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2020-11-23 10:37杨振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醛固酮依那普利射血

杨振华

慢性心衰指的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后期出现的慢性心脏病变,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多数患者会发展成为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我国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症的发生率逐年增高[2]。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均是诱发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重要因素。慢性心衰表现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的特点[3]。治疗慢性心衰的关键是阻断心室重塑,延缓心衰。当前临床对慢性心衰多用ACEI类药物及醛固酮拮抗剂治疗[4]。对此,本研究对患者应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并将该方案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104例,进行本次研究。纳入标准:(1)完善X线、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结合临床确诊为慢性心衰,患者存在咳嗽、气短、胸闷、双肺底湿啰音、水肿等表现[5]。(2)无肝、肺、肾等其他脏器功能障碍;(3)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治疗药物无禁忌者;(4)心动图检测显示左室射血分数<45%。排除标准:(1)收缩压不足90 mm Hg,心率不足60次/min的患者;(2)对本研究所涉药物存在禁忌者;(3)慢阻肺患者;(4)存在肝、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5)存在其他内分泌及感染性疾病者。依据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52例,其中男29例,女性23例,年龄39~76岁,平均(54.6±2.8)岁,病程2~24年,平均(13.2±1.4)年;其中14例高血压心脏病患,15例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11例,缺血性心肌病12例;心功能分级:31例Ⅲ级,21例Ⅳ级。研究组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38~77岁,平均(54.7±2.6)岁,病程3~24年,平均(13.1±1.2)年;其中13例高血压心脏病患,14例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12例,缺血性心肌病13例;心功能分级:30例Ⅲ级,22例Ⅳ级。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悉知且签字,同时通过了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治疗。方法:确保患者能够顺畅呼吸,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并及时纠正机体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纠正患者呼吸衰竭,给氧气支持,对患者应用肺脑合剂、利尿强心剂治疗,治疗时间为14 d[6]。

1.2.2 研究组 依那普利(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上海寿如松药业泌阳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g,批号:国药准字H20143383)联合螺内酯(螺内酯片,国药集团武汉中联四药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0 mg,批号:国药准字H42020343)干预。方法:螺内酯,20~40 mg/d,每日晨服,1次/d;依那普利,10 mg/次,2次/d。持续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依据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状况及临床体征来评价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心衰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为Ⅰ级或治疗后心功能提升2级;有效:慢性心衰竭症状有所改善,治疗后心功能较治疗前提升1个等级,但达不到Ⅰ级;无效:慢性心衰症状及心功能级别均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选一段平坦的直线距离,测定患者在6 min内的步行距离。LVEF水平用深圳迈瑞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多普勒超声检测。

1.3.3 患者氧化应激水平 评价指标包括丙二醛(MDA)、血浆抗氧化能力(AOA)及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患者药物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采集患者6 ml晨空腹静脉采血,加肝素抗凝处理后,低温离心提取血浆,置于-86 ℃环境冷藏。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上述指标水平,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提供,严格参照说明书操作。

1.3.4 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 评价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上述指标采用丹麦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型号:ABL90FLEX)检测。在患者药物干预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采集血液检测上述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通过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经药物干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两组步行距离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

药物干预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治疗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提升,且研究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水平对比

用药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浆中AOA、MDA、GP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改善,研究组患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AOA、G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2 两组步行距离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 (±s)

表2 两组步行距离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 (±s)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n=52) 285.3±22.4 322.5±25.6 12.524 <0.05 41.2±3.5 48.6±14.5 13.265 <0.05研究组(n=52) 288.4±24.7 397.8±24.7 13.665 <0.05 41.4±3.7 55.7±14.3 14.118 <0.05 t值 1.256 14.958 1.339 15.031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6 min步行距离(m)LVEF(%)

表3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对比 (±s)

表3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对比 (±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2) 1.15±0.23 1.35±0.14 2.62±0.24 2.25±0.18 0.36±0.06 0.52±0.11研究组(n=52) 1.16±0.22 1.42±0.18 2.63±0.25 1.96±0.31 0.34±0.07 0.67±0.12 t值 1.201 12.054 1.102 13.652 1.211 13.24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AOA(mmol/L)MDA(nmol/ml)GPx(U/ml)

