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应用剂量对早孕先兆流产临床效果及相关血液指标表达的影响

2020-11-23 10:38张颖珍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黄体黄体酮先兆

张颖珍

先兆流产是妊娠过程中的一类严重情况,而早孕先兆流产占比最高。本类患者可表现出阴道流血等情况,除此之外,黄体血流指标也显著异常,表现为相关血供较差的情况,导致孕囊缺血缺氧,因此对本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黄体血流参数的监测与调控是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1-2]。另外,P、β-hCG及PRL等在本类患者中呈现出较低的状态,因此对其表达的升高是临床重点[3-4]。本研究就不同黄体酮应用剂量对早孕先兆流产临床效果及相关血液指标表达的影响进行比较,以为黄体酮应用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的78例早孕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0~40岁;孕周≤12周;符合先兆流产指征者。排除标准: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合并生殖系统疾病;合并感染者;胎儿畸形者。将其根据黄体酮应用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20 mg组)26例、B组(40 mg组)26例和C组(60 mg组)26例。A组的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6.3±3.6)岁,孕周为6.5~12.0周,平均孕周为(7.8±0.7)周,有妊娠史者10例,无妊娠史者16例。B组的年龄为21~39岁,平均年龄为(26.5±3.3)岁,孕周为6.0~12.0周,平均孕周为(7.9±0.6)周,有妊娠史者11例,无妊娠史者15例。C组的年龄为20~39岁,平均年龄为(26.2±3.5)岁,孕周为6.0~11.5周,平均孕周为(7.7±0.8)周,有妊娠史者10例,无妊娠史者16例。三组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三组均采用黄体酮(厂家: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90608)进行治疗。A组以20 mg/d肌注,直至症状消失。B组以40 mg/d肌注,症状改善后改为20 mg/d,直至症状消失。C组以60 mg/d肌注,症状改善后改为40 mg/d,持续应用1周后改为20 mg/d。然后统计及比较三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稽留流产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黄体血流指标及相关血液指标表达情况。

1.2.2 检测方法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采集两组的静脉血标本进行相关血液指标的检测,将血标本进行离心,离心后取血清进行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泌乳素(PRL)的检测,以酶联免疫法进行定量检测;另于上述时间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黄体血流参数的检测,检测指标为黄体血流指标,包括PI、RI及PSV。然后统计与比较三组的检测结果。

1.3 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以患者治疗后出血及腹痛等均消失,B超检查正常为显效;以患者治疗后出血及腹痛消失或改善,B超检查子宫大于孕周为有效;以患者治疗后上述方面无明显改善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 22.0,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B组及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三组的稽留流产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的稽留流产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及C组,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及C组的稽留流产发生率、A组与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治疗前后的黄体血流指标比较

治疗前三组的黄体血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及C组的黄体血流指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三组的稽留流产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表3 三组治疗前后的黄体血流指标比较

2.4 三组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指标表达情况比较

治疗前三组的相关血液指标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及C组的相关血液指标表达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早孕先兆流产在临床多见,如不能有效控制,则可导致流产的发生,因此临床受重视程度较高[6-7]。临床中与早孕先兆流产相关的研究显示,本类患者的P、β-hCG及PRL均呈现异常表达状态,在患者的血清中呈现较低的表达状态,而随着先兆流产的控制,其表达水平随之升高,因此临床检测意义较高[8-10]。另外,黄体血流指标中的PI、RI及PSV在本类患者中也相对异常,表现为PI及RI显著升高,PSV显著降低等情况,而黄体功能的异常可导致先兆流产乃至胚胎死亡等情况,因此对本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上述指标的监测与改善需求较高[11-12]。临床中与早孕先兆流产治疗相关的药物中,黄体酮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关于其应用剂量的研究多见,但是不同剂量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结果差异显著[13-15],因此对不同剂量黄体酮用于早孕先兆流产的效果探究仍极为必要。

本研究就20、40、60 mg黄体酮对早孕先兆流产临床效果及相关血液指标表达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显示,40 mg及60 mg黄体酮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显著高于20 mg,且对黄体血流指标及相关血液指标表达的影响相对更好,但是20 mg剂量的稽留流产发生率及60 mg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更高,说明60 mg剂量的不良情况相对突出,而20 mg也存在一定不足,故认为40 mg黄体酮剂量在早孕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分析原因,20 mg的剂量不足以对血液指标起到更好的疗效,而60 mg的剂量则更易于导致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16-18],因此40 mg剂量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也有效控制了不良反应,因此综合效果更为突出[19-21]。综上所述,研究认为40 mg黄体酮在早孕先兆流产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对相关血液指标表达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在早孕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表4 三组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指标表达情况比较 (±s)

表4 三组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指标表达情况比较 (±s)

*与A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P(ng/ml) β-hCG(U/L) PRL(ng/ml)A组(n=26) 治疗前 20.25±2.63 70 351.25±1 661.35 33.73±5.10治疗后 28.75±3.31 11 785.69±1 932.57 70.01±8.36 B组(n=26) 治疗前 20.76±2.50 70 398.28±1 700.39 32.97±4.99治疗后 32.08±3.53* 18 076.97±2 501.73* 78.99±10.17*C组(n=26) 治疗前 20.19±2.72 71 037.26±1 665.80 32.88±5.06治疗后 33.10±3.76* 18 150.73±2 676.33* 80.25±10.23*三组治疗前F值 0.372 1.359 0.222三组治疗前P值 0.691 0.263 0.801三组治疗后F值 10.749 60.695 8.750三组治疗后P值 0.000 0.000 0.000

猜你喜欢
黄体黄体酮先兆
赖床憋尿,竟然黄体破裂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警惕!这8种梦境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先兆
先兆流产,别害怕
黄体破裂 是一种什么病?
警惕:小小“黄体”能要命!
黄体酮是保胎的“灵丹妙药”吗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