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环鄱阳湖民俗体育的发展理念与困境*

2020-11-23 02:40张文涛刘翠玲章列成
运动精品 2020年3期
关键词:鄱阳湖体育项目民俗

张文涛 刘翠玲 章列成

生态视角下环鄱阳湖民俗体育的发展理念与困境*

张文涛 刘翠玲 章列成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基于生态视角,提出环鄱阳湖民俗体育发展的理念:一要合理布局、统筹兼顾,二要借助外力、开拓创新,三要突出乡土、创新发展,四要提升认知、青年传承。找出环鄱阳湖民俗体育发展困境的原因:对民俗体育文化不够重视,对西方文化过分狂热;过度重视经济,忽略本身价值;时代的发展对民俗体育形成冲击;缺乏民俗体育的继承者。

生态视角;民俗体育;环鄱阳湖

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物种遭到破坏等。鄱阳湖地区在发展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重视区域文化建设。民俗体育文化作为区域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江西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对保护与弘扬民俗体育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生态视角下环鄱阳湖民俗体育发展的理念

1.1 合理布局,统筹兼顾

对于开展民俗体育来说必须因地制宜。江西开展民俗体育以赣江与鄱阳湖平原为主。赣中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因此赛龙舟比较盛行。每年的端午节,居住在鄱阳湖边的人们都要举行龙舟比赛,谓之“会龙舟”,这是当地最盛大的传统集会,故谓之“英雄会”。五月初一至初四,是桨手们练习试划的日子,俗称“试船”。五月初五谓之“翘船日”,即这一天就要翘船比赛了。端午节当天下午,各路船只集拢,在龙舟比赛开始前,人们要到社庙前焚香点烛,燃放鞭炮,祈求神灵保佑,谓之“拜社”。至今,九江、鄱阳湖沿岸村民一直保持传统的“赛船会”习俗,已有数百年。但如今的赛船会迷信的做法已很少见到,更多的是欢庆娱乐的场面,反映了水乡人富裕奔小康的心情。《九江府志》描述人们观竞渡时说:“五月端午,各至河岸湖上以观竞渡,龙舟多至数十艘,岸上人如蚁。”可见龙舟竞渡不仅是竞赛者的一种娱乐,观看的群众也同样能享受到乐趣。赣中南的风筝、傩舞、重阳登高,赣北的江中、湖内会龙舟,赣南的踩高跷、扮龙狮等独具地方特色,而且都与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借助外力,开拓创新

民俗体育的发展光靠继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弘扬优秀的民俗体育文化。在保证民俗体育文化完整的基础上,通过旅游业以“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发展民俗体育,充分听取游客的意见与需求,融入现代科技,将民俗体育进行加工与包装,再推广到全世界。政府与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大力推介本土的优秀民俗体育文化。

1.3 突出乡土,创新发展

乡土乡情是发展民俗体育的基础,因此发展民俗体育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要立足农民的需求,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因地制宜指的是在体育运动中融入当地的民俗文化。以鄱阳湖为例,每年2月鄱阳县“龙舞湖城”元宵踩街活动如期举行,鄱阳湖广场激情飞扬,万众欢腾。万载傩舞始于赣州西北部,用于祭祀活动中,以消灾祈福、避难呈祥为宗旨,现已发展成为江西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古人认为通过跳傩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傩具有红、黑、白、绿等颜色,不同的颜色又分成不同的种类,丰富多样,种类繁多。在服装上以红绿搭配为主,配以不同的图案,令人赏心悦目。赣州丘陵沟壑众多,地面多阴雨潮湿,人们走路大多前倾,所以傩舞也有这个特色。改革开放40周年,在国家与有关部门的组织、农民的积极参与下,农民以各种民俗体育活动来庆祝所取得的硕果累累。

1.4 提升认知,青年传承

青年是民俗传统体育的主要接班人,是弘扬和传承民俗体育的主要建设者。强化民俗体育在青年中的传承,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学校应当引进民俗体育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其中的乐趣;二是政府应加大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开发与资助。青年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支柱,如果保护和传承民俗体育项目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其中。

2 生态视角下环鄱阳湖民俗体育发展困境

2.1 对民俗体育文化不够重视,对西方文化过分狂热

由于全球一体化导致世界文化体系发生变革,西方文化快速席卷我国,而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渐渐被忽略。第一次是在清朝末期,受外国侵略者的影响,西方的很多文化被带入中国;第二次是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西方的思潮不断传入我国,并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我国的民俗体育遭到冷落,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痴迷NBA、足球世界杯、跆拳道、拳击等,而对我国的民俗体育,如环鄱阳湖的舞龙、舞狮、赛龙舟、傩舞等知之甚少。年轻人对此不了解,便使得民俗体育文化难以继承与发扬。

2.2 过度重视经济,忽略本身价值

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国家一直是支持的。通过发展旅游业,环鄱阳湖特有的民俗体育得以传承与发扬,比如把环鄱阳湖的舞龙、傩舞等民俗体育搬上舞台,吸引游客的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一些民俗体育项目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而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面目全非。这种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民俗体育文化本身价值的行为,加速了环鄱阳湖原生态民俗体育的流失。

2.3 时代的发展对民俗体育的冲击

民俗文化是人类本能的需求,是在不断地变革中形成的。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江西民俗体育发展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窄,民俗体育项目原有的生存环境改变了,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民俗体育项目正在走向灭亡的境地。这就要求民俗体育文化进行适时的变异,与时俱进,打造民俗体育文化生存和发展的体育圈。

2.4 缺乏民俗体育的继承者

民俗体育是文化的传承,文化传承就需要有接班人与弘扬者。但就目前来说,很多年轻人更关注与时俱进的新潮流,对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缺乏一定的认知,意识不到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何为民俗体育,民俗体育项目有哪些,影响了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效果,导致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力。文化与技艺一样,只有通过弘扬与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因此,需要有接班人才能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

3 结语

体育崇尚回归自然,民俗体育更是如此。要想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民俗体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在吸收借鉴的同时突出本土的乡情特色;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开拓创新的力度,在保证原有特色的情况下融入新的现代技术,使得民俗体育更加丰富多彩。

[1]阮永福,王厚民,郑兴超.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

[2]奚凤兰,高中玲,杜志娟.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张家林.环鄱阳湖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4]贺学军.民俗变异与民俗学者的立场[J].西北民族研究,2003(3):117-121.

[5]秦琴,杨晓艇.南丰傩舞的体育渊源及其发展[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4):142-145.

[6]马梁,黎丹.浅谈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1-12.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Predicament of Folk Sports Around Poyang Lake from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ZHANG Wentao, etal.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Jiangxi, China)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TY162002)。

张文涛(1978—),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及民俗体育。

猜你喜欢
鄱阳湖体育项目民俗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成语魔方
漫画民俗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