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充填裂隙网络岩体的渗透特性分析

2020-11-23 02:11符文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水头渗流渗透率

郑 双,张 斌,符文熹

(1.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成都 610065;2.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5; 3.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 610041)

0 引 言

西南地区是我国水利能源开发的主要地区,目前已修建和在建大量的水利工程,大坝特别是高坝多位于基岩上,基岩的渗透性往往决定了整个坝基的渗漏[1]。然而,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岩体在长期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岩体内部常常发育大量的裂隙,形成裂隙网络岩体[2]。因此,研究裂隙岩体的渗透特性具有重大工程意义。

对于裂隙岩体,可采用裂隙网络方法进行渗流分析。Wittke[3]不考虑岩块的渗流,以真实的裂隙网络为基础,利用线单元法,创建了线素法,最早提出了岩体裂隙网络渗流模型。Wilson和Witherspoon[4]将有限单元法引入到线素法,计算了坝下理想裂隙网络岩体的渗流特性。王恩志[5]利用图论的思想对岩体裂隙网络进行了数学描述,给出了描述裂隙网络连通关系的数学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莫海鸿[6]基于拓扑学的理论,提出了裂隙网络的离散模型。赵红亮[7]通过计算机模拟构筑了三维裂隙网络系统。经过不断的发展,岩体裂隙网络渗流模型逐步走向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裂隙网络岩体的渗透特性,通常基于立方定理计算单裂隙的渗流量,通过裂隙组合进行分析[8]。Zimmerman[9]通过研究单相流在粗糙岩石裂隙中的运动,基于立方定理给出了Navier-Stokes方程的解,从理论上说明了立方定理的适用条件(雷诺数Re<<1)。柴军瑞[10]研究了裂隙水流为紊流且不满足立方定理条件下的裂隙渗透特性,给出了岩体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的控制方程。朱红光[11]在立方定理的基础上,推导了交叉裂隙的渗流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到岩体裂隙网络分析中。刘日成[12]为了研究裂隙网络的非线性渗流,建立了两种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根据相应边界条件,对Navier-Stokes方程进行求解,并且通过室内透水试验进行了验证,提出粗糙的裂隙表面会导致渗流量降低,但是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岩体裂隙的粗糙度、开度、交叉情况以及裂隙流的稳态和非稳态问题都得到了广泛细致的研究,然而,由于风化和侵蚀作用,天然岩体裂隙中常常存在一定厚度的充填物,此时直接采用立方定理进行计算,将产生较大误差。为了研究含充填介质裂隙网络岩体的渗透特性,本文建立了部分充填条件下的单裂隙渗透模型,结合Navier-Stokes方程和Brinkman-extended Darcy方程,得到了单裂隙流场分布特征,推求出单裂隙渗流量的解析解;在无充填的情况下,该渗流量表达式可以简化为经典的立方定理。后基于裂隙网络渗流原理,构建了含充填介质裂隙岩体渗流网络的数学模型,可以得到裂隙网络节点水头。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充填介质对裂隙网络岩体渗透特性的影响。

1 含充填介质裂隙渗透模型

1.1 理论模型

本文为了研究充填物对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的影响,建立如图1所示的概化模型,裂隙宽度为e,填充物厚度为b1,空裂隙的厚度为b2,模型长度为L。假设裂隙中渗流流速为u,充填介质中渗流流速为w。模型存在下述的假设,①流体不可压缩,为层流;②渗流只沿着x轴的流动;③裂隙中渗流u符合Navier-Stokes方程[13],充填物中的渗流w符合Brinkman-extended Darcy方程[14];④充填物与裂隙渗流的交界面符合流速相等和剪应力连续的边界条件[15]。

图1 岩体裂隙的概化模型Fig.1 Generalized model of rock mass fracture

根据假设③,裂隙中流速u和充填介质中渗透流速w分别满足Navier-Stokes方程和Brinkman-extended Darcy方程,同时它们还满足连续性方程。

(1)

(2)

式中:p为流体压强,M/(L·T2);ρ为水流密度,M/L3;n为孔隙率;η为水的动力黏度,M/(L·T);K为充填介质的渗透率,L2;▽为Hamilton算子。

又由模型假设b,可得:

(3)

分别代入式(1)、(2),可得

(4)

求解式(4)中的微分方程,可得:

(5)

(6)

式中:ΔP分别为裂隙两端的压强差。

根据假设,式(5)和(6)满足下述边界条件:

