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11-23 10:38武雪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肺段肺叶胸腔镜

武雪

肺癌,即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该病发病率、死亡率增长迅速,属于严重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存质恶性肿瘤之一,并且近年来发病率明显提升。肺癌患者多见于吸烟者和慢性肺疾病者等,发病原因与职业暴露、吸烟、空气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患病后会出现咳嗽、咳痰、低热和胸痛等症状,是患者产生严重不适感[1-3]。为改善患者病情,延长其生存期,应采用适合方式进行治疗,临床中手术属于有效方式,但不同类型手术存在差异,对患者病情改善效果和对患者肺部功能影响差异较大,相关研究表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且可减少手术创伤,治疗安全性更高[4-5]。而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肺癌患者使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肺部功能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肺癌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治疗对象。(1)纳入标准:①经CT影像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②均为首次发病;③本次治疗前为参与过其他相关治疗;④无手术相关禁忌证;⑤病变位置≤2 cm。(2)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③存在免疫功能障碍;④癌症发生转移,或者是合并其他部位癌症;⑤有认知功能、精神意识功能障碍;⑥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伴有气胸、尘肺、肺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设置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0~75岁,平均(61.8±1.3)岁;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9~76岁,平均(62.2±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取健侧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保持单肺通气,手术方式选用两孔操作法,分别于腋前线第3~4和7~8肋间,做主操作孔和观察孔,切口大小分别控制在20~25 mm和10~15 mm,观察孔同时作为副操作孔,置入胸腔镜。检查患者病灶位置,游离解剖肺段。暴露肺段动静脉和支气管,并进行解剖,处理肺段支气管夹闭,经鼓肺确定病变肺段,暴露段间裂,确定肺段边界,使用胸腔镜切割缝合器进行切除段处理。

对照组: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使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体位、麻醉和两孔操作方式。做好两孔后置入胸腔镜,确定肺叶中病灶位置,游离解剖处理肺叶支气管和动静脉,再使用胸腔镜切割缝合器切除病灶肺叶。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几项指标,出血量越低,时间越短,手术治疗效果越理想。(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两项肺功能指标,剂量数据与治疗效果正相关。(3)统计两组肺部感染、肺不张、脓胸和肺漏气几项术后总有效率,发生率越低,手术治疗效果越好,安全性越高。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风肺部功能明显改善,病灶清除率>90%;有效:患者肺部功能有所改善,病灶清除率在50%~89%;无效:未达到上述两项指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6]。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20.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指标比较

治疗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指标比较 (±s)

*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引流管留置时间(d)治疗组(n=40) 175.65±15.47* 121.38±20.64* 4.91±0.47*对照组(n=40) 244.56±19.64 140.36±30.58 7.23±0.51

2.2 治疗前后两组肺部功能对比

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相比,治疗组肺功能指标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部功能比较 [L,(±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部功能比较 [L,(±s)]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FVC FEV1治疗组(n=40) 治疗前 2.67±0.53 1.96±0.45治疗后 3.74±0.67*# 3.07±0.58*#对照组(n=40) 治疗前 2.69±0.48 1.98±0.49治疗后 3.06±0.58* 2.69±0.34*

2.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患者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为97.50%,对照组为8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论

在肺癌患者治疗中,外科手术属于常用方式,是当下治愈肺癌唯一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外科手术治疗肺癌中,主要是通过彻底切除胸腔内转移淋巴结和原发病灶,保留正常肺组织[7]。临床中较为常见肺癌手术包含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其中,肺叶切除手术是通过寻找患者病灶组织存在肺叶,并配合使用胸腔镜,将肺叶切除,可清除病灶,已经成为临床中重要治疗措施[8-9]。但该方式造成手术创伤较大,并且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不仅会导致患者肺部功能降低,而且易使患者产生感染、脓胸等并发症,治疗方式难以达到理想使用效果[10-11]。与之相比,腹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作为一种肺局限性切除手术,可在切除病灶组织时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肺部完整性,手术中主要是切除淋巴结群、肺段内动静脉以及支气管肺泡,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可用于肺叶切除术难以治疗的机体状况和心肺功能差患者[12-13]。两种手术方式相比较,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肺癌患者治疗中使用优势更加明显,可在极大程度上缩短创伤并减轻对患者影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状况,提升治疗安全性,患者对肺段切除治疗认可度更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14-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P<0.05),可见对照组手术治疗方式,减少术后出血量,加快患者恢复速度,缩短治疗时间。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治疗组更优,组间差异明显(P<0.05),可见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相比,采用使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可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肺叶完整性,利于降低对患者肺部功能影响。两组术后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明显更高(P<0.05),说明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可通过减少对患者肺部损伤,改善肺部功能,该方式治疗安全性更高,临床中应用可行性更高。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与肺叶切除术相比,既可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又可降低对患者肺部功能影响,治疗方式预后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肺段肺叶胸腔镜
ICG荧光成像技术在VATS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23例报告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55 例临床分析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