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个体化蛋白质-热量饮食方案的研究*

2020-11-23 10:38杨倩李杨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代偿乙肝白蛋白

杨倩 李杨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十分严重,并且患者通常伴有各种并发症,低蛋白血症是常见而棘手的并发症,营养干预是常用的手段,但常规营养干预方法并非对所有患者适用,需要有针对性的热量、蛋白质饮食干预。本试验研究个体化热量、蛋白质饮食干预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0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1)纳入标准:①年龄25~65岁者;②符合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者。(2)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沟通障碍者;③合并肿瘤疾病者;④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⑤无法配合者。应用数字表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150例,其中男95例,女55例,年龄29~61岁,平均(43.7±6.4)岁;对照组150例,其中男97例,女53例,年龄28~60岁,平均(43.2±6.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实施常规治疗,遵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并嘱咐患者,饮食要保持清淡,禁食辛辣、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将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事项告诉患者及家属。

1.2.2 观察组 本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个体化热量、蛋白质饮食干预,为患者及家属讲解个体化热量、蛋白质饮食干预的重要性,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每天高蛋白摄入量控制为80~100 g最佳,也要注意维生素的摄入,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活动强度、体质量等情况,评估患者的身体、饮食、生化情况,由营养师制定有针对性的食谱,包括标准供给量、食谱定量、摄入食物的成分,从而计算每位患者每天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热量、氨基酸、微量元素的比值,并根据患者日常饮食要求、习惯,制定有针对性的一日三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营养状况,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选择Bact/ALERT@3D型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浆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检测;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包括电解质紊乱、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对比 (±s)

血红蛋白(g/L)观察组(n=150) 209.64±17.61 44.64±17.24 136.64±21.24对照组(n=150) 138.31±14.13 31.23±13.13 114.24±18.24 t值 6.399 4.095 6.840 P值 <0.05 <0.05 <0.05组别 血浆前白蛋白(pg/dl)血浆白蛋白(g/L)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存在肝功能损害,同时患者可能消化能力下降,蛋白质摄入也有不足,使低蛋白血症成为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重要的问题之一[1]。该类型患者可能出现血浆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也可能出现水肿和腹水形成。蛋白质的摄入无法满足机体消耗时,肝脏负担也会增加,组织蛋白合成也存在问题,因此会对乙肝的整体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在乙肝治疗时,也需要注重营养补充,但常规营养补充方法,并非适合所有患者,标准的饮食干预措施,部分患者并不耐受,同时也对一部分患者效果不佳,研究更加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法,可能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有利[2-3]。

个性化热量、蛋白质饮食干预,是指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以及患者需求,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个体状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饮食干预措施[4-6]。并非所有患者每天摄入的热量都是一定的,对于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患者按需进行科学而适宜的饮食干预措施。一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控制热量以及蛋白质摄入[7-9]。同时,个性化的食谱不仅对病情控制有利,还根据患者的喜好设置,因此也容易被患者接受,提高患者依从性,持之以恒地进行营养饮食干预措施,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个性化热量、蛋白质饮食干预对于患者个体而言更为有利,是适合每一名患者的营养干预方式,可提高患者身体营养水平[5,10]。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优秀的干预方法。

猜你喜欢
代偿乙肝白蛋白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