移栽前15 d播种。

3) 性诱剂+引诱剂诱集。试验于2019年7—8月在贵阳市花溪区金竹镇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内辣椒试验田进行。试验设3个处理:性诱剂诱捕器(CK)、引诱剂T1+性诱剂诱捕器及引诱剂T2+性诱剂诱捕器,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0 m2,安放1个诱捕器。引诱剂(50 mL)装入广口瓶内,挂置在距诱捕器0.5 m处,每7 d添加1次引诱剂。其中,T1,醋∶白酒∶糖∶敌百虫∶水为1∶1∶0.5∶0.5∶10;T2,醋∶白酒∶糖∶敌百虫∶水为4∶1∶3∶0.5∶2(质量比)。

1.2.2 指标测定

1) 斜纹夜蛾虫口数量。辣椒移栽定植,斜纹夜蛾幼虫发生初期开始每周调查1次,每小区按5点取样调查辣椒上斜纹夜蛾虫口数量,每点20株植株,整株调查,记录虫口数。诱集植物调查每小区内所有植株上斜纹夜蛾虫口量和卵块数。

2) 斜纹夜蛾诱蛾量。安放诱捕器1周后开始调查,每7 d调查1次诱捕器内所有的斜纹夜蛾成虫数。

1.3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诱集植物对斜纹夜蛾的诱集量

从表1可知不同诱集植物上斜纹夜蛾的卵块及幼虫数。卵块数,各处理的100株卵块数差异较大,为向日葵>芋头>油葵>大豆>玉米,其中,向日葵最多,有69块;芋头次之,有60块;油葵有14块,大豆有7块,玉米植株上没有卵块。幼虫数,不同诱集植物斜纹夜蛾的100株幼虫数差异也较大,为芋头>向日葵>大豆>油葵>玉米,其中,以芋头最多,有6 157头;向日葵次之,有2 097头;大豆有444头,油葵有335头,而玉米上无斜纹夜蛾发生。

2.2 不同作物间作辣椒上的斜纹夜蛾发生量

从表2看出,6月25日至8月20日,间作辣椒比单种辣椒斜纹夜蛾的100株发生量少,呈辣椒(CK)>辣椒+玉米>辣椒+芋头>辣椒+向日葵>辣椒+油葵>辣椒+大豆。其中,辣椒+大豆的斜纹夜蛾发生量最低,为54头;其次是辣椒+油葵,共58头;辣椒+向日葵、辣椒+芋头分别为66头和77头;辣椒+玉米最高,为109头,5个处理斜纹夜蛾发生量分别较单种辣椒(143头)下降比例分别为62.24%、46.15%、53.85%、23.78%和59.44%。

表1 不同诱集植物对斜纹夜蛾的诱集量

表2 不同作物间作辣椒植株上的斜纹夜蛾幼虫数

2.3 诱集作物与辣椒不同面积比例对斜纹夜蛾的诱集数量差异

从表3看出,向日葵与辣椒间作,随辣椒面积增加,100株向日葵上斜纹夜蛾的卵块数和幼虫数均呈增加趋势,套种面积比为1∶6、1∶9和1∶12时100株向日葵上的斜纹夜蛾卵块数分别为49块、54块和62块,幼虫数分别为1 694头、2 234头和2 286头,面积比为1∶12时的卵块数和幼虫数最多,但与1∶9的差异不大。芋头与辣椒间作,随辣椒面积增加,100株芋头上斜纹夜蛾的卵块数呈先增后减趋势,幼虫数呈增加趋势,间作面积比为1∶6、1∶9、1∶12时斜纹夜蛾的卵块数分别为41块、58块和55块,幼虫数分别为3 852头、4 659头和4 683头,面积比为1∶9时的卵块数量最多,1∶12时的幼虫数量最多,但1∶9和1∶12的卵块数和幼虫数差异均不大。

2.4 引诱剂+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集效果

从表4看出,不同处理对斜纹夜蛾成虫的诱集效果存在差异。引诱剂T1+性诱剂的诱集效果最好,200 m2共诱集到937头成虫;其次是引诱剂T2+性诱剂,共诱集到791头成虫;引诱剂T2+性诱剂较引诱剂T1+性诱剂的诱集量少146头。单独用性诱剂的诱集效果不如加引诱剂的好,共诱集到757头成虫,分别比引诱剂T1+性诱剂和引诱剂T2+性诱剂的诱集量少180头和34头。

表3 诱集作物与辣椒不同间作面积配比斜纹夜蛾的诱集数量

表4 引诱剂+性诱剂对斜纹夜蛾成虫的诱集量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芋头和向日葵对斜纹夜蛾的诱集效果最好,其100株卵块数和幼虫数分别为60块和6 157头,69块和2 097头,可能与植株高大、叶大叶厚及所含的化学物质有关[4-5]。芋头诱集到的总卵块数没有向日葵的多,但总幼虫数是向日葵的近3倍,芋头更适合斜纹夜蛾幼虫的生长,与秦厚国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诱集植物与辣椒间作后,间作辣椒上的斜纹夜蛾为54~109头/100株,明显比单种辣椒上的(143头)少。但是,在芋头和向日葵的间作辣椒上斜纹夜蛾仍然较多,可能是试验过程中一直没有对诱集植物上的斜纹夜蛾进行防控,导致诱集植物上的斜纹夜蛾转移到辣椒上危害所致。向日葵上诱集到的卵块高峰期比芋头提前近两周,可能是向日葵植株生长较快,当斜纹夜蛾成虫产卵时,优先选择在植株高大的作物上产卵,但向日葵叶片变老后,斜纹夜蛾又较多地选择在芋头上产卵。芋头在播种前期出苗慢,苗期生长也较慢,因此可以在辣椒移栽前15 d左右播种,使芋头与辣椒植株生长一至,斜纹夜蛾发生时能优选芋头产卵危害。

向日葵与辣椒的间作面积比为1∶12时对斜纹夜蛾的卵块和幼虫的诱集数量最多,对辣椒的产量影响最小,生产上建议采用1∶12的面积比。同时,在辣椒田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将向日葵种植在辣椒田周围也能起到较好的诱集效果。芋头与辣椒间作面积比为1∶9和1∶12时对斜纹夜蛾的卵块和幼虫诱集数量差异较小,在生产上建议采用1∶12的面积比。在辣椒田中采用诱集植物法防治斜纹夜蛾有推广应用的前景。生产上可通过隔几天收集1次芋头和向日葵上卵块和幼虫,或喷农药杀灭其上幼虫来防治斜纹夜蛾。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控制害虫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防控新技术,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无毒、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无抗药性、可与任何防治技术兼容及易操作等优点[7-8]。研究结果表明,单一采用性诱剂能诱集到大量的斜纹夜蛾成虫,但不及在安放性诱剂诱捕器的周围放置引诱剂(醋∶白酒∶糖∶敌百虫∶水为1∶1∶0.5∶0.5∶10)的诱集效果。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需要多种防控措施的集成,才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施用次数,节约防治成本和保护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诱剂斜纹夜蛾
食诱剂作用方式及其制剂应用研究进展
新衣软又暖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忻府区: 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员培训会
侯马市 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果蝇诱剂配方筛选及田间引诱试验
清新格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