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弄堂遗存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

2020-11-23 06:32吴星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审美文化弄堂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浙西弄堂形制的发展演变过程,着重阐述弄堂遗存型制与审美文化价值关系。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的了解这个时期浙西弄堂所承载的文化及其反映出深层意义,同时,也为发展和完善浙江民居文化奠定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

关键词:弄堂;遗存型制;审美文化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039-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31

一、研究背景

在國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关心与支持下,对弄堂文化的研究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在研究弄堂文化著作中有,王松华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经济学研究——基于上海弄堂文化的研究》,马长林著《弄堂里的大历史》,方瑞英著《弄堂旧事》、冯绍霆著《石库门上海特色民居与弄堂风情》、许洪新主编《回梦上海老弄堂》、张锡昌著《弄堂怀旧》、罗小未,伍江主编《上海弄堂》等著作,分别以上海老弄堂为研究对象,阐述近代上海石库门弄堂,花园弄堂、公寓弄堂演变过程及在经济、旅游等方面如何做到有效保护与发展。论文有顾秀华《沪上弄堂游戏的过去、现在与将来》、薛圣言《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景德镇城市发展的互融》,王芳,李昊洋《大运河绝版地:无锡水弄堂景观保护与发展对策探究》,李勇《从苏州弄堂解析苏州传统民居文化》、周燕,邱扶东《上海弄堂风情游开发研究》等文章,分别以弄堂建筑、弄堂游戏、弄堂小吃、弄堂故居和旧址、弄堂家庭旅馆、弄堂人家和弄堂休闲娱乐街区进行阐述江南弄堂经济、历史、文化价值,为本文的深入、全面研究弄堂民居文化提供前提理论基础。

然而,在浙西弄堂文化研究中其著作非常有限,《衢州府志》、《柯城区志》等著作所记载的文字不多。目前,陈锡祥著的《衢州街巷拾遗之一》及部分著作是从衢州古建筑群构件、村落变迁史、营造法式等书籍进行研究。而对贯穿建筑群里面各条“血脉”(弄堂)的历史考证、形制特点、结构布局、书院文化等方面研究较少涉及,特别是对浙西弄堂的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几乎鲜有提及,成为目前学术界对此研究的“软肋”与“空白”之处,这对于发展和完善浙江民居文化研究是不利的。

如何运用弄堂形制与审美文化的视角来分析浙西弄堂的古建筑装饰、民俗文化、商帮文化、书院文化、地方文化交流史等方面,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建筑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目前还无人涉及。因此,开展此研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尤显得非常迫切与重要

二、研究内容

本文紧紧围绕浙西弄堂形制与审美文化展开系列进行研究。以弄堂形制特点为主线,以弄堂形制上的艺术装饰元素(石雕、木雕、砖雕)为辅,运用历史学、建筑学、艺术学等学科理论知识,把浙西弄堂形制与传统古建筑装饰、地方民俗文化、商帮文化、书院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

(一)浙西弄堂聚落门类的研究

1.浙西弄堂以祭祀建筑(祠堂、厅堂等)为主的形态研究:如宋时期的道贯巷衢州孔氏家庙、功德祠、赵抃祠、周宣灵王庙、长竿街叶家祠堂等建筑、上营街徐氏(周朝徐偃王)祠堂,由于受到当时;

2.宗教建筑(佛庙、道观、教堂等);如蛟池街的福音堂(天主教堂)、狮桥街周王庙、东水巷晏公庙、天宁巷古禅寺、弥陀巷弥陀寺;

3.文教建筑(学校、书院等):如修文书院、马占底的尼山小学;

4.生产建筑(水碓、作坊等)如通仙门外18座水碓(孔氏水碓)、叶派(破)碓、三轮碓、三里碓、江心碓;

5.商业建筑(商店、码头等),如大南门。如天后街的天后宫(福建会馆)、县学街徽州会馆、五圣巷中美俗坊、石板巷的染坊、狮桥街德生堂药店、大功塘(江西会馆)等,把这些进行分门别类的资料加以整理,为本文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浙西弄堂形制特点研究

1.在形制中“凹”型特点“、口”型平面“、H”型平面、“日”型平面、“多进多明堂”、“回”字型。在衢州街巷中的36条街、72条巷、48坊和9楼8阁13厅多有体现,通过此研究可以具体研究其形制特点;

2.受“风水”观念影响:风水是一门独特的中国文化景观。它的核心是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所谓“天人合一”。如小西门街巷的修文书院、天后街福建会馆、道贯巷孔氏家庙是座北朝南,而柴家巷达源号钱庄整体布局为前厅后楼格局,坐西朝东等,均受到当时地理、选址、功能即“气”、“风”“、水”,以及“阴阳”、“四象”“、五行”“、八卦”等方面影响。

