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2020-11-23 11:59供图
中国公路 2020年21期
关键词:农村公路山东省交通

文/供图

“十三五”以来,山东省交通运输系统以促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为突破,紧密结合实际,通过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截至2020年8月底,山东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7万公里,路网规模由22.8万公里增加到25.2万公里,累计完成投资900亿元。全部乡镇、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通客车,农村公交化改造率达91.1%。

铺下是路,通达是富。在齐鲁大地上,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为农村带来了人气财气,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建养成果篇/

多措施助推“四好农村路”建设迈向新台阶

五年来,山东省交通运输系统通过做好顶层设计、推动转型升级、提升管护效能三个层面的政策引导,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使全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四好农村路”建设迈向新台阶。

四项顶层设计出台时间轴

2017年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联合11部门经山东省政府同意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在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体化、客运服务一体化、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16项具体任务,统筹了城乡和区域交通的协调发展。

2018年

山东省政府制定印发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8〕13号),为农村公路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

2019年

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山东省推动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方案》(鲁政办发〔2019〕174号),明确全省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目标任务、实施范围、组织方式、时限节点等内容,科学指导各地市有序开展工作。同时,制定印发《山东省村内道路硬化技术指南》,配以图片、文字等方式,简洁直观地指导各地市结合自身特点,选定硬化材料和形式。

2020年

山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鲁政办发〔2020〕16号),建立建管养运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四好农村路”工作中管好、护好的短板问题,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和通行能力。

顶层设计统领“四好农村路”可持续发展

为加快推进山东省“四好农村路”建设,2017年至2020年4年间,山东省持续出台了四项相关政策文件,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管理养护水平和通行能力、道路硬化目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等方面,系统性地规范了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建管养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专项行动推动农村公路建设转型升级

近年来,山东省切实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针对农村公路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入开展“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和全省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转型升级。

“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

自2018年起,山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重点完善路网规划,实施路网提档升级、交通扶贫等工程。

在完善路网规划方面,山东省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科学编制农村公路规划,并与新旧动能转换、村镇整体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交通、产业布局、全域旅游、精准扶贫等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路网结构,确保路网规划中县乡公路比例、三级路以上比例逐年上升。

提档升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为实现“四好农村路”的高质量发展,山东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发展速度、网络规模和管理服务水平,打造农村公路“升级版”,创树山东“新农村幸福路”优质品牌。优先满足区域中心村、中心社区对农村公路的新改建需求。实施路网提档升级,提升改造“窄路基路面”“畅返不畅”“油返砂”路段,逐步消除路网中“断头路”“瓶颈路”。三年来,共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2万公里,不低于双车道标准(6米)建设。

作为系统性扶贫工程之一,近年来,交通扶贫从理念、形式和方法上都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契合时代需求和地方实际。山东省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精准扶贫、“第一书记”扶贫、黄河滩区迁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贫困区域资金扶持力度,加快黄河滩区迁建临时撤离道路、陆岛交通码头建设,充分发挥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50亿元,完成1万多个村交通扶贫工作任务,新改建公路1.1万公里。

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

依托《山东省推动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方案》的相关内容,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从明晰组织形式、建立工作机制、制定硬化标准等方面,科学指导各地市有序开展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万个行政村实现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占行政村总数的87%。

五莲县松柏镇韩家口子村在“巷巷通”建设中,结合村庄实际,就地取材,使用锯底石、青石块、红砂岩块、花岗岩块铺装了村内胡同巷道4873米。

在山东,一条条蜿蜒入村的农村道路,在方便村民安全出行的同时,也让村里有了新的产业,村民有了新的致富“法宝”。

在明晰组织形式方面,山东省建立“党政主导、交通牵头、部门配合、县(区、市)组织、镇村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工作专班,层层推动、落实责任;“户户通”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积极调动农民群众的建设热情,鼓励发动群众自己动手、自铺门前巷、自管门前路。

在建立工作机制方面,山东省首先以乡村整体发展规划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规划建设内联外通、和谐绿色、具有特色文化底蕴的村居路网。其次,加强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协调推进,科学安排与通村道路、进城公路的连通贯通。

此外,山东省按照“雨天不起泥、晴天不起土”的要求,分类制定村道和村内巷道路面建设标准,按照降本提效、实用、就地取材的原则,合理选择混凝土、沥青、砖石等路面材料,形成具有特色的建设样式,突出地域元素,做到道路环境与村落生态浑然一体,避免“千村一面”。

