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运动支持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时间、喂养效率的影响

2020-11-23 10:38司徒娉婷郭青云关浩锋王方方左雪梅谭碧连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经口早产儿口腔

司徒娉婷 郭青云 关浩锋 王方方 左雪梅 谭碧连

早产儿受胃肠功能影响常表现出喂养不耐受,需经过摄入母乳助其消化排异方可缓解。同时早产儿吸吮与吞咽能力较弱易呛咳、吐奶,贲门括约肌松弛易腹胀、下泻,反映出早产儿应激反应较足月儿差,而营养环节在早产儿护理中尤为重要,如若摄取功能或营养状态欠佳,其生命健康将受到一定威胁[1-2]。有学者提出,早产儿通过静脉营养输注到经口喂养仍需较长时间适应,其过程中导致早产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且治疗难度大,因而从护理层面口腔运动支持开展对早产儿呼吸吞咽功能的帮助成为新方法[3]。据研究显示,给予早产儿口腔运动支持干预,对其经口喂养有显著帮助与改善作用,因此口腔运动的护理成为关注重点[4]。因此为促进早产儿尽快经口喂养,本研究通过对早产儿口腔支持干预促进其经口喂养时间及效率,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体重<2 500 g;(2)胎龄<37周;(3)出生48 h内收治;(4)各项生命体征正常稳定。排除标准:(1)患有先天性器官疾病;(2)患严重感染;(3)畸形早产儿。按照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性别、体重、胎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早产儿家属知情同意。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早产儿喂养,包括体位支持与间歇性喂养,并提供新生儿专用静脉营养液(TPN)静滴补充早产儿先天所缺的液量与热卡,3 h/次,一天内不超过70 ml/kg,持续7 d。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早产儿进行口腔运动支持,3次/组,3组/d,持续7 d,护理人员需在早产儿清醒状态下并使用无菌手套操作。口周按摩:(1)用指腹轻柔按摩嘴角,方向从下唇正中心滑向两边嘴角持续3 min,起缓解早产儿皮肤僵硬或松弛的作用,3次/组;(2)上下唇部运动,指腹从上唇线轻按至唇中慢慢加重力度,对折嘴角并反向相同操作2 min;(3)双唇同时运动,用指腹按压上唇中至下唇,下唇按压至上唇,循环重复按揉,时间控制在2 min。口腔按摩:(1)舌头按摩,手指在舌面前后循环按摩,将舌头反复推向对侧,两种方法交替按摩,时间为1 min;(2)牙龈按摩,从牙龈正前方按摩至两侧后方,继续从后方按摩回到正前方,上下牙龈同样护理方法,时间2 min;(3)软腭硬腭按摩,用指尖按摩口腔中央到硬腭再到软腭,循环重复1 min。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吸吮功能改善情况 采用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OMAS)评估早产儿吸吮功能改善情况[5]。由于该量表没有明确固定评分标准,本研究中自制评分标准以借参考:将每个条目定为1分,正常形态吸吮评分以0~10分为区间,评分越高吸吮功能越好;失调形态吸吮评分以0~8分为区间,负性条目反向计分,分数越高吸吮功能越差,障碍形态计分标准同失调形态。

1.3.2 喂养效率 早产儿出生到经口喂养的时间计为开始经口喂养时间,早产儿经口喂养1 min摄入母乳量计为经口喂养速度,单次经口摄入母乳量占医嘱母乳量的比例为摄入母乳量比。

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及干预7 d后吸吮功能改善情况及喂养效率,记录两组早产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组内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吸吮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7 d后,两组正常形态均较干预前评分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7 d后,两组失调形态及障碍形态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NOM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NOMAS评分比较 [分,(±s)]

*与对照组干预7 d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正常形态 失调形态 障碍形态研究组(n=75) 干预前 4.54±1.52 3.32±0.62 3.15±0.76干预7 d后 6.94±2.25* 1.54±0.44* 1.66±0.45*t值 7.655 20.276 14.610 P值 0.000 0.000 0.000对照组(n=75) 干预前 4.34±1.46 3.65±0.61 4.01±0.95干预7 d后 5.79±1.96 2.14±0.52 2.14±0.64 t值 5.138 16.314 14.138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干预后喂养效率比较

研究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及经口喂养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摄入奶量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早产儿干预后喂养效率比较 (±s)

表3 两组早产儿干预后喂养效率比较 (±s)

摄入奶量比(%)组别 开始经口喂养时间(d)经口喂养速度(ml/min)研究组(n=75) 3.14±0.79 8.48±2.04 94.18±2.65对照组(n=75) 4.15±0.66 11.49±2.98 91.84±2.08 t值 8.497 7.218 6.015 P值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7 d内研究组早产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早产儿干预7 d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体重过低或发育不全可导致早产儿的存活率下降[6]。由于过早脱离母体导致应激反射尚未完善,出现吸吮吞咽功能障碍,导致经口喂养无法正常进行。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健全,可能导致积食或消化不良,从而造成便秘不良反应[7]。对此经口喂养优势更大,通过口腔运动支持锻炼早产儿口腔功能成为需重点关注事宜。采用口腔运动支持恢复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有促进作用。

口腔运动支持已普及应用于早产儿,为促进其更快适应经口喂养,解决早产儿喂养困难的问题,对其口腔施加适当刺激,促进感觉神经发育成熟,提高其吸吮能力。有研究表明,口腔运动在锻炼早产儿嘴唇、舌头与上下颚时可刺激口腔感觉神经纤维,帮助增加早产儿吸吮压力,促进吸吮吞咽功能快速发育[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NOMAS评分正常形态吸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口腔支持干预对早产儿正常吸吮起改善作用,究其原因,通过口腔运动训练可减少因鼻胃管的长时间使用导致早产儿依赖性并缺乏自主吸吮锻炼,从而减弱吸吮能力与吞咽功能,从而改善口腔运动情况。此外,研究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后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早于干预前,经口喂养速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表明口腔运动支持可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效率及摄入奶量,分析其原因,通过口腔运动支持能有效促进早产儿口腔功能加强,使口周及口内肌肉感觉灵敏,提高其应激反应,使早产儿吸吮稳定且提高吸吮压力,可缩短开始经口喂养的时间,提高经口喂养速度[9]。

相关研究表明,口腔运动可减少早产儿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喂养不耐受[10]。此次研究结果得出,在进行口腔运动支持后,研究组较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口腔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早产儿吐奶、营养不良及便秘。究其原因,早产儿吐奶现象是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加上吮吸失调和紊乱造成,由于口腔运动可帮助早产儿调节吸吮功能并改善吞咽功能,使其在接受经口喂养时减少吐奶现象发生。由于早产儿口腔发育不完善使其摄取营养困难,大多通过肠外进行人工配方营养补给[11]。但对于早产儿而言,母乳喂养的价值更高,母乳可帮助早产儿增强免疫力,快速恢复先天发育不成熟的免疫系统与呼吸系统,对其身体恢复健康有较大帮助,故通过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也具有重大意义[12]。

综上所述,口腔运动支持应用于早产儿可缩短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的时间,提高喂养效率并降低早产儿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相较于常规肠外营养补给更理想,且对早产儿恢复身体健康与发育进程有利。

猜你喜欢
经口早产儿口腔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