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痛苦管理模式对尘肺病患者症状、心理和生活质量的疗效分析

2020-11-23 10:38李银花吴晓燕黄志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尘肺病负性痛苦

李银花 吴晓燕 黄志英

至2018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职业性尘肺病87.3万例,约占职业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0%[1]。尘肺病造成长期呼吸困难,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压力增加,甚至表现为焦虑或抑郁发作。常规院内管理包括临床治疗、改善症状和心理护理,但是心理护理仅是关注尘肺病患者情绪的变化及心理安抚,忽略了心理变化的来源及对于疾病的认知偏差。心理痛苦作为现代护理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第6大生命体征之一,而心理痛苦管理能够区分心理痛苦水平和性质,通过筛查、痛苦管理、社会干预等减少慢性病患者的负性情绪[2],因此针对尘肺病患者加强心理痛苦管理或可有显著效果。本研究探究了心理痛苦管理对尘肺病患者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尘肺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3]中华预防医学会制定的2018年《尘肺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关于“尘肺病”的诊断标准,且尘肺病分期Ⅱ~Ⅲ期;(2)能够积极配合问卷调查;(3)存在显著心理痛苦,心理痛苦评分>4分。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或存在严重精神疾病者;(2)接受过心理治疗或正在服用抗抑郁药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例;年龄38~62岁,平均(48.3±7.4)岁;Ⅱ期21例,Ⅲ期14例;煤工尘肺32例,水泥尘肺3例;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32例,中学3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1例;年龄36~63岁,平均(48.6±7.7)岁;Ⅱ期23例,Ⅲ期12例;煤工尘肺30例,水泥尘肺5例;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30例,中学5例。两组性别、年龄、尘肺病分期、疾病类型、教育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吸氧、强心等对症治疗和常规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和心理的变化,定期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情绪的安抚。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痛苦管理,具体方式如下:(1)建立尘肺病心理痛苦管理工作组,包括2名主治医师、4名护士和1名心理科医师;(2)心理诊断。与尘肺病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健全心理咨询和管理机制,指导患者寻找尘肺病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及负面行为,准确进行自身心理痛苦诊断;(3)应用ABC理论,与患者关系融洽或取得患者信任后,鼓励患者敞开心扉表达自身诉求,深入了解患者内心对尘肺病的理解与认知,探求患者不良情绪与不恰当行为(即C),准确分析不良情绪的原因——患者被诊断为“尘肺病”(即A),结合患者个体,与患者一同分析对尘肺病的认知、看法与态度(即B),纠正患者对尘肺病的错误理解和刻板印象,树立全新、全面的尘肺病知识,使患者能够转变观念,更新理解以达到对调整自我情绪与行为的目的,降低尘肺病患者自我困扰,排除内心焦虑、恐慌或抑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与康复锻炼;(4)与家属取得密切合作,向家属开展协作治疗,鼓励家属多关怀患者,给予患者必要的鼓励和陪伴,将康复训练纳入家庭陪伴中,与尘肺病患者一同进行缩唇式腹式呼吸训练,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同时监督患者上肢与下肢的力量练习和有氧运动,使患者减少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弹性。心理痛苦管理维持3个月,期间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及时取得患者的心理变化相关资料。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对症状进行评价,总分4分,分数越高代表呼吸困难程度越严重[4]。

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共3个维度,50个条目,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差[5]。

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心理痛苦的评估,其中DT包括0~10分共11个尺度,分数越高代表心理越痛苦;HADS量表由14个条目组成,包括焦虑和抑郁两个分量表,总分21分,分数越高代表负性情绪越严重。

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对希望水平进行评价,共12个条目,总分12~48分,分数越高代表希望水平越高[6]。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及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MMRC及SGR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MMRC及SGRQ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MMRC及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及生活质量比较 [分,(±s)]

表2 两组症状及生活质量比较 [分,(±s)]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5) 2.59±0.28 1.02±0.15* 68.40±7.30 25.80±4.80*对照组(n=35) 2.60±0.27 1.59±0.16* 69.10±6.90 38.40±5.00*t值 0.152 15.376 0.412 10.755 P值 0.880 <0.001 0.681 <0.001组别 MMRC SGRQ

2.2 两组DT及HA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DT及HA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DT及HA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DT及HA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DT及HAD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DT及HADS评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5) 5.59±0.68 2.02±0.15* 14.42±1.32 7.82±0.80*对照组(n=35) 5.55±0.57 3.59±0.16* 14.17±1.90 12.41±0.72*t值 0.267 42.351 0.629 25.230 P值 0.791 <0.001 0.525 <0.001组别 DT HADS

2.3 两组希望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H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HI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希望水平比较 [分,(±s)]

表3 两组希望水平比较 [分,(±s)]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5) 19.9±3.2 32.4±3.7*对照组(n=35) 19.6±3.0 26.4±3.5*t值 0.374 6.969 P值 0.709 <0.001

3 讨论

尘肺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职业病,个体在职业劳动过程中由于长期吸入粉尘,且在肺部发生潴留,从而导致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者产生心力衰竭或慢性肺心病,影响长期生存质量[7]。常规心理护理通常无法准确认知尘肺病患者的负面情绪和负面行为,同样无法在院外进行长期的职业病患者心理护理。

心理痛苦管理主要针对于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癌症放化疗者等。患者能够通过ABC理论式的引导明确不良情绪的来源,从而针对不良情绪进行疏导,让患者对疾病重新认知以达到降低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不同患者的情绪表现不一样,在应用心理痛苦管理时需要个体化寻找痛苦来源,以实现尘肺病患者的自我调整[8]。因此,心理痛苦管理可能在尘肺病等职业病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MMRC与SGRQ量表代表了患者生存质量,其中SGRQ量表是测量呼吸性疾病成年患者健康受损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应用最广泛的特殊量表之一。在本研究中,观察组MMRC及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心理痛苦管理改善了尘肺病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提高了生存质量。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观察组通过对患者进行缩唇式腹式呼吸训练和上下肢力量训练,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改善肺通气与换气,降低呼吸困难的主观感受。刘福苗等[9]研究发现,心理痛苦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尘肺病患者MMRC与SGRQ评分,与本研究具有一致性。

DT是对患者近一周平均心理痛苦进行评价的常用量表,而HADS代表患者负性情绪水平。在本研究中,护理后,两组DT及HA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DT及HA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常规心理护理相比,心理痛苦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尘肺病患者心理痛苦水平及负性情绪。通过对尘肺病心理痛苦的筛查,明确心理痛苦的来源及患者目前对于尘肺病的认知,可以提高尘肺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面对疾病会有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加尘肺病患者改善症状和长期治疗的决心。郝素敏等[10]研究发现,心理痛苦管理能够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心理痛苦水平,且疗效显著。

HHI既能体现尘肺病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又能够评价患者对于治疗的接受程度[11-12]。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H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痛苦管理提高了尘肺病患者希望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心里痛苦管理提高了患者对于负性情绪来源的认知,同时明确了尘肺病的预后,增强了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在心理痛苦管理中,家属的陪伴降低了患者的孤独感,促使尘肺病患者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使疾病向好转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痛苦管理能改善尘肺病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负性情绪并提高希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尘肺病负性痛苦
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组建
应急管理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一例尘肺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体会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谁痛苦,谁改变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分担痛苦
痛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