(三)浙西弄堂艺术装饰研究

主要对弄堂装饰技法、装饰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对浙西弄堂形制装饰风格进行系统的论述,归纳浙西36条街、72条巷、48坊和9楼8阁13厅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具体为:(1)门楼、明间、天井、神寝、匾额、牛腿、隔扇、月梁、楹联、抱鼓石、柱础、古井等建筑场域布局和结构部件之美。如下营街周王庙戏台前翘角用花拱和托脚装饰,层层叠叠的横梁组成亭式门楼。梁上雕刻着孝义故事图案,刀法细腻,人物栩栩如生。这些艺术装饰与徽商、宁波商、江右商帮、闽商纷纷来衢经营有着紧密的关系,受到徽派建筑、闽派建筑装饰尤其深刻。

(2)地域文化影响浙西弄堂民装饰艺术发展。衢州历史上自古是个“重教兴文”之地,在这深受儒家文化、程朱理学、徽派文化、吴越文化等学术思想影响。

三、研究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浙西现存的弄堂的选址、形制、年代、材料、艺术装饰以及历史背景。

2.浙西现存的弄堂形制与传统古建筑、商帮文化、书院文化、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艺术装饰上的深刻体现。

(二)难点

衢州民间言传的36条街、72条巷、48坊和9楼8阁13厅资料完整性非常有限。人物访谈、资料查证、形制特征和装饰艺术特色等很难一一搜集。只有通过系统的梳理和资料查新,用宏观的知识和微观的分析方法,建立空间、时间、多维度的知识建构全面分析弄堂形制和审美文化价值才有意义。然,现实的弄堂形制却遭到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破坏,遗存极少。因此,也就成为本文的研究难点。

四、研究创新之处及思路

在民俗文化的传承中,最重要的自然是“传统”(tradi-tion),美国著名社会学家C·赖特·希尔斯认为,传统的本义是指某种“世代相传的东西,即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的东西”。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核心,就在于它必须能够直接向现实说话,即能够站在现实文化的起点上,面向现实的文化存在与实践过程,以文化批评为自己的有效方式,接介入到文化建设的具体进程之中,这也是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在今天的存在合法性之所在。

1.研究视野:综合运用历史学、建筑学、艺术学等学科理论知识,把弄堂的形制与审美文化置于一个系统、全面又个案的层面去研究。

2.研究方法:运用宏观的知识和微观的分析方法,建立空间、时间、多维度的知识建构全面分析弄堂形制和审美文化价值。

3.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通过实地考证和整理文献资料,确定衢州弄堂遗存中的具体地址,并对收集的资料按弄堂建筑年代历史、聚落特点、形制、装饰风格等条目进行归类。然后对在弄堂选址、功能、选材等进行实地考察与资料的整理和归类。

4.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弄堂形制与传统古建筑、地方民俗文化、市井文化、商帮文化、书院文化、艺术审美文化是为研究的重点。以此为中心,对以上其他各条目进行研究。然后将衢州弄堂中的形制与上海石库弄堂、广式弄堂、新式弄堂、公寓弄堂、花园弄堂等样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各方面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将衢州各个时期的弄堂与其他地域、时期弄堂进行纵向的比较分析,指出衢州弄堂形制与审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再将衢州弄堂形制与周边地区弄堂形制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探讨衢州弄堂兴衰的原因。

5.遴选若干典型的衢州弄堂形制进行分析。(1)弄堂民居建筑:如小西门街巷的修文书院、天后街福建会馆、道贯巷孔氏家庙、修文书院、孔氏家庙等建筑。(2)弄堂建筑构件:门楼、明间、天井、神寝、匾额、牛腿、隔扇、月梁、楹联、抱鼓石、柱础、古井等,以此分析艺术装饰风格与特点,以及透过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外在造型和内在精神。

6.结和归纳浙西弄堂形制与审美文化艺术特征性。通过分析,总结浙西弄堂形制普遍存在的艺术特征,以及因地域、时期、空间等差异而存在的特殊性。

7.探究浙江、江南弄堂形制特点及审美文化艺术当代价值。借分析弄堂设计生态文化价值、建材生态文化价值、民居装饰蕴涵的生态文化价值及其对当代民居文化设计的启示。

五、研究意义

经济的发展必然渗透以至影响到文化的建设,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形态在其生存与发展的历程中必然会形成自身特有的审美文化。浙江省在全面建设文化大省的潮流中,以创建和谐文化为宗旨,正朝着全方位挖掘地方文化,构建地域特色发展宗旨,积极倡导各地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题组以浙西弄堂文化研究为依托,以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为载体,将浙西弄堂文化遗存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阐述其的独立价值,从而拓展中华文明文化内涵。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重大人文专项项目“浙西弄堂遗存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QN011。

参考文献:

[1]《衢州弄堂》编委会.衢州弄堂[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2]衢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衢州市志(简本)[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1994.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吴星辉(1979—),男,汉族,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俗文化与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审美文化弄堂
豆汁儿
上海的弄堂
弄堂里
弄堂里
浅析巴蜀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发展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浅谈产品设计的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视域下莎士比亚悲剧的电影改编
从张艺谋电影看审美文化的当代构成
近代潮汕侨乡民居文化“生产型”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