2.4 两组血气指标水平对比

经用药干预,两组患者SpO2、PaO2、PaO2/FiO2水平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患者PaO2、SpO2、PaO2/FiO2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 4。

3 讨论

慢性心衰患者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心肌收缩能力及射血分压降低表现,从而会出现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加大,呼吸困难等[7]。由于慢性心衰患者心脏排血量减少,使心脏负荷增加现象,从而引起左心室舒张压及肺静脉压升高,肺部淤血渗入肺间质及肺泡当中,引起氧弥散性障碍、低氧血症,出现呼吸困难,引起呼吸衰竭。慢性心衰持续发展会引起血氧渗出加大,引发气管黏膜充血及水肿、气道痉挛,分泌物聚积,堵塞气管,大量二氧化碳在血管内潴留,引起呼吸衰竭。相关研究显示,对慢性心衰者进行正性心肌药物治疗可促进心肌收缩,提升心肌收缩功能[8]。

表4 两组血气指标水平对比 (±s)

表4 两组血气指标水平对比 (±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2) 81.02±2.11 84.65±3.28 61.23±4.20 75.53±3.22 175.63±22.25 245.5±25.20研究组(n=52) 81.10±2.12 93.63±3.56 61.28±4.22 83.46±3.26 175.66±21.98 433.20±11.28 t值 1.255 11.228 1.628 14.215 1.228 14.2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SpO2(%)PaO2(mm Hg)PaO2/FiO2(mm Hg)

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效持久,可发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生成的作用,进而使血管紧张素I向Ⅱ转换的过程得到抑制,同时抑制交感系统,发挥降低心脏负荷、舒张心脏血管的效果。同时,依那普利还能对心室重塑进行抑制,使心脏的舒张功能提升[9]。螺内酯是醛固酮受体抑制剂,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醛固酮可作为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醛固酮能够对心室重构及心肌肥厚发挥介导作用,同时,血管紧张素Ⅱ不会使醛固酮的表达水平受影响。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室重构、心肌功能及心室射血分数,增加患者步行距离,利于预后,且不会对患者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造成影响[10]。本研究中,药物干预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LVEF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研究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以及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相一致。

大量研究实验显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衰,可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且病死率明显下降,且次两类药物联合治疗比单一用药在防治心衰、逆转心脏重构方面疗效更显著[11]。此外,其联合治疗还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毒副作用少等优势,在临床疗效方面与本研究结论一致。然而,其联合治疗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能明确,具有争议[12]。当前临床相关研究的重点在于,在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间慢性心衰治疗药物时,虽会生成抑制醛固酮,会使血中醛固酮水平降低,但会出现“醛固酮逃逸”,即治疗初期会出现血醛固酮水平降低,但长期治疗后可回升[13]。螺内酯可发挥拮抗醛固酮的作用,能使醛固酮的有害作用得到改善[14]。所以,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可显著提升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病情逆转。本研究中,经药物干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研究组联合治疗方案在提升临床疗效方面的积极作用。

此次研究所涉及的氧化应激指标中,MDA属于脂质的过氧化产物,能够间接反映出ROS(活性氧,属于含氧化学反应性化学物质)所引起的机体过氧化严重程度;GPx与AOA能反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15]。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用药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浆中AOA、MDA、GPx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改善,研究组患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AOA、G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研究组联合治疗方案可降低机体MDA水平,还能提升GPx与AOA体内的累积,充分证实,出现了脂质过氧化的慢性心衰患者在用药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得到回升,缓解了机体的过氧化状态。即联合治疗方案使氧化应激水平得到降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将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方案应用至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同时还能调节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对血气指标水平,可考虑推广。

猜你喜欢
醛固酮依那普利射血
高醛固酮血症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更 正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醛固酮可通过NLRP3炎症小体诱导小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依那普利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患者BNP水平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