四项机制提升管护效能

多层级管养机制、多渠道投资机制、全方位考核机制、融媒体宣传机制……“十三五”期间,山东省以建立完善这四项机制为保障,有效提升了管护效能。

多层级管养机制

山东省形成了“省、市两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监管,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和村委会积极参与”的五级管理体制。目前,全省16市均设有农村公路管理的专门或兼职机构;所有县(市、区)、乡(镇)均设有农村公路管理专兼职机构或部门,其中92%以上的县(市、区)设立了专门机构、95%以上的乡(镇)明确了责任部门。

齐鲁风情5号路—叩官北山环线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累计完成投资9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7万公里,路网规模由22.8万公里增加到25.2万公里。

多渠道投资机制

坚持交通事权和支出责任相统一,山东省建立了以省级奖补为引导、以市县投入为主体、以社会资本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全省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期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奖补资金50亿元。市、县级政府每年将政府土地出让金收益的2%至3%、整合使用的涉农资金和“一事一议”资金统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

此外,通过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利用道路冠名权、路侧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市场化方式,山东省还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投资长效机制。

全方位考核机制

为切实把行业行为上升至政府行为,山东省建立了健全的农村公路政府绩效考核、行业综合考评、专项活动督导等全方位考核体系,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特别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情况,纳入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各市、县也层层将农村公路纳入年度考核指标。通过各级考核,有效保障了各地“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融媒体宣传机制

与山东省广播电台乡村频道合作开设“奋斗新时代——山东四好农村路”专题栏目,加大对各地好政策、好经验、好案例的宣传推介力度;与大众日报社联合举办“我家街巷最美”宣传活动,通过“我家街巷最美”抖音赛,展示“百条美丽街巷”,评选“十条最美街巷”等形式,引导推动全省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积极做好“四好农村路”宣传工作。

/乡村振兴篇/

“三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公路+绿色发展”“公路+产业发展”“公路+文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将自然生态、产业发展、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中,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樱桃季到了,来游玩、吃饭的人特别多,从早忙到晚。”近日,五莲县松柏镇窦家台子“原乡山居”民宿老板李玉华忙得不可开交。李玉华的“原乡山居”从只有两间屋的“土饭店”,变成了现在集食宿、采摘于一体的精品民宿。依山而建的木制民宿和古朴石屋与周围草木融为一体,脚下的石板路缝隙间青草依依,与周边石屋、古树相互映衬,使这个古村落展现出静美的“富村山居”景象。

李玉华说,刚开业时门前只有一条羊肠土道,出行不便。2017年村里实施“巷巷通”,昔日坑洼不平的深山土路变成了平整干净的硬化路,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也让升级后的民宿人气大增。

在工程推进过程中,为了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五莲县坚持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确保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除主街道用沥青或水泥硬化外,巷道主要利用当地的花岗岩尾料、原石、毛石等板材铺装,不仅可以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而且生态环保、透水透气,也不会给将来的村庄改造整合、管线入地穿路留下遗憾。与此同时,遵循“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坚持透水铺装,留住乡愁,打造会呼吸的巷道。

“五莲县提出‘硬化不等于水泥化’,大力推行去水泥化、透水铺装的做法,就是‘公路+绿色发展’相融合的典型案例。”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

此外,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还依托“公路+产业发展”“公路+文化发展”相融合的方式,借助“四好农村路”“户户通”道路硬化,激活农村发展资源,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提升农村公路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乡村文化有机融合,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沂南县积极引导沿线群众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先后建成以现代渔业园、现代农业采摘园为代表的沿河农业观光园区35个,3万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目前,全县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上注册的中小企业达1500多家;上线泉润、圣福记等品牌产品100多种;邮政买卖惠平台注册农村超市零售商1181户。

九山仙北路

邹城市更是将农村公路与古文化、古村落、古街道相融合,建设“三线九山”精品线路,串点成线、以线连面,将孟子文化、红色文化和乡村文化融为一体,打造出了“美丽儒风农村路”。

/未来发展篇/

“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强国的齐鲁模式

2020年,山东省研究制定了《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建设试点方案》,明确利用未来2年至3年时间,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引领,以坚持高质量发展、突出高品质服务为中心,实现农村公路由规模化扩张向融合化发展转变,由行业化管护向责任化管护转变,由传统化管理向精准化决策转变,由差异化保障向普及化服务转变,打造新时代“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强国齐鲁样板。

