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引进海外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2020-11-23 02:09罗文芳
就业与保障 2020年5期
关键词:联络站福建福建省

文/罗文芳

福建是著名侨乡,旅居海外的闽籍华人、华侨众多,闽籍留学人员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引进海外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乡缘优势。近年来,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相继落地福建,“多区叠加”优势为福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福建省引进海外人才工作实践

(一)精准引才,兼顾“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

征集海外人才前,充分摸底“宏观”和“微观”层面需求信息:在“宏观”层面,统筹福建省委、省政府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调研摸底福建各地优势产业及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协同山海区域协调发展,总结福建及各地“共性需求”规律;在“微观”层面,省市县三级联动全面摸排海外高层次人才技术项目需求信息,重点挖掘高校、科研院所及福建省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等高层次人才需求密集单位人才需求信息,兼顾考虑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分析研判海外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方向,提高海外人才需求与供给信息匹配率,引导海外人才向我省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有效聚集。

(二)双管齐下,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一方面,福建省积极搭建“中国·福建人才创业周”“海外高层次人才福建行”“留学人员福建创业项目竞赛”等招才引智活动平台,依托福建省海外引才联络站、公益性海外社团(协会、学联、校友会)组织、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及有关网站,宣传推广福建省人才政策,推介岗位需求信息,广泛征集海外高层次人才与高新技术项目,经推介预对接,筛选并邀请部分对接意向较为明确、项目较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闽开展对接洽谈及智力服务。2008年以来,共举办65场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和6届创业项目竞赛,促成205名海外人才全职引进或落地创业,达成人才和项目引进落地对接意向3343项。另一方面,组织相关用人单位组团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海外高层次人才比较密集的国家或地区举办招聘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涌现并聚集了一批优秀海外人才(团队)落地福建创新创业创造。

(三)分类引才,打造高质量性价比活动

对于待引进海外人才,根据其落地目的,分类开展引才引智活动:创新型海外人才,采取“对接洽谈会+实地考察创新环境+政策宣讲”模式,促成海外人才全职来闽或达成项目合作意向;创业型海外人才,采取“创业项目竞赛+投融资路演+实地考察创业环境+政策宣讲”模式,促成优秀创业人才携高新技术项目落地福建创领办企业。对于已落地海外人才,以“发挥作用”为导向,重点挖掘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采取“成果推介展示+智力帮扶+典型宣传”模式,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促进先进成果转化推广,发挥优秀人才“传帮带”作用,引导领军人才接力精准帮扶初创企业,延长扶贫链条,为福建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完善配套,优化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相继提出了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等战略,制定实施了“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等多项人才政策、人才工程,对引进人才在创业创新经费支持、投资融资服务、住房保障、子女入学、便利往来和居留签证等方面提供了“一揽子”优惠政策,福建各级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有关鼓励政策,此外,福建省设立了“人才服务窗口”,为高层次人才了解政策、咨询答疑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福建省引进海外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引才渠道不够畅通

福建省主要依靠海外引才联络站和公益性海外社团(协会、学联、校友会)组织征集海外人才项目。2017年福建省公布首批14家海外引才联络站,现有海外联络站因支持资金少、缺乏考核标准、资金难落实等原因发挥作用有限,且联络站覆盖面较小,英国、日本、新加坡等海外人才相对聚集的国家(地区)还未建站。需求单位和专业引才中介组织参与度不高,未能发挥民间渠道和实体市场作用,缺乏成熟专业的引才渠道。

(二)引才方式传统低效

一是受限于传统引才引智活动征集人才时间节点要求,海外人才常因未能及时看到相关活动信息或个人日程安排紧张,而错失报名和来闽交流机会。二是传统粗放的引才方式未能有效整合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资源,海外人才未能及时有效地征询专业意见,报名情况未能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监督,存在虚假申报、恐怖安全等方面的隐患。三是需求单位与海外人才未能进行随时随地无障碍交流,活动举办方在具体的人才项目征集、推介事务中消耗大量精力,而无暇顾及政策和创业创新环境宣传,极大地影响了引才效率。

