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李娜时代”中国网球女子单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11-23 05:31杜子睿
运动精品 2020年10期
关键词:顶尖发球李娜

杜子睿

“后李娜时代”中国网球女子单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杜子睿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对我国女子竞技网球运动员近3年大型赛事的比赛结果、世界排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现状提出中国竞技网球女子单打项目未来发展对策:(1)技术训练中,侧重加强对女子选手的发球技术训练;(2)体能训练中,侧重加强对女子选手的力量训练;(3)提升本土教练员的执教能力;(4)推动网球运动文化内涵建设。

“后李娜时代”;女子单打;对策分析

李娜所取得的成绩是中国女子竞技网球的一个高峰,2019年她成为亚洲首位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的运动员,这项成就代表了网球运动员的最高荣誉。但是自从李娜退役后我国再无运动员获得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可以说李娜、郑洁的退役宣告着中国女网一个时代的结束,“后李娜时代”中国女子竞技网球如何再创造辉煌成为了我国竞技网球工作者的奋斗目标。2015年年终女子单打世界排名前100位中,只有郑赛赛一人入围。虽然说排名只是指标性的数据不能跟球员的水平直接挂钩,但是一定程度体现了球员近年的竞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在充分了解中国女子竞技网球现状和认清与欧美强国之间的差距后,提出契合中国女子竞技网球现实的发展方案与突破性建议,把培养下一个中国女子单打大满贯冠军选手作为终极目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女子网球单打发展情况。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有关的文献资料,收集了中国女子竞技网球近三年的中大型比赛成绩,着重收集了近几年有关我国竞技网球问题研究的论著资料,作为参考。

1.2.2录像观察法

观看近3年的比赛录像,重点分析中国女子选手在比赛时的竞技水平和比赛过程情况。对比赛中运用的技战术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找到和世界顶尖选手的差距。

1.2.3数理统计法

对观看比赛录像所获取的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1.2.4专家访谈法

对竞技网球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顶尖女子网球运动员现状分析

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双夺冠后,中国女子网球开启了职业化的新纪元。但是李娜、郑洁等一批优秀运动员的退役,中国女子网球开始出现“乏力”的局面。通过表1统计发现,前100位中我国女子单打网球运动员有5名,总数排在世界第三(第一、美国17人,第二、捷克、俄罗斯各8人,第四、德国、西班牙各4人)居于世界前列。但是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世界前20中没有中国球员,意味着在现今世界顶尖的女子网球运动员中已经没有了中国女子球员的身影。表1有4位是中国现今“中生代”球员的代表,张帅更是一名已经征战14年职业赛场的老将。这5名选手经过了多年职业赛场的征战,已经褪去了过往新人的稚嫩成为了一名职业球员,虽然排名在不断提升,但是在大型赛事中难创佳绩。通过表2对近3年我国女子选手参加大满贯单打成绩的统计,说明了近3年我国顶尖女子网球选手在大型赛事中的表现情况。可以总结为:持续在进步,一直有亮点,但离最终的目标还有差距。

表1 位列女子单打世界排名前100的中国女子球员

姓名排名最高排名出生年月转战职业赛场年限 1.王蔷27141992.1.1410年 2.张帅32231989.1.2114年 3.郑赛赛36361994.2.511年 4.王雅繁56471994.4.239年 5.朱琳70701994.1.289年

表2 2017-2019中国几位重点女子球员大满贯单打成绩

2017 2018 2019 澳网法网温网美网澳网法网温网美网澳网法网温网美网 王蔷首轮首轮64强首轮 首轮32强首轮32强 32强64强32强8强 张帅64强32强首轮32强 64强64强首轮首轮 32强64强8强64强 郑赛赛首轮首轮首轮64强 64强64强首轮首轮 首轮首轮首轮64强 王雅繁//// 缺席首轮64强缺席 64强64强64强首轮 朱琳首轮/// 首轮/// 首轮首轮首轮64强

