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血管病患者应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效果

2020-11-23 10:37陈东燃冯碧仪饶鼎荣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全脑造影缺血性

陈东燃 冯碧仪 饶鼎荣

诱发缺血性血管病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血流动力学、血液成分及对血管壁的功能和结构病变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昏迷、意识障碍、偏瘫、运动和感觉障碍、视力减退或失明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2]。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控制高血脂、高血糖及高血压,并给予药物抗凝治疗[3-4]。但此类方案均为控制疾病发展,治疗效果较弱。而神经介入术是近年来临床新兴的治疗方式,但受颅内结构复杂等因素影响,单独实施介入治疗威胁性较大,现为探究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9年1-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68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介入治疗的标准;经影像学等综合诊断确诊;对本研究涉及药物均耐受。排除标准:因个人原因未配合完成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4~71岁,平均(57.22±2.99)岁;观察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45~72岁,平均(58.00±3.0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治疗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给予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29]口服治疗,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29]口服治疗,100 mg/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实施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先对患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即行主动脉弓血管造影,于患者右股动脉行穿刺,穿刺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置入猪尾及动脉造影管中。根据造影结果判断患者血管开口及血管走向情况。再从侧位、正位全面观察双椎动脉及双颈总动脉的情况。造影时,根据造影部位不同,造影剂注入速度、体积及造影压力不尽相同。椎总动脉造影时造影剂注入速度、体积及压力值分别为7 ml/s、9 ml及200 PSI,主动脉弓血管造影时,造影剂注入速度、体积及压力值分别为7 ml/s、9 ml及200 PSI。并根据造影结果进行介入手术,术前连续5 d给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量同对照组每日给药量。术中给予局部麻醉,在引导图的辅助下,将导管置入,再给予(4 000±1 000)U肝素(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612)静脉注射,将0.014微导丝穿入狭窄病变处。通过微导管将过滤保护伞置入颈内动脉颅外垂直段,打开保护伞,将球囊至于狭窄部位,以命名压位置。根据患者狭窄情况,选择相应尺寸的支架,将其缓慢置入。手术结束后,再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判断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于对照组服药3个月后统一接受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根据狭窄部位恢复情况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显效:开放及狭窄部位全部恢复;有效:狭窄部位恢复超过50%;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效果[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内所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算,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例(%)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多为突然发病,疾病发展速度快,预后较差,如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控制疾病发展,将对神经系统、视觉系统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威胁。根据血管病变位置不同,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也不同[6-8]。如患病部位为颅内颈内动脉系统,前交通动脉出现闭塞,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如大脑前动脉出现闭塞,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及运动障碍;如脉络膜前动脉出现闭塞,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盲、偏身麻木及侧偏瘫;如后交通动脉出现闭塞,主要临床表现为空间障碍、运动障碍;如为眼动脉近端出现闭塞,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障碍[9-11]。如患病部位为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如小脑上动脉出现闭塞,主要临床表现为凝视障碍、听力障碍及感觉障碍;如小脑前下动脉出现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及眩晕、呕吐、恶心等症状;如椎动脉旁中央穿支水平受累,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如椎动脉闭塞或小脑后下动脉近端闭塞,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听力障碍、吞咽障碍及肌力障碍;如脊髓前动脉出现闭塞,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感觉障碍。即无论何种部位出现缺血、闭塞,病情均较重,需给予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12-14]。随着近年来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将该诊断手段应用于此类疾病中已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介入手术是将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在影像学诊断的辅助下,置入闭塞处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案创伤性小,准确率高[15],现为探究将其与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联合应用于该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血管病患者效果显著。究其原因,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更全面显示高度狭窄及血管闭塞点,且受外界因素影响小,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诊断范围广。经该诊断方法对患者颅内扫描后,可准确显示出狭窄部位情况,再进行介入手术,通过支架扩张动脉,促进血管内部血液循环,保障了颅内正常供血,进而降低偏瘫、梗死发生的概率,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全脑造影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全脑开发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