创建农村公路建设新模式

山东省以实施样板示范路建设为依托,以丰富农村公路功能定位、促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为突破,全力推动高质量建设发展再跃升,形成具有山东特色、“农村公路+”高度融合的建设规划方法、推进模式、标准体系。

建立具有山东特色的“路长制”管养新机制

为实现管护责任化新突破,山东省以实施“总路长与各级路长分级负责”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农村公路路长制为依托,形成责权明晰、部门联动、保障到位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探索创新乡村道管护新方式,构建“县级指导、乡级负责、市场养护、乡村保洁”的乡村道管护新体系,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新机制。

强化信息技术新应用

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村公路智能化管理养护平台为依托,以物联网、地理信息、遥感影像、多媒体等充分融合的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山东省逐步建立了省-市-县-乡-村全面覆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高效便捷的农村公路智能化管养系统,提升管控精准化水平,实现决策科学化新突破。

开拓农村公交物流多元化服务新路径

农村运输服务由差异化保障向均等化服务转变,巩固农村客运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具备条件的地区推行全域公交;构建多元化融合发展的农村物流三级网络体系,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运输服务站点,实现农村物流服务全覆盖……在下一步发展中,山东省将通过开拓农村公交物流多元化服务新路径,实现农村运输普及化服务新突破。

/市县经验篇/

路通 路净 百姓富

东昌府区“路长制”让农村公路养管“无盲区”;荣成市“情深巴士”将直通田间地头……“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各地市在“四好农村路”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亮眼成绩,不仅富了一方百姓,更为新农村铺筑了发展之路。

——东昌府区——“路长制”让农村公路养管“无盲区”

驱车行驶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宽阔通畅的农村公路上,欣赏着道路两旁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幸福指数在美好的出行体验中不断攀升。

2016年以来,东昌府区坚持把“路长制”工作同“四好农村路”建设同步实施,在“高标准规划、大规模投入”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化布局,合理推动“路长制”工作逐步向“高质量发展、深层次推动”迈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按照‘修建一条道路、绿化美化一条道路、建设一条绿色廊道、打造一条美丽公路’的思路,大力开展“路长制”工作。”东昌府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实施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他们共投资6亿元,对国省道、县乡道两侧违章建筑进行统一拆除,共拆除43万平方米,并实施绿化、撒播草花,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有效减少道路扬尘。

此外,依托《东昌府区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东昌府区按照“分级管理、多方监督”的原则,规范基层管理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构建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建立由区、镇(街道)、村和涉路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全方位“路长制”管理体系,实现辖区内农村公路养管“全覆盖”“无盲区”;健全区级执法队伍、镇级监管队伍、村级护路队伍的“三级”管理体系,高标准建设镇(街道)级“路长制”及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近年来,借助于互联互通的农村路网,山亭区冯卯镇朱山村坚持规划先行、文化引领、特色培育,打造了美丽乡村,孕育了生态文明,建设了朱山雅集。推动“路、景、产”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在山水相交、阡陌纵横中实现了乡美业实人富足。

——荣成市——“情深巴士”将直通田间地头

“坐城乡公交,就好比自家车一样方便。”8月28日,正在荣成市俚岛镇后疃社区乘坐223路公交车的居民杨素兰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在荣成城区工作,为了方便她从村里到城区看孩子,家里原本打算买辆小汽车,但自从开通城乡公交,他们已打消了买车的念头。

近年来,荣成市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围绕城乡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在打造“四位一体”的全域公交网络上加密度、扩覆盖、提效率、增效益,对接大交通,畅通微循环。

“截至目前,荣成市已累计投入4.7亿元,完成了公交公司国有化、客车改造集约化、线路运行公交化‘三步走’,开通公交线路109条,设立公交站点1459个,投入公交车473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353辆,线路总长2734.4公里,日运行班次1514次,日客运量9.5万人次,实现了县域范围内行政村公共交通覆盖率100%、公交线网密度每平方公里2.06公里、城镇1小时生活圈的目标。”荣成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荣成市将不断强化高品质客运服务供给,推进城乡公交纯电动化、一票制、移动支付三个“全覆盖”,“情深巴士”直通田间地头、千村万户,公交舒适度显著提高,彰显出“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行业得形象、企业得发展”的社会效益。

——乳山市——“交通+”启动发展新引擎

9月16日一大早,乳山市诸往镇东尚山村的王大婶提着一篮子鹅蛋赶往县城。“以前路不好,也没有车,去趟市区得半天时间,现在路修好了,谁家的鸡蛋、鹅蛋等土货,只要吃不了,就从村里坐公交车到市区集上卖。”一提起村里新修的农村公路,王大婶脸上就堆满了笑容。