(2)裂隙渗流与岩石交界面处流速为0,即y=b1+b2时,ux= 0。

(3)充填物中渗流与岩石交界面处流速为0,即y= 0时,wx= 0。

联立上述边界条件即可求出参数B1、B2、C1、C2。

(7)

根据流速分布,可以求得整个裂隙断面的流量为:

(8)

可以发现当填充比(β=b1/b2)为0,即b1= 0时,式(8)可以化简得到:

(9)

式(9)即为经典的立方定理计算的裂隙流量。式(8)更具有普遍性,立方定理是它的一种特殊情况。

1.2 模拟试验

本文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开展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试验装置设计图如图2所示,整个模型长为30 cm,宽为20 cm,高为20 cm。其中的不透水岩块利用亚克力版制作的长方体模拟,长为20 cm,宽为20 cm,高为9.5 cm,可以达到不透水的效果,充填物采用河砂模拟,经过试验测定,渗透率K为3.54×10-8cm2,孔隙率n为0.39。为了防止填充物发生侵蚀破坏,采用铁丝网进行固定。根据设计进行组装,装填完的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

图2 试验装置设计图Fig.2 Design drawing of test device

图3 试验装置Fig.3 Test device

参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渗透试验,分别在填充比为25%、50%、75%,在不同水头差ΔH条件下进行试验。将试验结果记录在表1中。表1中试验值均为多次试验的平均值。

将试验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发现,理论值与试验值较接近,误差相对较小(小于1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验证本文提出含充填介质的岩体裂隙的渗流模型。

图4 试验值与理论值对比Fig.4 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values

2 岩体裂隙网络模型

裂隙网络渗流模型首先由Wittke提出,后经过Louis、Wilson和王恩志等人的发展,现可以用于二维稳定和非稳定裂隙流的计算[16]。裂隙网络模型如图5所示,以岩体裂隙的交点为节点,两个节点之间的裂隙为一个线元。假设渗流域内有n个节点,与第i个节点相连的线元有m个,在节点i处,根据水流均衡原理[17],可得节点i处的水流控制方程为:

表1 试验记录表Tab.1 Test record table

图5 裂隙网络模型Fig.5 Fracture network model

(10)

式中:Qi为节点i的源项,i取值为:1,2,3,…,n。

若裂隙中存在充填物,则裂隙中的渗流量可按式(8)进行计算。将式(8)带入式(10)可得:

(11)

式中:bj-1为线元j中填充物的厚度;bj-2为线元j中空裂隙的厚度;wj-x为填充物中渗流的流速;uj-x为空裂隙中的渗流流速。

式(11)为裂隙中存在充填物条件下,节点i处的流量控制方程。由于整个渗流域内总共有n个节点,则整体的渗流控制方程为:

(12)

式中:A为裂隙网络的衔接矩阵,其为n×m阶矩阵。

它是用来描述渗流域中线元与节点的链接关系的矩阵,根据文献[5]可以求得。Q= {Q1,Q2, …,Qn}T。结合模型的边界条件,可以得到裂隙中存在填充物条件下,岩体裂隙网络渗流的数学模型为:

(13)

式中:Γ1和Γ2分别为已知水头边界;h1和h2分别为相应边界上的水头。

通过Matlab编程,求解式(13),可以得到各个节点的水头。

3 算 例

如图6所示,大坝下的岩体中存在两组相互垂直的理想裂隙,岩块不透水,边界AC、BD、CD、EF分别为不透水边界。渗流沿着裂隙网络流动。边界AE的水头为100 m,边界BF的水头为20 m,AB长度为100 m,AC长度为40 m。裂隙的宽度为0.01 m,深度为0.1 m。水平向的裂隙含有厚度为0.005 m的充填介质,充填比β=50%,渗透率K=3.5×10-8m2。根据裂隙网络渗流原理,对节点进行编号,整个渗流域内共有51个节点,66个线元。

图6 模型与节点编号和节点详图Fig.6 Model node numbered and node detail

在裂隙分别为充填和不充填的条件下,根据本文的数学模型(含充填介质)进行计算,得到各节点的水头,如图7所示。根据节点编号,可以分为5个区间(1~9、10~20、21~31、32~42、43~51),分别表示2条水平边界(AB、CD)和3条水平向裂隙上的节点水头。可以发现,在每个区间内,两种方式计算的水头变化趋势保持一致,都是逐渐减小,但是具有一定的差距,明显在裂隙含充填介质条件下,计算得到的水头变化幅度更大,具有更大的最大值和更小的最小值。