(三)专项政策不健全

福建省针对吸引和鼓励海外人才来闽创新创业创造的专项政策比较匮乏,最新出台的文件已时过6年,与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深圳等人才强省、强市相比,该项政策存在规划不足、支持力度小、覆盖面有限、体系不够完善及部分条款落实难等问题,直接降低了海外人才来闽创新创业创造积极性,间接导致了海外人才引进“增量”发展较慢和“高精尖缺”人才引进难等问题。

(四)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福建省现有的人才服务窗口主要是政府人才部门在运行,存在人员配备有限,与其他部门和市场联系不够紧密及专业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目前仅能提供具体人才政策申报、解读等基础性服务,对于海外人才普遍关心的工资福利、安置落户、社会保险、医疗教育、金融贷款、创新创业创造环境等业务性较强的问题未能及时有效解答,更谈不上为海外人才来闽创新创业创造提供专业有效的市场分析、咨询建议等发展性服务。此外,有些业务办理程序复杂、手续较多,海外人才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大,因国内外创新创业创造环境和生活出行方式差异较大,难免产生“水土不服”。

三、福建省引进海外人才工作几点建议

(一)拓宽引才渠道

一是要加强福建省海外引才联络站建设和扶持力度,完善海外引才联络站考核管理体系,实施科学有序的挂牌退出机制,在海外高层次人才集中且未建站的国家(地区)落实建站,实现重点国家(地区)联络站点全覆盖。二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引才机构,强化统筹,政府在海外人才引进工作中逐渐由台前走向幕后,提高人才引进效率和市场化程度。三是要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和需求导向作用,调动需求单位引才积极性,精准推介海外人才项目,给予用人主体引进海外人才更多的权力和政策支持,提高用人单位引才参与度。

(二)打造常态化高效畅通的招才引智信息平台

一是加强福建“海纳百川”人才网建设及宣传推广力度。依托福建“海纳百川”人才网,设立海外人才引进与服务专项版块,建立人才需求供给全面信息,线上对接和线下活动相结合,为需求单位和海外人才构建无障碍交流对接平台,使海外引才工作常态化开展。二是坚持党管人才。由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联动人社、教育、科技、税务、工商、金融、公安等部门注册账户,组建线上服务专员队伍,及时有效地为海外人才进行政策答疑及办理相关服务事项,提高需求单位和海外人才参与度,逐步打造供需信息对称、多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数据精确匹配的信息一体化综合性平台。三是强化专家人才信息库建设,建立人才结构清晰、层次鲜明的海外专家人才信息库。特别关注能够引领福建产业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来闽落地率高的闽籍人才和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人才等,分类建立“高精尖缺人才”“闽籍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信息数据库。

(三)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措施

一是在制定海外人才引进专项政策前,加强调研和规划,借鉴人才强省强市甚至国际引才强国的成功经验,结合福建实际,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制度体系。二是围绕“服务高端、管理中端、限制低端”的原则,抓好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的制定,细化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人才的应需性政策和管理评价考核机制,实现海外引才政策精准施力。三是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强化分工和服务,明确政策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所有配套措施有政策、能落实。

(四)创造利于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

依托人才服务窗口、海外人才服务部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等服务平台,加强与公安、海关、税务、工商、外汇、住房、社会保障等部门间的联系,发挥侨办、侨联、海外引才联络站、海外社团(协会、学联、校友会)组织联系海外人才优势,贯通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力量,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引才机构,整合服务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建立兼具基础性服务和发展性服务功能的专业性“一站式”服务平台。简化服务流程,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搭建登记、查询、网上办理一体化的信息服务系统,发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为海外人才办理事务性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建立高效便捷、内外联通、覆盖面全、落实性好的海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帮助海外人才克服“水土不服”,尽快融入新时代新福建建设。

猜你喜欢
联络站福建福建省
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 展现人大新作为
那个梦
大江南北杂志社2020年度先进联络站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大江南北杂志社2019年度先进联络站获奖名单
大江南北杂志社2018年度先进联络站获奖名单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