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富平县域城乡空间绩效测算及评价研究

2020-11-23 03:00虞志淳
关键词:富平县域用地

李 晶,虞志淳,梁 锐

(1.西安工程大学 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2.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119;3.西安交通大学 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4.西安美术学院 建筑环境艺术系,陕西 西安 710065)

城乡空间发展着眼于城市、小城镇、乡村的综合战略部署[1].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县域城乡发展的失衡问题逐渐显现,如各城镇建成区面积过大,县城建设边界屡被突破,乡村空心化严重等,从而导致城乡空间绩效低下.同时面临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短缺,却实际存在大量闲置用地的窘境.最终县域城乡空间表现出“是城非城、是乡非乡”的城乡双重特征[2].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建设用地,整合建设用地存量资源,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中“生活、生产、生态”关系.提升县域城乡空间效率,促进城乡空间发展中对投入资源的配置.基于此,本文将以陕西富平县域城乡空间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富平县域城乡空间绩效计算评估方法及评估结果,提出城乡空间绩效相应提升策略.

1 空间绩效相关评估研究

绩效指的是效益和效率,它们都与事前状态有关.绩效首次被美国经济学家提出[3],德国经济学者在绩效基础上提出农业经济评级体系[4].直到20世纪70年代绩效的概念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将社会问题、文化发展等纳入城市空间的绩效范畴之内.学者Harvey提出社会—空间一体化的绩效模式[5],该模式对政治、资本和地理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和重新定义.并分析了城市规划和政策中的核心问题——就业和住房区位、分区、交通成本,在每一个案例中都提出了关于社会公正和空间的关系.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空间绩效”研究,2006年赵民首次提出“城市空间绩效”的概念,并在2011年深化了“城市空间绩效”的内容并阐述与城市规划的关系[6].王海滔等认为城市的空间绩效是综合评定城市空间的效益水准[7],涉及社会、经济、形态、土地、交通和生态等多个方面[8].2012年张沛教授等对城市空间绩效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孙斌栋等人提出城市空间结构绩效的概念,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对城市空间结构绩效进行量化[9].城乡规划领域多采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空间绩效进行量化,如通过数据筛选分析即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中(Slack Based Measure(SBM)模型进行计算.DEA-SBM是一种基于可变规模的效率模型,不受投入产出的限制,也不影响效率值,较为适用于城乡动态发展中.量化计算可以确定城乡空间绩效和发展现状.

实质上,城乡空间综合效率评价是整合有限的建设用地土地资源,通过定量计算追求空间效率,更强调空间要素之间协调与联系[10].是以城乡一体化空间效率本质特征出发,揭示城乡空间在发展上的差异变化.

2 城乡空间绩效评价方法

2.1 研究地域

陕西省富平县属渭南市管辖,是陕西人口第一大县[11],城镇化率是42.9%,距离西安市区60 km.现状主导产业为农业,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经济产值位于关中县域经济发展第20位,略高于陕西县域平均水平.目前富平城乡空间效率快速提升,明显高于渭南市的平均水平.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利用率低等问题.

2.2 数据来源

选取2018年、2010年、2000年为研究节点,所有涉及空间绩效的数据均来自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各级政府统计年鉴和政府工作报告.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数据来源于不同年份的数据(.dwg文件或.shp文件).部分重点区域数据来自规划管理部门地形图.

2.3 指标体系构建

城乡空间绩效由城乡空间投入体系和城乡空间输出体系组成,计算结果是二者的比值[12].本研究选取13个指标作为空间效率投入指标体系(见表1).空间效率输出指标体系由3个二级指标体系(即生态、经济、社会)与10个三级指标组成(见表2).目的在于通过指标构建与计算[13]了解研究对象的城乡空间一体化程度,及影响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影响因素.

表1 城乡空间效率投入指标体系Tab.1 Index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efficiency input system

表2 城乡空间效率输出指标体系Tab.2 Index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efficiency input system

2.4 绩效计算

选用模型DEA-SBM,计算结果将得到3个数值即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其中综合效率表示城乡空间综合开发效率,技术效率表示城乡经济发展效率,规模效率表示城乡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

(1)

式中:ρ是指生产单位中投入与产出空间的差值距离,m为投入的指数,s为产出的指数[14].

当ρ=1时,将出现多个决策单元的相同值为1,无法进行有效评价.因此,有必要利用SPSS软件对SBM模型的有效单元能否继续维度.随后,将所有指标输入SBM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CRS.当CRS(整体空间效率)>1时,认为城乡空间绩效高.当0.8

3 富平县域城乡空间绩效评价

3.1 计算结果

结果显示,2018年城乡空间综合效率为0.768,技术性能为0.784,规模性能为0.496.2010年城乡空间综合效率为0.429,技术性能为0.438,规模性能为0.282.2000年城乡空间效率为0.243,技术效率为0.286,规模效率为0.219.表明富平县城乡空间综合效率较低,现状城乡空间一体化水平一般.

