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球训练方式在小学生羽毛球基础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2020-11-23 05:31蒋林稼
运动精品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羽毛球速度动作

蒋林稼

多球训练方式在小学生羽毛球基础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蒋林稼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江苏 南京 210018)

在小学生羽毛球基础训练中应用多球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羽毛球教学效果。在多球训练方法中,教师必须对羽毛球基本动作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了解多球训练的相关内容,明确多球训练在羽毛球基础训练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多球训练方式的积极作用,增强小学生对羽毛球基础训练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羽毛球技能水平。

多球训练;羽毛球训练;小学体育

多球训练是我国乒乓球、网球、排球以及羽毛球等运动项目训练过程中采取的比较普遍的训练方式。利用多球训练能够在单位时间内体增加训练密度以及训练强度,对提高训练效果有重要帮助。在小学生羽毛球基础训练过程中,对多球训练方式进行充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羽毛球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并且可以对学生的体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进行全面锻炼。为了充分发挥多球训练方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对多球训练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1 当前小学羽毛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当前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发挥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羽毛球教学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羽毛球课程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羽毛球课程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率。大多数小学在开展羽毛球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对运动技能进行讲解及示范后让学生自由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在自由练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的错误动作及时进行纠正,学生的动作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导致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羽毛球动作要领。此外,在开展自由练习活动时,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不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也不重视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导致学生对羽毛球课程兴趣不高,从而会严重影响羽毛球教学效率与质量。第二,羽毛球课程的教育模式比较落后。在进行羽毛球课程教学活动时,主要是以教师讲解运动技能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动作练习,并且教师会让学生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导致练习过程枯燥无味,使学生对羽毛球教学的热情不高。还有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得身体素质条件比较差的学生不能适应教学活动,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并且,教师在教学时,对技术动作讲解不到位,且讲解过程比较枯燥,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学生不能正确掌握的羽毛球运动技能和动作要领。第三,羽毛球课程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是影响小学生羽毛球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教师数量比较少是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小学并不重视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甚至有的小学体育教师是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的,并不具备丰富的体育运动知识,专业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在开展小学羽毛球教学时,不能采取专业的训练方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 多球训练在羽毛球基础训练中的作用

在小学生羽毛球基础训练过程中,多球训练方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多球训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在多球训练过程中,教师会连续不断的给学生供球,让学生不间断的完成一定数量或者一定时间的训练。这对小学生羽毛球基础训练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多次训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强度比较大的条件刺激以及非条件刺激,从而使学生形成条件反射。利用多球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对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进行准确掌握,最终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第二,有利于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对技术性错误动作进行及时纠正。小学生在初学羽毛球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很多错误的技术动作,例如:击球技术动作不正确或不协调、不能及时找准击球点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小学生的羽毛球训练效果。利用多球训练有利于教师在供球过程中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观察,方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击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进行纠正,提高学生击球成功率。第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生运动强度以及运动量不足的问题。在小学生羽毛球技术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球训练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连续快速移动击球。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的运动强度以及运动密度,增加学生练习的难度。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移动速度、力量以及挥拍速度都能够得到训练以及提高。最后,有利于提高羽毛球课堂训练效果。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球训练方式,方便教师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及时掌握,同时,能够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强度以及密度。多球训练本身的优势就是时间比较短,见效相对快,充分利用多球训练方式可以让初学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

3 多球训练方式运用的时机

为了提高小学羽毛球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羽毛球专项素质,教师在利用多球训练方式的过程中,要从以下方面保证多球练习运用时机的合理性:第一,在动作改进以及提高阶段的运用。在这一阶段参与羽毛球训练的学生大脑皮层活动由泛化进入分化阶段,运用多球练习将球连续不断的输送到固定的区域内,学生在固定的区域里可以对同一个动作和内容进行重复练习,以达到固定动作手法的目的,同时,能够有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正确的击球动作。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送球力量,要从轻到强逐渐增加,使学生可以逐步提高技术动作。第二,提高反应速度的阶段。在羽毛球训练过程中,反应速度是羽毛球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尤其是在赛场上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反应速度,能够提高学生获取比赛胜利的概率。在小学生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球练习方式,通过对供球速度、力量、落点的不断变化,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在反应速度训练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技术动作,教师在供球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速度、力量、落点的变化带动学生快速移动。这一阶段的训练强度比较大,最好将多球训练安排在课中间部分,并且要对组数与训练时间进行合理控制,组数不能过多,时间不宜过长。第三,提高难度阶段。在利用多球训练方式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练习情况,按照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分组,然后开展对练。每一次击球都要保证学生能够认真对待,做到快速移动到位,保证动作协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提高学生的击球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身体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练习,保证学生训练强度与训练方式适宜,防止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第四,专项素质练习阶段。在羽毛球练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度、耐力是保证学生整体运动素质的关键。而多球练习可以使学生处于一定节奏状态下,适当加大击球范围,加快送球速度,促使学生快速移动,还要注意适当增加供球密度以及强度。在这一阶段适当延长多球训练的时间、增加供球数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项素质,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拼搏意志,对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技能水平。第五,信息反馈阶段。这一阶段是教师根据多球训练的全过程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的阶段。充分发挥信息反馈阶段的作用,有利于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从而对多球训练方式进行适当改进与调整,确保多球训练方式在小学羽毛球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利用多球练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以及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多球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语言提醒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同时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明确动作概念。