乳山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打造了农村公路净化、美化、绿化“三化”工程。

“公路通,百业兴;公路畅,百业旺。”近年来,乳山市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富农惠农、打造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实施“交通+”工程,大力建设各具特色的富民路、旅游路、生态路、产业路、文化路,打造农村公路“精品版”。通过加强与红色教育基地有效衔接,打通通往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的道路网络,推进农村公路与红色旅游发展充分融合,进而推动沿线乡村旅游业发展;依托穿村公路建设,打造布局合理、排水畅通、设施齐全的村内道路网,积极推进农村公路与美丽乡村建设充分融合;推进农村公路与产业发展充分融合,积极解决农民农产品运输难、出售难问题,实现“山里山外一路牵”。目前,乳山市已建成260个农村物流网点,基本解决“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两个“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茶叶、大姜、家禽等农产品通过物流和电商平台,远销全国各地。

“交通+民生”“交通+红色文化”“交通+旅游”“交通+扶贫”“交通+物流”“交通+互联网”等工作的创新,正在使乳山市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路,已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莒县——“1+6”工程打造特色乡村振兴路

“十三五”期间,莒县大力实施“交通+产业发展+乡村文旅+精准扶贫+路域环境+运输服务+人居环境”的“1+6”工程,实现修一条公路、造一片景观、带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为加快县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今年以来,已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1个,总投资3.99亿元,目前各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交通+产业发展”构建产业振兴路。围绕地瓜菜、果品、中药材、烤烟、桑蚕、茶叶等特色产业,打造了招贤镇五彩田园综合体路网、桑园镇万子山樱桃基地配套道路等精品路网,孟双线改线项目将东莞桑蚕、库山丹参、招贤玫瑰、峤山大姜、寨里核桃等10余种农业产业一一串联,有力推动了现代特色产业发展。

“交通+乡村文旅”打造生态旅游路。围绕乡村传统文化、人文历史、生态环境、景观风貌等资源,规划建设了横山天湖生态景区路、跃龙山旅游路等特色旅游线路,助力传统村落、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建设。

“交通+精准扶贫”铸就脱贫致富路。在莒北区域打响脱贫攻坚“拔寨战”,针对莒北区域交通落后、出行难问题,努力攻坚保障市民出行。该县重点规划建设了管库线、库天线、孟双线招贤至东莞段等100余公里区域主干道,实现与国省道有效连接。

“交通+路域环境”编织如画风景路。选用代表莒县地域特色的银杏树等作为主树种,依势造景,精心打造城镇出入口、岔道口等重要节点的“景点式”路域工程,打造银杏大道、槐花大道、樱花大道、海棠大道等特色路30余条段。

“交通+运输服务”建设全域畅达路。大力实施100公里窄路面拓宽、公交线路改造提升工程,满足了镇村公交通行条件;探索实施了城区、城乡、镇村三级公交网络,投放城乡公交车199台,优化开通城乡公交线路50条,建设400余处公交站点,实现了群众“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交通+人居环境”共建党群连心路。把“户户通”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牛鼻子”,聚力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建立了“财政补、群众出、社会捐”多渠道筹资机制,实行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管体系。

——邹城市——推进养护市场专业化运作

走进邹城市大束镇钓鱼台村,放眼看去,路景相融,路面平整,标志标线完备、清晰,新修建的大街小巷笔直、干净,钓鱼台村村民李先生高兴地说:“农村公路建好后,有专人养护,现在道路干净整洁不说,绿化也提档升级了。”

近年来,邹城市牢牢把握新机遇,聚焦新目标,围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大交通投资力度,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构建“建、管、养、运”四位一体的道路交通新格局。

2016年,邹城市荣获山东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17年荣获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钓鱼台村农村公路的变化得益于邹城市创新养护机制,推进市场专业化运作。“我们依托《邹城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完善了‘责任在市里,实施在镇村,受益在群众’‘建有所养、养必到位’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邹城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创新养护机制过程中,邹城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3800余万元,采取“五定一包”办法:定路段、定人员、定责任、定奖惩、定费用,包养护质量,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并与城乡环卫一体化相结合,由专业保洁公司实施,形成了“一把笤帚路面清”的良性格局,实现了城乡环卫与农村公路养护集约化、精细化、常态化运作。

与此同时,邹城市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公司实施农村公路的小修保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好路率达90%以上,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

猜你喜欢
农村公路山东省交通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