表3 空间绩效测算值Tab.3 Measurement of spatial performance

3.2 城乡空间绩效评价

3.2.1 土地利用集约化度较低

2018年富平县城乡空间综合效率结果为0.768,县域总建设用地共12 400 hm2,包括城乡建设用地、河流、农田、山体、湖泊、风景名胜区等.城镇建设用地3 778.62 hm2,村庄建设用地10 136.76 hm2.中心城区建设用地2 330 hm2,镇级市庄里镇镇区建设用地610.50 hm2,重点镇美原镇、薛镇镇区面积仅为122 hm2,其余镇区建设用地面积在50~80 hm2之间.从土地利用效率的规模效率来看,计算值为0.496,低于总体综合效率.说明土地集约化程度较低,空间效率提高缓慢,农村建设用地广泛分散.

图1 富平县域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分布图(2018年)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 Fuping county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占比过大,城乡空间结构呈现以城为核心单中心形态.但存在中心城市分布偏南造成县域带动作用不均匀.围绕富平中心城区东北西三个方向的庄里、美原、流曲、薛镇、留古、张桥六镇,县域空间结构呈现松散.建制镇中唯有庄里镇发展较好,县域北部薛镇作为北部副中心,发展规模、与地理区位都不具备辐射能力.城镇体系结构呈正三角型,重点镇数量过少,带动12个一般镇发展的作用力一般.

表3 富平县县域城乡建设用地现状Tab.3 Fuping county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Use Status Quo

3.2.2 建设用地演化评价

从2000年、2010年、2018年整体城乡空间效率分别为0.243、0.429、0.768,呈上升趋势.2010年城乡空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2018年城乡空间效率提升为中上水平,富平县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焦点.2000年至2018年,规模效应发生了明显变化.分阶段看空间综合绩效先缓慢增长后逐步快速增长趋势.

根据建设用地数据发现,县城中心区的建设面积增加420 hm2,重点镇的建设面积增加了约80 hm2,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约210 hm2.县域城镇建设用地空间重心由西北向东北方向移动,移动距离为33.69 km.

近些年增长速度高主要源于富平被纳入大西安发展战略之中,与西安、渭南建立“阎富庄铜”产业发展走廊,承接大城市产业外溢与农业产业升级与转型.2019年富平县摘帽脱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交通设施配套、乡村基础设施修建均对城乡空间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图2 富平县域城乡建设用地拓展类型空间分布图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development types in Fuping county

3.2.3 技术效率评价

三个年度的技术效率均高于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从2000年的0.286上升到2018年的0.784变化明显.技术效率高于规模效率和整体效率,主要反映富平县域产业绩效优于土地利用绩效.这也间接表明通过将富平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体战略初见成效.

整体县域三次产业比例为49∶28∶23,要继续拓展现代农业体系,包括农业种植、畜牧养殖、设施农业、农业技术培育与研究及农业相关工业,融入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等,并降低粮食种植比例.通过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畜、果、菜三大优势产业,成为县域发展主要带动力.数据证实,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提升城乡空间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3.3 富平县域城乡空间绩效提升对策

经过18a发展,富平县域城乡空间绩效显著提升.但县域内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以整体空间发展目标,找寻富平在陕西省内产业分工.依托定位在县域内合理布局产业类建设用地,以建制镇、县级农业产业定位,明确乡村农业转型方向.强化富平农业为主导产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动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打造产业规模与城镇规模相匹配“产 - 城”共同体,将现代服务业向庄里镇、美原镇、刘集镇集中.

培育刘集镇作为现代农业特色乡镇,增加县域中南部镇级层面的增长极.培育中心村,将中心村数量增加至28个,带动周边一般村发展.针对三合村、笃沽村、两门村、八联村、义门村等经济条件好、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实行社区建设管理模式,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目前富平具有开发权建设用地只占县域总用地13%,其他空间是水域保护区、生态绿地保护区、地质灾害区、基本农田区、历史遗址与文物保护区等,因此合理配置城乡土地开发权,可以提高土地集约效率.

4 结论

(1)运用DEA-SBM模型,根据计算表明富平城乡空间综合绩效由2000年的0.243提升至2018年的0.768.技术效率值高于综合效率值,说明富平的经济发展较快,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城乡空间效率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通过比较2018年综合效率、规模效率数值,反映出富平的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较低,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较大.表明规模效率与土地集约化程度有关,会导致城乡建设用地重心的转移.

(3)为提高城乡综合效率,随着富平县域产业体系变化带动县域人口迁移,带动城镇建设用地空间重心会移动变化,合理配置城乡土地开发权,乡村建设用地规模缩减.以建制镇、县级农业产业定位,明确乡村农业转型方向.

猜你喜欢
富平县域用地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富平村里唱秧歌
大美富平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富平柿饼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