4 多球训练在小学生羽毛球基础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4.1 选择合理的单组训练次数

在多球训练过程中,要对单组练习次数进行合理选择。单组练习次数主要指的是每一组多球训练过程中供球的具体数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训练次数进行严格规定,在对单组练习次数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具体的训练目标以及训练内容出发,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单独训练次数的合理性。对训练内容进行考虑的要素主要包括学生的技能训练、反应速度训练以及耐力训练、灵活性训练等。在每一个技术动作训练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学生单组训练次数较多且强度较大,这样才能够达到动作定型的目的。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针对特定的训练目标对单组训练次数进行适当调整。(1)对学生的耐力精神进行训练时,可以选择20-30次作为一组训练次数;(2)为了对学生的耐力进行训练,可以选择30-40次为一组训练次数;(3)如果对学生的速度耐力进行训练,可以选择15-20次作为一组训练次数;(4)对学生的灵活性进行训练时,可以选择10-15次作为一次训练次数。

4.2 科学选择训练组数

对多球训练的组数进行选择,主要指的是整个重复性多球训练过程中教师选择的运动组数。运动组数的合理选择能够提高训练效果以及训练效率。在羽毛球基础教学过程中,多球训练的组数一般是由训练内容以及训练目标决定的。(1)在轻训练过程中,训练组数的密度比较大,以7组或8组最好;(2)在利用安法进行训练的过程中,组数相对较少,以3组到5组最佳;(3)在对学生的耐力进行训练时,可以选择6组到8组进行训练,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适当放慢训练节奏;(4)对学生的速度与灵活性进行训练时,一般为3组到4组,需要注意在训练过程中要适当加快训练节奏;(5)对学生的速度与耐力进行训练时,训练组数一般为5组或者6组,训练节奏适中。

4.3 严格控制间歇时间

在多球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小学生本身的体力相对较弱,为了降低学生的运动疲劳度,降低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需要在训练过程中选择适当的休息时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间歇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一般情况下,休息时间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要以学生自身的身体能力为主确定间歇时间。在课堂训练过程中,为了节省训练时间,保证课堂训练效率,可以采取三人为一组不间断轮流训练的方式开展多球训练。在训练学生的速度耐力时,休息时间要控制在60秒左右;而对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10秒脉搏的恢复情况对间歇时间进行合理控制。

4.4 选择适当的供球速度与频率

教师在对供球速度以及供球频率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确保供球速度与供球频率的科学合理性。首先,对供球速度进行选择。供球速度指的是供球者发出羽毛球后,球在空中飞行以及停留的速度。在多球训练过程中,供球速度主要包括极限速度、正常速度以及迟缓速度三类。在对学生进行单个轻技术训练以及步法训练或者耐力训练的过程中,要保证供球速度缓慢均匀,节奏适当减缓。而在对学生的速度以及反应速度、速度耐力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适当加快供球速度,同时训练节奏也要提升。总之,对供球速度进行选择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保证供球速度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其次,对供球频率进行选择。供球频率指的是多球训练过程中,供球者连续供球的频率。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如果是对学生的单个轻技术以及有氧耐力能力进行训练,可以适当放缓供球频率,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训练情况逐步提升供球频率,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充分训练。而对学生的反应速度、耐力以及专项灵活性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适当提高供球频率才能够保证训练效果。

5 结语

在小学生羽毛球基础训练过程中,必须重视小学生对羽毛球基本技术动作的了解以及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形成动力定型,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击球质量。而多球训练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有利于学生对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掌握,对提高小学生羽毛球教学效果有重要帮助。除此之外,多球训练方法能够增加学生的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保证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效果。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多球训练方式在小学生羽毛基础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确保小学生羽毛球基础训练的综合效果,对提升学生的运动素质也有重要意义。

[1]林文弢,李裕和.羽毛球多球训练的生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2):74-79.

[2]魏金城,范德举.羽毛球多球练习对发展学生体能的实验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4):71.

[3]朱欢,刘迎春,陈钦英.少儿羽毛球运动员基础训练方法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67-72.

Explor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ball Training Method in the Basic Badminton Training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JIANG Linjia

(Chengxian Street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0018, Jiangsu, China)

蒋林稼(1993—),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 :体育教育及球类教学。

猜你喜欢
羽毛球速度动作
行驶速度
羽毛球
下一个动作
速度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图侃天下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打羽毛球
秒速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