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研究

2020-11-24 08:17朱燕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3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军事人文

文/朱燕

军队院校担负着为军队和国防建设培养军事人才的重任,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一名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除了在院校学习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外,还必须拥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宽广的知识视野,才能掌握未来战场的主动权,其个人的职业路线才能更加科学和长远。

所谓人文学科,广义上是指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的学科总称,主要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现代语言和古典语言、语言学、考古学等学科。相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注重知识和定律,人文学科视野广博,更强调能力和智慧的获得,着眼于培养具有广阔胸襟的通才。人文学科的兴盛必将有力地推动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

一、激发学员建立文化自信、建构文化认同、培塑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队院校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时进行人文课程教学的首要宗旨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持有的坚定信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解放军报》也刊载文章《强军当有高度文化自信军队较量最终是文化较量》,论述了文化自信之于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文化自信不仅是先进军事文化的鲜明特质,也是我军不断壮大的力量源泉”[2]。

文化认同指的是个体被群体文化影响的意识,其核心是对本民族基本价值观的认同。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是产生国家向心力的动力和源泉,一支有着高度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的军队,必定拥有强大战斗力。

军校学员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正是从人文课程的教学和日常实践中来。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揭示万事万物的本质、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提供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军魂的熔铸离不开中国哲学思想的熏陶,《孟子·告子上》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倡导为了正义的事业敢于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这样高尚的价值观应该融于军人的血脉之中。

文学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艺术和集体智慧,中国文学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无论是范仲淹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还是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都正气昂扬、铿锵有力,昭示着人生的大义。文学带给人情感和审美的双重熏陶,能够激发军人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深沉执着的爱国热情,对践行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

历史教学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方式,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掌握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华民族曾经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能充分激发学员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互鉴赏映照中,学员的爱国主义情操才能更好地得以升华。

人文课程教学就是要引领学员找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定位,并产生发自肺腑的热爱与自信。因为,“爱国主义不是简单的朴素感情,而是充满理性思考的民族自觉,是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对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的血脉相连的眷恋、情愫[3]。”

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课程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共同致力于推动学员核心价值判断体系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和价值判断体系是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沃土,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我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密切相关,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4]。”在未来的战争中,军人所持有的核心价值观,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军事实力较量的结果。

二、强化学员人文素养、培养多向能力是军队院校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时进行人文课程教学的核心功能

未来战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较量,新军事技术革命和联合作战的发展对未来战场的军事指挥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懂军事指挥或军事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部队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是“智能型”军人,“必集大成,才得智慧”[5]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要素,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知识的较量”[6]。人文教育是军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夯实学员的知识基础,强化人文素养、培养多向能力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哲学从现实生活出发,教导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注重内心的修养,同时还把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当作人生的一大追求。哲学能够让学员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智慧。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反映着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审美境界,文学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培养人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能够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打破官兵沟通障碍。融洽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军营氛围,有助于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2011 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谆谆教导学员“要读点历史增加智慧”。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洞察可以开启审时度势的智慧,培养学员超越局限的长远眼光和视野。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尤其需要具备战略全局意识、多元知识储备以及出众的洞察预见能力,开启创造性的战争思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语言不仅是人际沟通交流的必备工具,也是一个人心智能力水平的集中反映,语言能力尤其是外语表达能力是高素质军人必备的素质,是军事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时代,军队参与世界级军事交流和军事行动的机会越来越多,例如联合军演、国际维和、世界军人运动会、国际救援等行动,无不考验军人的军事外语交流能力。一体化联合作战时期,军队外语能力建设已经成为影响战争态势的“新型武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语言类人文课程旨在提高军人的多种语言运用能力,并培养全球化的军事视野。

三、优化学员知识结构、形成创造性思维是军队院校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时进行人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着力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学科间的交叉发展现象越来越普遍,人文教育奠定知识基础,延续人类文明命脉,科学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体现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人文关怀。

相比培养具体技能的专业教育,人文教育构筑人的精神世界,启发人文思考,更加注重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以及价值观体系的塑造。知识经济时代最受欢迎的人才是创造性人才,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出众的创造力。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本质上是发散性思维,需要具备逆向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等多种能力。一般来说,专业课程教学更多的是培养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形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则需要倚重人文课程的教学,文学、艺术、历史、语言等课程有助于弥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不足,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和世界军事格局的演变,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战场的需要。未来战争局势瞬息万变,联合作战已经变成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只有人文素质与职业化的专业素质兼备、综合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才能够顺应新军事变革潮流,适应联合作战和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在未来的军事教育体系改革中,军队院校在进行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里,人文课程必将担负起新军事变革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发挥自身的重要职能,推动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实现。

四、结束语

军队院校担负着为军队和国防建设培养军事人才的重任,在院校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外,对职业技术人才进行人文课程教学已成为必然任务,培养军校人员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进行人文课程教学的首要宗旨;强化学员人文素养,培养多向能力,是军队院校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时进行人文课程教学的核心功能;优化学员知识结构,形成创造性思维,是军队院校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时进行人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着力点。发挥人文课程教学的重要职能,可以有效推动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实现。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军事人文
人文绍兴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人文社科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