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善若水细润无声

2020-11-23 07:31郭丽娟
黑河教育 2020年11期

郭丽娟

[摘 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班级学生成长的铺路石。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以及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深入开展和渗透,班主任工作所面临的责任也在日益增大,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時代发展的根本要求。如何正确、灵活地组织和领导班集体,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小学班主任责无旁贷的教育使命。

[关键词]身教育人;以德立范;爱心示教;培养自信

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具有真挚和诚实的本质,无私和奉献的精神,爱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从实际出发,从基本方法入手,力求更好地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身教育人,重于言教

“打铁需要自身硬”,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身教重于言教是根本。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领路人和排头兵,应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印象是显性加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整体影响。班主任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在教学工作中,要从小事着手,坚持积极引导和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扶植学生中积极向上的主流,尽量以实际行动给学生树立良好、公正的行为准则。教育学生文明礼貌待人,教师应把文明礼貌用语说在前面;教育学生诚实有信,“言必行、行必果”,教师应注重从自身做起。长此以往,教师在行动上给学生一种心理定势,使他们受到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春雨润物的作用。

二、教书育人,以德立范

教书育人是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离开教书育人来谈教师的职业道德只能是空谈,没有实际意义。

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道德培养作为教师最大的责任。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使者,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脚踏实地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努力践行者和积极推进者。在育人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

品德教育在优化学生素质与品德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全面了解学生德育的重要性,主动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借助构建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优化德育渗透。

班主任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文化知识传播者,还肩负着重要的德育任务,其自身素质对教学效果及学生德育成效会产生很大影响。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应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方法,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教育期刊及参与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增强教学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借助丰厚的学识、品行的魅力,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品行,让学生都能将班主任当成学习的楷模,主动将班主任所具有的优良品德、高尚素质同化为自身的需求。

三、耐心育人,爱心示教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一种情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良性感情效应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是教师最可贵的品质。班主任实施教育管理的直接对象就是学生,必须关爱每一名学生,充分了解和关心他们,了解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研究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兴趣差异、领悟能力差异等。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引导,才能使每一名学生得到恰当的教育方法。首先,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学情信息调查统计表,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观察、掌握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爱好等个人特点。班主任在平时应加强自己的观察力,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最后,可对学生进行深度研究,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学生心灵沟通,使学生打开心扉,让他们向班主任倾诉,从而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

班主任工作通常的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在培养班级优秀学生和班干部的同时,应时刻留意学困生的点滴成长。由于学困生自觉性较差,自卑感较强,在学习和生活中易出现消极悲观的心理倾向,常表现为喜欢独处不合群,心情抑郁易走极端,往往凭自己的想象猜测和个人好恶去理解周围的一切,自卑自负,自暴自弃,逆反心理强,学习缺乏动力。为了改变学困生消极的情绪,厌学的心理,引导其保持乐观向上、阳光的心态,作为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班主任,要对他们付出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建立友爱的师生关系,遵循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困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在学习上或兴趣上的爱好和特长,从中找到令人满意的一面。学困生认识到了自己应有的价值,增强了奋发向上的信心,产生了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班主任用爱心关心学生,用耐心教育学生,善于洞察秋毫,适时抓住教育良机,用真挚的情感弥补他们心灵缺失的东西,从关心、爱护、帮助学生成长入手,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做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望而却步”转向“勇往直前”,一步步从成功的体验中走出成绩的低谷,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四、引导育人,培养自信

自信是学生成长过程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去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索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亲身试一试、动手做一做,才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拥有自信。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小学生需要最多的就是鼓励与赞扬,教师要肯定他们的长处,树立其自信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教思路、指方法、找规律,教学变“传授”为“点拨”,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适宜时机,针对一些怕回答问题的学生,用心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积极讨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有主动权和自主权。教师还应有意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掌握,使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敢问、敢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是促进人进步的一个关键时期,鼓励和关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培养自信心的催化剂。在学校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言语方式和肢体动作向学生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表达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应预测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的的表象,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教师还应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如用点头、拍手、摇头等肢体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良好关系,也有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

总之,班主任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导向的重任,一定要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教育学生要胸怀远大理想,勤奋学习进取,敢于开拓创新,力求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张淑贤.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个性成长[J].中国创新教育文选,2002,(08).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