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研究

2020-11-23 10:38鲁倩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障碍量表康复

鲁倩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现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医疗卫生问题[1]。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以上人群发生脑卒中,其中仅1/4存活,存活人群中大部分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语言、肢体、吞咽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提升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笔者所在医院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经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疾病康复期伴有明显吞咽障碍[2-3]。排除标准:(1)合并脏器器质性损害;(2)合并意识不清[4]。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3~87岁,平均(68.55±5.36)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5~85岁,平均(67.89±7.4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及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康复护理。①功能评估。对患者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患者的言语反应、意识水平、吞咽反射、唇部闭合、自主咳嗽等情况[5]。②口唇闭合训练。取一面镜子置于病床前,指导患者照镜子进行口唇紧闭、旁拉、上翘、突出、鼓腮等动作的训练,嘴唇自行闭合有困难者由护理人员协助闭合。③舌活动训练。指导患者将舌头尽全力向前和左右两侧伸出,用舌尖对嘴唇四周进行舔吮,用压舌板将舌头中前部分压住,进行舌根抬高训练。④下颌活动。指导患者尽力张口,而后松弛下颌肌,并将下颌向两侧移动,张口有困难者,采用冷刺激或按摩方式对其肌肉进行解痉,以放松咬肌[6-9]。⑤吞咽、吮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简单发音,通过声门开闭帮助唇周肌肉运动,采取套入无菌胶套的食指放入患者口中,让其进行吮吸,自行感受吮吸感觉,15~20 min/次,3次/d。⑥进食训练。选择质软清淡易吞食的食物,一口进食量控制在3 ml左右,进食时速度放缓,循序渐进增加每一口的食量。指导患者进行效互吞咽、空吞咽、健侧吞咽等方式将口腔和咽部残留食物吞入[10]。(2)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个性、文化程度等信息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患者,并指导家属时常开导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爱,树立治疗信心,同时建立起良好、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及家属讨论和沟通患者训练计划与预期目标,在进行训练时多鼓励患者,让其感受到自我进步[11-1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HAMA评分:<7分为无症状,超过7分表示阳性,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HAMD评分:此次研究采用本量表的17项版本,<7分表示无症状,7~17分表示可能存在抑郁,17~24分肯定存在抑郁,>24分为严重抑郁[14]。

采用吞咽障碍筛查量表(Burke)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SSA评分:总分0~46,分数越高,吞咽功能越差;Burke评分:总分7分,分数越高,吞咽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urke、SSA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Burke、SS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urke、SSA评分对比 [分,(±s)]

表1 两组Burke、SSA评分对比 [分,(±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0) 5.46±1.14 1.36±0.57 30.63±7.14 23.28±1.58对照组(n=40) 5.63±1.44 3.04±0.47 30.57±7.66 26.99±1.74 t值 0.585 14.382 0.036 9.983 P值 0.560 0.000 0.971 0.000组别 Burke评分SSA评分

2.2 两组HAMA、HAMD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AMA、HAMD评分对比 [分,(±s)]

表2 两组HAMA、HAMD评分对比 [分,(±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0) 18.66±7.24 7.69±1.54 20.36±5.41 8.63±2.25对照组(n=40) 18.76±6.74 13.25±1.54 20.44±5.74 15.14±2.13 t值 0.064 16.146 0.064 13.289 P值 0.949 0.000 0.949 0.000组别 HAMA HAMD

3 讨论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主要是由于卒中发生时部分脑区域受到出血或缺血影响,发生坏死,相应大脑皮质、皮质脑干、或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受到损害而导致。患者主要表现为舌部功能障碍、舌肌瘫痪、唇周与面部肌肉感觉障碍等,这就导致了食物抬举和推进困难,在进食时,出现无吞咽或吞咽延迟的现象,食物容易从口角流出,或是流入气道,出现呛咳和误吸等现象,并发吸入性肺炎的风险高,此外,吞咽障碍对摄食与营养吸收也有影响,可能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因此尽早恢复患者吞咽功能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10]。

脑卒中后,患者从健康状态突然转变进入疾病角色,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出于对疾病及经济负担的担忧,患者常常产生抑郁、悲观、焦虑等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为了排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其治疗信心,本次研究应用了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干预后,观察组Burke、SS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其吞咽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提升进食能力。

综上所述,在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时,加强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能够提升整体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障碍量表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