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

2020-11-23 01:48杨莎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8期
关键词:传承

杨莎

【摘  要】现代化发展中,新民乐是现代器乐演奏的重要导向,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乐风、节奏结合。民族音乐是民族精神的代表。中国各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拥有各自地域风格特点和音乐文化价值的自然属性,并且具备各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正是他们的发展进步才能使中国民族音乐可以百花齐放、沿袭传承于一代代世人。所以在当今时代社会多种音乐元素潮流的冲击影响下必然需要保留民族音乐中真、善、美的音乐风格,这才是中国民族音乐固有的音乐魅力所在。本文就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新民乐;传承

引言

民族音乐是民族精神的代表。中国各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拥有各自地域风格特点和音乐文化价值的自然属性,并且具备各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正是他们的发展进步才能使中国民族音乐可以百花齐放、沿袭传承于一代代世人。所以在当今时代社会多种音乐元素潮流的冲击影响下必然需要保留民族音乐中真、善、美的音乐风格,这才是中国民族音乐固有的音乐魅力所在。

1.新民乐的源起

新民乐旨在新挖掘、新改变、新创作、新结合、新理念等传统音乐形式之外的,融合现代人创作意识思维和现代演绎技法;同时又能与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有着血脉相通的表达形式,其音乐元素不仅是传统的民族器乐,还包括民族声乐甚至民间戏曲曲艺、地方音乐剧种等。2000年2月7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艺》开播了一档新栏目:新民乐。由此之后越来越多的音乐人为迎合市场经济效应和受众群体的喜爱,创建了很多新式民乐组合,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民乐团体在国内外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反响,他们自我定位将中国民族乐器组合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有机结合的流行艺术团体。随之各种类型演出、比赛及电视栏目(如最近流行的《国乐大典》)的兴起,都从中彰显了演奏者、创作人的才气和新意。这些组合表演手段大胆新颖,从组合编制上可以有纯民乐、民乐与少数民族特色乐器的结合、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组编、与流行音乐、电声乐队配器等演奏形式,又包括舞美、道具、服饰及电声背景音乐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效果都从一定程度上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新民乐的盛行让我们也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他带给中国民族音乐的改变或是影响意义又有哪些呢。

2.新民乐理念下中国民族音乐传承的价值

民族文化的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体现主要是多元性和个体性。这都是建立在民族文化本身不可复制的特性基础之上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无可替代的象征。1977年美国向太空发射的寻找外星人的旅行者探测器,载有的金唱片内收录了用以表述地球上各种文化及生命的声音及图像。金唱片中就曾用中国的古琴曲《流水》。中外音乐文化传承可以把中国传统的艺术特色展现给世界人民,同时把世界音乐文化特色带到中国。二十世纪以来,我国的器乐、声乐、说唱、民族戏曲、舞蹈以及音乐教育等,都不同程度受到了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但并不因为受西方音乐的影响而改变其中国特色。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势看。世界性是必然的方向。我们所说的世界性就是文化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必然显现出的融合性、开放性、互通性等特征。它是世界各族人民在交往、开放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共性。世界性的文化使人类在文化产品上出现了越来越强烈的相似特点。如英语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世界范围内使用的交际工具,同样,在我们的音乐上也需要能相互沟通的“世界音乐”。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音乐文化,中国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和语言传统,势必与西方音乐之间存在着差异,然而音乐是传承的艺术,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3.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

3.1多线并进的乐色回归

中国民族乐色一直是强调多线的旋律色彩见长,线型的多层色彩呈现出时间进程的自由流动。如西安鼓乐的交混回响,构成了色彩浑厚、五彩缤纷的乐色;山西八大套通过个性化的管子或唢呐与多样打击乐器的音色结合,形成了亮、尖、混、浑的斑斓色彩。这些乐种不胜枚举,它们不但是数千年乐色的审美积淀,也是民乐的遗传基因。中国“线型”单声色彩随着单音成分的扩大,早已形成了一种没有痕迹的平滑线条,单独承担了音乐表现的全部。中国线性乐色的变化量之大堪称世界之最。加之弓弦、吹管乐器倾向三分损益律;通品乐器倾向十二平均律;古琴、编钟等乐器倾向纯律,还有各类乐器的泛音奏法产生的纯律音程。“三律并用”在民乐合奏中早已司空见惯,“异律并用”必然使单位时间内音响成分复杂化,更加丰富了音乐色彩。多色结合、多线并进的乐色在当今民乐主流中早已退居二线。一是追求古典西乐立体块状的音响早已成为作曲家们的创作理念,形成了“多线并进”落后、“立体块状”先进的错觉。二是“欧洲音乐中心论”的观念一直制约着民乐改革,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音乐的发展是单线更替,而不是多线并存。三是我国民乐作曲家们都是学习西方古典乐理成长起来的,其思想和行为的标尺必然取自西方。由此观之,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色彩化的民乐之路来,实在是任重道远。

3.2结合现代和西方音乐流行元素

各音乐风格逐渐有不同之处,同时,也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在融合传统民乐与新民乐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各音乐之间的优点,新民乐在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将不同的民族风格的音乐进行融合,寻找与新民乐融合的关键音乐元素,使新民乐符合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和鉴赏音乐的能力,促进新民乐发展出不同的民族特色。我国人民非常重视自身的感受,因此,我国音乐发展为一派繁荣的景象,不仅自身可以互相交流、影响,共同进步与发展,更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其进行融合,促使我国音乐文化与国际接轨,从而使新民乐的发展结合现代音乐与传统民乐的元素,并融合西方音乐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我国各风格音乐不断进步与发展。

3.3鼓励作曲家多创作民乐作品

民乐之所以发展甚缓,归结于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民乐精神特色的作品不是特别多产。一方面听众似乎并不擅于品鉴传统作品的雅韵和演奏的单一形式,另一方面對于过度炫技—尤其演奏者或许受到技术限制不能完整地呈现作品时,观众也没有耐性探究作曲者编写高超技术背后所赋予的音乐寓意。而为了迎合舞台视觉效果,新民乐曲调大多易于流传,演奏员可塑性极强,肢体表演形式大胆浮夸甚至假奏,一经闯入公众的视野,就认同这是发展中的民乐品貌,实则不然。这里说的并不是武断评价新民乐的弊端,但这种趋势可能会碍于民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民乐不能是一直停留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夹缝中生存,我们需要作曲家的倾力支持,热衷民乐创作,找寻民族音乐风格及腔韵特点,谱写出更多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

3.4以传统民乐为创作基础

“老歌配新乐”,是目前新民乐发展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对传统的民族乐器,实施新的演奏技巧和方式,创新民族乐器的使用方法。新民乐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其本质,自然的将传统民乐与之结合,使新民乐的发展成为传统民乐的振兴。

4.结语

民族音乐的传承需要民乐人共同搭建桥梁维系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纽带,传承不能止于一成不变,需要保护、创新、总结,建立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刘金祥.浅议传统民乐与新民乐的可融合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8(10)

[2]黄永勤.传统与现代的契合:新民乐在大众文化中的发展途径[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12).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