* “/”代表缺席或未能晋级正赛

2.2 运动高峰出现较晚,巅峰期较短

任何运动项目想要站上巅峰,都是由先天天赋和后天努力构成的。放眼过往和现今的女子网坛,瑞士选手辛吉斯15岁就获得温网冠军、16岁登顶单打世界第一,俄罗斯选手莎拉波娃17岁夺得温网单打冠军(温网)18岁登顶年终世界第一,美国选手小威廉姆斯18岁夺得美网单打冠军,近期崭露头角的2004年出生的美国女子选手高芙,15岁就开始打大满贯正赛。以上的案例充分的证明网球女子选手出成绩的时间是可以偏“早”的。李娜作为我国乃至亚洲成就最高的网球运动员,2007年-2014年是她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也只有7年。而我国现役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张帅19岁开始打大满贯比赛,直到27岁才获得第一场胜利。不能说张帅不努力,但是8年的沉浮更像是中国女子网球现状的一个缩影。王蔷在2018年下半年迎来大爆发,一度排名上升至世界19位,是中国女网现阶段的领军人。2020年28岁的王蔷在澳网中战胜了小威廉姆斯一度在春晚“爆红”,但紧接着又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突尼斯选手贾布尔。这场失利给大家带来的困惑更像是中国女网这些年给大家的困惑。不可否认中国女网这些年亮点不断,也不能说我们国家的女子选手不够努力,但是天赋和各项能力相对平庸的事实无法掩盖。

2.3 力量素质与世界顶尖运动员存在明显差距

网球是一项力量与技巧,体能与智能并存的运动项目,要想达到顶尖选手的行列,以上因素缺一不可。超强的身体素质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通过研究运动训练学理论发现人体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通过观察录像发现我国顶尖网球选手在速度、灵敏性、柔软性方面与世界顶尖选手相差无几,欠缺的往往出现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上。美国著名女子网球运动员小威廉姆斯职业生涯已经获得23次大满贯女单冠军,39岁依然还能排名世界第10位。纵观其职业生涯,小威廉姆斯的发球平均速度和底线正反手的平均球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竞技对抗中力量缺失的直接表现是被压迫,所以大多数女子网球选手在和小威廉姆斯对抗时候往往处于被动。所以力量素质是女子竞技网球硬实力的体现,在技术能力相差无几的时候,谁拥有了更强的力量,谁就能在底线相持中占据主动。

2.4 发球技术环节较弱,技战术打法单一

发球的重要性在单打比赛中不言而喻,通过观察录像发现我国女子球员的发球技术普遍偏弱,在比赛中“一发”发挥不佳的情况下,“二发”偏软且落地单一、旋转不够强烈经常遭到对手的猛攻,从而难以保住自己的发球局。在遇到接发球比较强势的对上时,场面非常的被动,发球方的优势往往变成了劣势。受限于身高和身体能力的制约,网球中的发球技术一直是绝大部分女子运动员的软肋。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例如;小威廉姆斯、普利斯科娃、大阪直美等,在此我表述一下对发球技术优秀的2个判定依据:(1)发球局保发成功率;(2)发球的平均速度。发球这项技术最出色的三名运动,都是大满贯冠亚军决赛的常客。小威廉姆斯统治网坛20年,普利斯科维排名达到世界第一,大阪直美是美网、澳网的大满贯冠军选手。所以得出一个结论:女子运动员谁拥有了强劲的发球,谁就掌握了统治女子网坛的“钥匙”。

并非世界顶尖选手发球技术都出色。但是,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前十的顶尖选手一定有她的特长所在,现今职业女子网坛取胜之道无非两类:(1)以快制快;(2)以变取胜。“以快制快”可以理解为硬实力的比拼,在快速这个层面占不到优势的情况下,一定会在策略上想办法,就是后面所说的以变取胜。但是想要实现“以变取胜”的前提是能够跟上对手的“快”也可以理解成跟上节奏,女子竞技网球中的变化是在多拍拉锯中产生的。如果同是两名传统底线型打法的选手,对阵双方实力相差明显。那么强的一方会“快”到让弱一方“无法变化”。在比赛中的写照是:强的一方形成压制,主动变线而弱的一方疲于奔命处于被动。现今世界排名第一的澳洲选手巴蒂,是“以变取胜”的典型代表,她极具个人特点的反手切削技术以及她多变的球路让很多对手一时间很难适应。但是她的这种打法难言统治,遇到底线扎实、体能过硬的选手巴蒂的这种打法就没有优势可言。今年的澳网我们看到美国选手肯宁击败了巴蒂。肯宁就是传统底线型打法:底线击球扎实,正反手技术均衡。现今世界排名第六的加拿大选手安德莱斯库,是“以快制快”的典型代表,通过录像观察可以发现,她在每次的和对手拉锯的过程中,稍作调整就会选择加力的平击击球。她的打法让人看到过往小威廉姆斯的“影子”。虽然她有些比赛中失误比较多,但是假以时日经过提升击球技巧她会持续稳定在顶尖高水平行列。