图7 各节点水头Fig.7 Water head of each node

图8为渗流域内的水头等值线图,可以发现,两种方式计算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别。在靠近渗流入口和溢出面的位置,裂隙含充填介质条件下,计算的水头等值线更加稀疏,水力比降较小,说明考虑充填介质会导致裂隙岩体的渗流量减小。另一方面,在渗流域的中部,含有充填介质裂隙岩体的等水头线较密,水力比降较大,渗流的流速增大,可能会导致局部的侵蚀破坏,影响裂隙岩体的强度。

在裂隙无充填的条件下,基于立方定理计算的渗流量为2.25 m3/s,在裂隙存在充填物的条件下,根据本文数学模型计算的渗流量为1.43 m3/s,相比下降了36.44%。可见,岩体裂隙填充物对裂隙岩体渗流特性的影响较大,不能忽略不计。

图8 渗流域内水头等值线图Fig.8 Isometric map of water head in seepage basin

为了研究充填介质的渗透率K对渗流量Q的影响,在不同填充比β的工况下,计算得到渗透率K与流域渗流量Q的关系,从图9中可以看出,随着渗透率下降,渗流量逐渐减小,当渗透率较大时,渗透率变化对流量的影响较大。当渗透率低于1×10-7cm2,渗流量随着渗透率的变化率将趋于0。填充度(β)越高,渗流量越小,当填充度为0时,计算的渗流量和文献基于立方定理计算的渗流量相等,这个也印证了式(9)的推导。

图9 不同填充度下渗透率与流量的关系Fig.9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meability and seepage volume with different filling degree

含填充介质裂隙岩体的渗透特性不仅与填充介质的渗透系数有关,还和裂隙的填充比β有关,在实际的工程中,它可以通过野外调查获得。为了研究填充比对含充填介质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的影响,在充填介质具有不同渗透率的情况下,计算填充比与渗流量的关系,获得图10中的曲线,发现渗流量与填充比具有非线性的关系,曲线具有两个拐点。当填充比较小,低于30%时,曲线斜率较小,渗流量随填充比的变化率较小。当填充比较高,位于30%到70%之间时,曲线斜率较陡,渗透量随填充比的变化率较大。当填充比高于70%,曲线再次变缓,渗透量随填充比的变化率再次减小。

从不同渗透系数的关系曲线上看,填充比越高,充填介质渗透系数对渗流量的影响也越大,这是由于当填充比较低时(β<50%),岩体裂隙的渗透量主要由空裂隙中的渗流量控制,渗流量受填充介质的影响较小;当填充比较高时(β>50%),岩体裂隙的渗透量主要由填充介质中的渗流量控制,渗流量受填充介质的影响较大。

图10 不同渗透率下填充比与流量的关系Fig.10 relationship between filling ratio and seepage volume under different permeability

4 结 论

通过对部分充填条件下的单裂隙渗透模型的理论分析,推导出了含充填介质的岩体裂隙的流速分布,获得了单裂隙的流量公式。当填充度为0时,该渗流量公式可以化简到立方定理,室内渗流试验的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后结合裂隙网络的渗流原理,建立了含充填介质的裂隙网络的数学模型,可以求解裂隙岩体的渗流场。

在算例中,以填充比和填充介质的渗透 系数为指标,讨论了填充介质性质对裂隙岩体渗透性质的影响。充填介质渗透率越小、填充比越高,裂隙岩体的渗流量越低。充填介质的存在会还导致裂隙两端的水力比降增加,提高裂隙的渗流流速,增加局部发生冲刷侵蚀破坏的可能性,进而影响裂隙岩体的整体强度。

猜你喜欢
水头渗流渗透率
台阶溢洪道无因次消能水头规律与水面线计算
叠片过滤器水头损失变化规律及杂质拦截特征
中低水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动力特性计算分析研究
基于ANSYS的混凝土重力坝坝基稳态渗流研究
深基坑桩锚支护渗流数值分析与监测研究
渭北长3裂缝性致密储层渗流特征及产能研究
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控制方法
预计明年智能网联新车渗透率达51.6%
水头变化幅度大条件下水电工程水轮机组选型研究
纸尿裤市场每年1000亿却只开发了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