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童心 静待花开

2020-11-23 01:54卫静
幸福家庭 2020年15期
关键词:偶发性橘子经验

卫静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每个生活环节、每个角落都隐藏着丰富的科学现象。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单单靠教师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应对其偶发性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引导,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积累科学经验。

善于发现、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由外界情景诱发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事情开展的一种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周围物质世界紧密相连,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能发生。需要教师有一对灵敏的耳朵、一双慧眼,及时捕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感兴趣的事物等,并从中提取隐含着科学活动的信息。在此次的微项目活动中,小朋友带来了一袋橘子,这是教师事先没有计划好的,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情。可是孩子在吃橘子的过程中,橘子皮的形状、橘子皮的纹路等都激起幼儿的好奇,让幼儿自发投入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偶发性生成的内容,做出积极的回应,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使幼儿感到探索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和愿望。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的回应方法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兴趣,教师要依据不同的生成内容,求索对幼儿生成内容的回应策略,适时的鼓励和推动一定会让科学探索活动更加精彩。

积极支持、引导幼儿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探索

在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探索是否能够继续。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热情地支持、鼓励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在微项目活动“橘子的秘密”中,当孩子对制作陈皮非常感兴趣的时候,教师引导孩子制作陈皮需要哪些材料,孩子回顾经验,尝试探究合适的材料制作陈皮。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引导孩子善于从身边寻找材料与工具,善于利用班级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寻找更为合适的材料与工作去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引导观察、记录幼儿在

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内容

幼儿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晨间活动、散步、自主游戏等,为幼儿进行自主观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孩子们会被一些事物吸引并驻足观察。这时的观察是自发的,个体的,孩子在观察中获得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但孩子的兴趣是易变的,一会儿就会被其他东西所吸引。要是引导幼儿将所发现的记录下来进行推广,就可以吸引全体幼儿的观察兴趣,激发幼儿持续观察、探索的愿望,在观察记录中获得成就感。有的探索活动需要同伴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在观察记录中同伴间需要协商分工,讨论记录的方法,提高观察记录的能力。活动过程中,孩子可以相互商量,相互合作,共同观察交流。独立记录是中大班科学活动常用的一种方式,在观察中幼儿用符号、粘贴、绘画等方式记录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在案例“剥橘子皮”的过程中,小朋友剥橘子的方法各式各样,孩子们把“剥橘子”的过程记录下来,在此次的记录中就体现了孩子的个性发挥,孩子们将自己的发现用个性的方式展示出出来,更能体现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全过程。

鼓励提升、迁移经验来

探索偶发性科学活动

在微项目活动“橘子的秘密”探究过程中,孩子自己发现、自己操作、自己记录、自己验证结果,而此时的教师只需要在旁边静静地观察,适时引导,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意识、科学观念,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除此之外,教师要适当地将幼儿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提升和迁移,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打开孩子们的科学心扉。偶发性科学微项目活动“拱桥的秘密”“树上的黑精灵”等活动,都是幼儿通过商量、讨论、嘗试、反馈、实施、分享等活动让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活动,其内容广泛性、主富性、生动性也是有计划的科学活动不能比拟的。所以我们尝试做敏锐的捕捉者,捕捉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有趣内容,善于观察、倾听、把握、有效指导,使幼儿科学精神、科学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经验的获得等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偶发性科学探究活动能满足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从而获取科学经验。我们应该守护着孩子们的童心,对其偶发性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引导,引导孩子科学能力提升和科学经验积累,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偶发性橘子经验
关于油画底色在风景中的运用分析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橘子沉浮记
小班幼儿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支持策略研究
漂浮的橘子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橘子的自述
浅析偶发性对于艺术家理想创作状态的促进
分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