我国女子运动员底线技术全面扎实,但比赛中缺少变化。底线虽然扎实,但是和世界顶尖选手比起来球速上还有差距,再综合技战术、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几方面因素就造成了中国女网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滞不前的现象。

2.5 “单飞”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国内缺少顶尖的教练人才

“单飞”模式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虽然说举国体制依然存在于中国的职业网球发展中但是对于高额付出的相比只能是杯水车薪。换而言之,想要在职业网坛中立足经费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基于现阶段的WTA及ITF的奖金制度,对女子运动员的成绩压力是十分巨大的。在经费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无形之中又会给运动员额外的压力。表3统计了过往和现役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取得重大突破时期的教练员信息,外教居多是不争的事实。在请外教指导的同时,高额的团队开支无法避免。

表3 带领中国女子球员取得重大突破的教练信息

姓名国籍教练姓名 李娜阿根廷卡洛斯 彭帅美国马伟开 张帅中国刘硕 王蔷澳大利亚皮特•麦克纳马拉 王雅繁西班牙卡瑞姆 郑赛赛塞尔维亚托西奇 朱琳美国尼克尔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中国女子竞技网球存在着:理论认识不足;选材问题日益突出;国内教练执教能力与国外教练差距较大;训练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几个方面的问题。

3.1.2“后李娜时代”中国女子网球单打项目想要实现突破的路径:细致研究网球运动的项目本质,推动网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建设;挖掘有天赋适合网球项目的运动员;加强对国内本土教练的培养;努力提高训练效益;

3.2 建议

3.2.1科学选材是迈向复兴的第一步,为适应“高强度、高对抗”的现代网球发展趋势,未来的选材应该着重关注身材高大、速度力量出众的青少年进行专业训练,打破过往举国体制下“省市专业队”培养模式,鼓励国内优秀青少年去国外网球名校接受专业训练。

3.2.2努力培养国内中、青年优秀教练员,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把更多的优秀本土教练员送到欧美著名的网球学院进行深造。提升执教能力,开拓眼界。从而对网球运动迸发出新的认识和理解。

3.2.3突出体能训练中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提升发球能力,优化底线技术打破传统“底线思维”敢于上网,丰富技战术组合,探索和钻研适合亚洲球员的技、战术打法。

3.2.4“女排文化”产生“女排精神”要借鉴中国女排成功经验。加大网球运动文化内涵建设,普及和提升大众网球人数提高网球运动的关注度。

3.2.5以举国体制为辅助,鼓励个人或企业对网球项目的介入,以实现举国体制和网球职业化发展更好的融合。

[1]朱伟伟,王三保.中国竞技网球发展瓶颈及突破路径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5):103-108.

[2]潘哲浩,陈洛嵩俄罗斯女子网球运动崛起探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1).

[3]马孝刚,张志华,史兵.国际视域下关于网球运动员的研究路径与热点演化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8(5).

[4]张鑫.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发球落点与技术相关表现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

[5]邵诗童.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职业化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250-251.

[6]田园.中国职业网球的困境及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0-64.

[7]刁凯,张健.我国网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职业化发展现状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69-72.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Tennis Women's Singles in Post-Lina Era

DU Ziru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Nanjing 210014, Jiangsu, China)

杜子睿(1992—),研究生,助教,研究方法: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顶尖发球李娜
何卫民: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顶尖科学家
中国3D之父卢秉恒:做一流学问 创顶尖技术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夜登牧师塔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ith its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
新年音乐会上的欢呼
东方影都星光岛缔造一个世界顶尖“东方棕榈岛”
发球上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