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通瘀煎合中药外敷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观察*

2020-11-23 10:37谭冬梅何成伟李彬郜应浩冯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包块抗炎

谭冬梅 何成伟 李彬 郜应浩 冯勇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约占95%,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近年来,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多数患者因有生育要求而选择保守治疗。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是西医保守治疗常用药物,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中医认为异位妊娠的发病机制为冲任不畅,孕卵异位着床,治疗上多以活血化瘀、消癥杀胚为主[2]。本研究主要探讨纯中药内服外敷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5例输卵管妊娠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1]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标准;(2)中医分型为气滞血瘀型[3];(3)输卵管未破裂;(4)血β-hCG<2 000 U/L;(5)输卵管包块<4 cm。排除标准:(1)年龄<20岁;(2)合并重大疾病;(3)病历资料不全,无法用于治疗效果的判断。以42例采用中药加味通瘀煎合消炎外敷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以43例同期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28.59±5.12)岁;停经时间34~65 d,平均(43.62±6.25)d。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29.43±4.37)岁;停经时间33~62 d,平均(45.46±5.29)d。两组患者的年龄、停经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入组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给予米非司酮片(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5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551)口服50mg/次,2次/d,连续服用3 d;甲氨蝶呤(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4246)肌注1次,注射剂量为50 mg/m2,3 d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加味通瘀煎合消炎散外敷治疗,加味通瘀煎处方:当归15 g,红花15 g、山楂10 g、香附10 g、乌药5 g、青皮10 g、木香6 g、泽泻10 g、天花粉30 g,水煎服,1剂/d,煎煮2次后混合药液,浓缩至450 ml,分早中晚3次温服;科内制剂消炎散处方:桃仁20 g,川芎20 g,三棱15 g,蒲公英10 g等,粉碎成粉末状后以蜂蜜、白醋调和,外敷于下腹部,8 h后取下,1次/d,7 d为1个疗程。治疗开始后每隔3~7 d复查血β-hCG,直至恢复正常,每隔7 d复查阴道B超,直至附件包块消失。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腹痛和阴道出血消失时间、血β-HC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评定根据文献[4]中有关疗效标准拟定,(1)治愈:治疗2周后患者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无腹痛、阴道出血症状,阴道B超示附件区包块消失;(2)有效:治疗2周后患者血β-hCG水平下降1/3以上,腹痛、阴道出血症状消失,阴道B超示附件区包块缩小1/3以上;(3)无效:治疗2周后患者血β-hCG水平下降小于1/3,仍有腹痛、阴道出血症状,阴道B超示附件区包块缩小小于1/3。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β-hCG转阴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阴道出血消失时间和包块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d,(±s)]

表2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d,(±s)]

组别 血β-hCG转阴时间 腹痛消失时间 阴道出血消失时间 包块消失时间观察组(n=42) 15.15±3.58 9.61±2.05 11.17±2.87 27.97±6.79对照组(n=43) 19.05±4.12 12.92±2.26 15.09±3.22 36.09±7.96 t值 6.701 5.486 6.987 7.130 P值 0.009 0.012 0.000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可直接剥除妊娠物,但对病人创伤较大,且极可能影响再次妊娠,因此药物保守治疗接受度较高。目前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是西医保守治疗的常用药物。米非司酮是一种孕酮拮抗剂,能够加速机体绒毛组织变性及蜕膜速度,促进黄体萎缩与凋亡,从而杀死依赖黄体进行发育的胚胎[5]。甲氨蝶呤是一种抗肿瘤类药物,通过抗叶酸代谢抑制机体滋养细胞的生长与增殖,从而促使胚胎发育停止,与米非司酮联用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6]。但西药存在不良反应多、包块吸收慢、短期内禁止再次怀孕等缺点,而中医药不良反应少,且在促进包块吸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7]。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中医认为异位妊娠属少腹瘀滞症,治疗以活血化瘀、消癥杀胚为主[8]。通瘀煎出自《景岳全书》卷十一,红花、当归、山楂活血化瘀,香附、乌药、青皮、木香行气止痛,泽泻利水行滞,天花粉软坚消肿,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消癥止痛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红花的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能够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和受体的结合,从而血小板聚集,同时红花还能够延长凝血酶原及凝血时间,提高血浆纤溶酶原活性,促使局部血栓溶解[9]。当归主要成分中的有机酸不仅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还可升高PGI2/TXA2比值,从而达到抑制凝血作用[10]。山楂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作用[11]。香附含有挥发油和黄酮,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炎抗菌、抗肿瘤作用[12]。乌药中的挥发油类成分,具有杀菌、消炎、祛痛、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活性[13]。青皮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和挥发油,具有抗炎、抗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4]。木香中的倍半萜类成分,具有很好的抗炎、抗肿瘤、解痉止痛等作用[15]。泽泻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和倍半萜,具有利水、抗炎、抗氧化损伤、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16]。天花粉的主要成分是天花粉蛋白,可破坏胎盘滋养层细胞,加快绒毛膜组织坏死,引起炎症反应,出现胎盘循环和营养障碍,从而达到杀胚作用[17]。因此,全方合用,能达到杀胚、降hCG、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包块吸收的治疗目的。

本科室内制剂消炎散(桃仁、川芎、三棱、蒲公英等),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桃仁的主要成分为苦杏仁苷,具有增加局部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18]。川芎含有的挥发油类和生物碱类,具有抗血栓形成、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19]。三棱中的挥发油和有机酸,具有抗凝、镇痛、抗炎、抗肿瘤等作用[20]。蒲公英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酚酸类,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21]。上述药物外敷于下腹部,使药性通过皮肤渗透到病灶,从而达到更好的消癥杀胚、促进包块吸收的目的。

近年来,单纯西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研究较多,但西药存在较多不良反应,而纯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采用纯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结论得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β-HCG转阴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阴道出血消失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加味通瘀煎联合消炎散外敷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包块抗炎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电针耳甲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药复方提取物对IBDV感染SPF鸡抗氧化和抗炎能力的影响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产前超声诊断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