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过秦论》的论证方法

2020-11-23 01:51王守成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过秦论论据论点

王守成

摘 要:“论证”即作者为了证明文本观点所用的方法。“论证”在论点与论据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在一篇议论文中具有重要地位。有效的论证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相信文章的内容,在阅读中分析信息,理解文章的观点。《过秦论》是篇政论文,指出了秦王朝的过失。这是西汉“文景之治”前期的贾谊因不忍一些权贵豪门欺压百姓而献给汉文帝的治国之策。本文主要探究了《过秦论》中的论证技巧,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关键词:论点;论据;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6B-0094-02

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因果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归纳论证等。作者通过不同论证方法的使用,能凸显出文章较强的说服力。《过秦论》主要用到的论证手法是“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并且两种方法贯穿了文章的始终。《过秦论》在对两种论证手法的运用不是孤立使用的,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交叉使用。

一、纵向对比论证,体会秦国发展的历程

在《过秦论》中,在表达秦国发展过程时,运用了纵向对比论证的方法,沿着时间纵轴的方式,在对比中论证了秦国的发展。秦的崛起始于秦孝公,当时的秦国积贫积弱、任人欺凌,孝公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在国内首先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并制定了切实可行“商君法”,打破了当时“刑不上大夫”的先例,即便当时的太子(后来秦惠文王)犯了法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其法律主要集中于两大层面,一是奖励耕地和织布,二是奖励有战功者。这在当时,极大地提升了秦国的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

《过秦论》的原文是这么写的:“当时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孝公之变法在当时可谓是震古烁今,对于当时推动社会进步,解放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引领作用。

而秦孝公之后的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在沿袭商君法的基础上,也对秦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秦惠文王在秦孝公的基础上继续扩疆拓土,北方扫平义渠,西面攻占巴蜀,东面出函谷,南面下商於。采用“连横”的外交策略与山东诸侯斗智斗勇;秦武王的主要功绩是攻下宜阳(重要战略要地),为秦以后向东进军打开了通道;秦昭襄王,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主导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和灭西周公国,这些战争大大消耗了各诸侯国的元气,为秦以后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种纵向的对比,学生会清楚地看到秦国发展和强大的过程,在阅读和分析文本中,自然而然地理解秦统一全国的趋势。

二、横向对比论证,陈述秦与六国的国情

文章在陈述秦国与六国的国情时,转变了论证方式,采用了正向对比的方式。把秦国与六国进行比较,在同一空间范围内进行比较。这种横向对比的论证方式,让学生可以在同一平面内看到秦国的优势,更好地理解秦国发展的过程。

有了秦孝公等前四王打下的基础,秦国的国力空前强大。诸侯无不畏惧,所以开始以联盟的形式来对抗秦国,希望以此保护自己的国家。联合后的诸侯盟国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人才资源都空前的强大和富有。当时六国著名的谋士有宁越、徐尚、杜赫、苏秦等;著名的外交人才有齐明、苏厉、周最、翟景、楼缓、召滑、陈轸等;著名的军事人才有田忌、赵奢、廉颇、王廖、吴起、倪梁、孙膑等。无论土地资源还是军队人数,都是秦国的十倍之多。

强大的诸侯联盟,秦却无视之,照样敞开关门迎敌,九国的军队却徘徊不敢进军函谷关。秦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打击各诸侯国的弱点,最终各国纷纷向秦表示臣服,从此强秦对山东各国的宰割更是肆无忌惮。《过秦论》的原文是这么写的:“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六国固然强大,可秦王朝的国力与将士们的战心更不可小觑。六国的强大在规模,秦王朝的强大在于国策与人心。二者相较,后者更长久。

三、正反对比论证,感受统一和灭亡过程

《过秦论》之所有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于它灵活地采用了不同的论证方式。文章在表达秦国统一的时候,充满了赞扬和肯定,说到了秦始皇,延续前王的脚步,终于一统天下。不但统一了天下,还在此基础上继续开疆扩土、加筑城防。

在北方,他派名将蒙恬修筑长城把守要塞,并且把最危险的对手匈奴向北赶了七百多里,直至打得他们心服口服才罢休;在南面,相继统一百越之地(长江以北的大片地区),使国家的领土大跃进式地增长,为祖国后来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土地上的统一并不能使這位君王满足,做到在文化、经济、军事、交通、政治等各个方面的统一,才是真正的大统一。于是,废先王之道,书同文、车同轨、郡县管辖制度等在全国铺开执行。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一些措施在当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天下安定,无论从哪方面说,秦始皇的“武功”是前世的任何一位国君都无法匹敌的。秦王朝的统一,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且带有民族融合性质的大一统。

但是,在秦统一不久之后,也就是在秦二世皇帝最得意之时,出现了一个叫陈涉的人,他揭竿而起,很轻易地便把秦王朝置于死地。文章在这里表达了对秦国统治的不满和意见。在论证过程中与前文的态度具有很大差距,这种态度上的差异,使读者对秦的统治有了新的认识,会从另外角度来思考和分析。探究中,学生会思考这个陈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民,没有孔子、墨子、老子等人的才华,更没有范蠡和猗顿,这些当时公认的富豪的经商才华,仅仅是个被征用边疆的苦力。就这样一个人,带着一些拿着削尖的木头当兵器的人,转眼间就把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给颠覆了。

通过在治国理政上的对比,更让读者思考,曾经强大的崤山以东的诸侯国们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却被这毫无实力的农民(陈涉)做成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秦王朝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灭亡了,准确地说,应该是王朝在瞬间坍塌了。

四、事实举例论证,陈述六国、陈涉的悬殊

在文章的表达过程中,为了说明六国和陈涉的不同,文章通过很多具体的事实举例进行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式给学生留下了具体、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不同,进而理解不同时期秦国的不同命运。

文章首先说明了天下并非变小变弱了;其二,雍州土地面积依然广袤,函谷关和崤山的城防依然与以前一样固若金汤;其三,陈涉的社会地位低下,论个人号召力自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高;其四,锄头木棍等兵器,并不比钩戟长兵器锐利;其五,陈涉所率领的军队并不如训练有素的九国之师;其六,陈涉的行军用兵的战术更不及先前九国的谋士高明等。这些具体的事例,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陈涉在各方面都不如六国的诸侯,然而成功与失败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文章在最后,也通过举出贾谊的事例,给出了结论:守江山所采取的方法错了,守天下应施行仁义,而秦王朝却仍然以对待敌人的方法来对待他的子民,这样的结果自然会使百姓离心离德。

可以说,《过秦论》把“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手法用到了极致,是一篇值得大家学习的议论文。

参考文献:

[1]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之文景之治[M].郑州: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

[2] 李麟.中学生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大全[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9.

[3]王艳萍.论证语篇的对比修辞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过秦论论据论点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之比较
评《过秦论》之弊病,析议论文之写法
关于教科书《过秦论》中对“相与为一”“与”字解释的讨论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