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野下贫困学生人才“德技并修”培养理念的应用

2020-11-24 08:17眭莉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3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专业课程应用型

文/眭莉

随着国家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向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高校政治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改进。德育工作是高校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为此,我国的应用型高校应当将立德育人放在首要位置,才能更有效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不断更新思想政治知识体系建设,在德育教育中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一、资助贫困学生人才培养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在当前教学背景下,需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任务,并提升应用型高校教育体系模式的构建水平,健全“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内容和机制,为高校今后的教育质量体制建设打下坚实基础[1]。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逐渐变成了应用型高校今后升级的关键内容[2]。而且在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下,产业也在不断升级改造,各个行业都需要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在这样的市场要求下,应用型高校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人才需求现状,细化贫困学生基础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准则,还需要在各个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融合德育的知识内容,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思想政治的知识更丰富、生动,以促进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与道德素质的均衡发展,落实“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的理念。

二、“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孤岛”问题,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

“德技并修”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改进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智双全的高素质人才。而构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课程“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解决现在思政教育的知识“孤岛”问题,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改善贫困学生人才的实际状态,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需要对贫困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佳,在此基础上更加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但是,当前依旧有部分应用型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存在知识“孤岛”的教学问题,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兴趣程度不高,学习主动性欠缺,使后续的课程知识学习效果存在一定偏差。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全新的应用型高校“德技并修”人才培养可以更好地将思想政治知识点、技能点以及素养点进行再次组合,以此提升专业课程育人的内容深度,并在教学模式中形成育人的体系,更好地解决“孤岛”化的知识结构问题,推进全新教育模式下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3]。

(二)有利于解决当前专业课程教学“重技能、轻德育”问题,达到专业课程贫困育人体系建立的目的

构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课程“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解决当前专业课程教学“重技能、轻德育”问题,在实践的要求下给予人才更大程度的帮助,改善当前的生活状态,提升专业课程育人效果。现阶段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重技能、轻德育”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没有明确认识到知识教学、技能训练以及价值观引导三者之间的关系,单纯地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教育的目的。但贫困学生人才培养本身就需要平衡德育与技能,并且还需要兼顾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期间既需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认识,因此需要各个学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知识的教学中,以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作为出发点,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以更好地提升“德技并修”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效果[4]。而且,为了能够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中更好地落实“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内容,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贫困学生分析专业知识、情感以及观念问题,让贫困学生能够从心理认识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课程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实际的案例,使学生进行问题探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实现专业课程“德技并修”的目的。为此,必须从专业课的角度进行“德技并修”人才培养体系的细节构建,为“德技并修”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模式构建方法

(一)改革课程标准,明确育人目的

为构建高校专业课程“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工作新模式就必须改革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育人目的。为此,应在当前的课程标准模式上按照不同家境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情况以及专业能力及素质要求进行改革与修订,并根据新时代、新课程的要求,出台相应的德育大纲,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目标,使德育为先的教育目的得到充分展现,而且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德育引导,在进行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时,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使贫困学生能够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依旧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在今后就业过程中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

(二)设计思政内容,丰富育人资源

为构建新模式还需要重新设计思政教学内容,丰富育人资源。在新时期,应用型高校各个专业课程都应该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知识内容,以更好地加强德育的教育工作,实现“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为此,就需要对思政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并且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挖掘更多的育人素材,令学生不断感受到新鲜的教学资源,提升贫困学生对思政课堂的期待程度[5]。设计全新的思政内容,能够让贫困生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

(三)改进当前教学方法,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重点

由于“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需要满足当前的社会人才需求,因此,当前急需改进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德育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技能教学又要注重贫困学生道德教育,并且还要坚持“以生为本”进行日常教学。为此,需要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贫困学习知识的兴趣,激发贫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贫困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自觉学习的习惯。而且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让贫困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增强自己的学习自信,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教师也可以将枯燥的思想政治知识融入具体场景中,使学生更轻松理解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教师可以改变当前的课堂教学方法,鼓励贫困学生走出课堂,让贫困学生发现身边的学习场景,在更多的场景中进行学习,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达到思政育人的最终目的,感受到教育的创新变化,并在学习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魅力。在学习过后,教师也需要积极整理归纳课程的后续评价与反馈,并根据归纳结果积极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育出“德技并修”的应用型人才。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法,重新构架评价体系

完善当前的课程考核模式,从“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构建全新的评价体系,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采用双维度的评价机制进行教学评估,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让贫困学生也能够在教育的背景下与其他学生有共同的教育资源。为此,需要在平衡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比重,采用全新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有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调整教学模式与方法,将“德技并修”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到实处。

(五)回归教学本真,提升育人能力

在当前的贫困学生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下,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育人的要求,育人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为此,教师需要在“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热爱学习、研究学习、倾心教学当做教育宗旨,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积极落实,让教学活动的意义回归到其本质属性上来。在进行教学时,专业课程教师也需要明白思政的重要性,将提升德育意识放在教育首位,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教学能力,更好地细化相互融合的教育体系模式,实现“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四、结语

“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就是在应用型高校的教学中将德育与技能进行有机结合,采用二维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改进,使贫困学生满足今后的就业需求。为此,高校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思路出发,构建“德技并修”贫困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专业课程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