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后备人才队伍调查研究

2020-11-24 13:10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裁判员裁判

刘 盼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自2006年都灵冬奥会举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成功在哈尔滨举办之后,我国冰雪运动进入迅猛发展时期,各类冰雪单项比赛和运动会越来越多,对裁判员的需求数量、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裁判员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比赛结果,甚至是项目发展及推广。当前我国面临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的组织与筹备任务,培养高水平裁判员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冰雪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随着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以及赛事增多,裁判员面临后备人才不足的现象。2017年3月9日,在京召开全国冬季项目备战2022年冬奥会跨项跨界选材动员和座谈会,为2022年备战冬奥会做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和实施大规模的跨界选材成为冬季项目运动员高效培养特色途径。基于此,本文以跨项跨界选“裁”为指导,深入国内多所体育院校(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等)开展冰雪裁判员后备人才队伍现状调研,探讨体育院校冰雪裁判员后备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培养路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后备人才队伍进行调查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院校冰雪项目高水平裁判员基本情况

2.1.1 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年龄分析裁判员年龄结构是否合理成为裁判员队伍能否科学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高水平在册冰雪项目裁判员年龄不等且主要集中在30~50岁,缺少冰雪裁判年轻人才储备。经过对多所体育院校的调研发现,具有冰雪项目裁判资质的人员以高校教师为主,极少数学生获得冰雪项目裁判资质。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缺乏相关冰雪项目知识储备及执裁实践经验。如果一直持续此状态,将会出现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力量薄弱现象。

2.1.2 体育院校冰雪项目高水平裁判员性别分析我国高水平冰雪项目裁判员队伍的性别结构是指男裁判员与女裁判员在整个队伍中各自所占的比重,这一比重关系是否合理影响着我国高水平冰雪项目裁判员队伍是否可持续发展。我国冰雪项目竞赛中,国家级及以上水平的裁判员是比赛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调查显示,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二级裁判等级中男性占35%、女性占15%,差值达到20%。二级裁判是裁判等级中的基础等级,在裁判队伍中总人数占据最多,二级裁判人数的男女差异,必会影响一级和国家级裁判中男女裁判的差距。体育院校裁判员后备人才培养男女之间比例失调,进一步反映出我国冰雪项目高水平女裁判员培养与发展步伐落后于男性的现状。体育院校出现男女比例差异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冰雪项目种类繁多,参与项目的危险系数高,操作要求难,给裁判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提高了参与门槛;二是从人口学角度讲,冰雪项目裁判员人口性别结构在侧面反映了裁判界中男女受重视程度的不同。例如,基层培养单位不重视女裁判员的培养,这不仅不利于我国高水平冰雪项目裁判员队伍的建设,也不利于我国女子冰雪运动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2.1.3 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技术等级分析调查显示,体育院校冰雪项目一级裁判员的人数有1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1.7%;国家级裁判员的人数有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5%;国际级裁判占比人数最少。分析发现,国际级裁判的裁判资质最高,对其业务能力要求最高且周期长,如没有长期的时间、精力等成本投入,难以获得国际级裁判资质。部分裁判员的技术水平与业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体育赛事越来越国际化,对国内、国际的赛事裁判员的业务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包括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有一部分裁判员虽然在大学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在实际运用方面仍有很大的困难。体育院校教师大多具有体育基础,对冰雪项目相关知识掌握速度快,应将体育院校教师作为重要的冰雪裁判培养群体, 教师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冰雪运动裁判培养工作,形成良好的“以老带新”培养形式。综合来看,体育院校冰雪项目高水平裁判员的培训目前某些环节还存在缺失。例如,通过访谈得知,多所体育院校并没有将冰雪项目裁判员培训与考核列入教学内容体系,侧面反映了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队伍建设涉及层面较单一。

2.2 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培训内容

2.2.1 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职业道德培训分析随着我国冰雪运动市场化和职业化的发展趋势,思想品德端正已经成为培养优秀冰雪裁判员的基础条件。目前冰雪运动已逐渐趋于商业化,在执裁中,裁判员如果受到场外经济利诱、人情干扰和行政干预的影响,非常容易出现损害赛事公平及赛事精神等情况,对竞技体育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国家要求裁判员必须秉公执法、思想正派、恪守职业道德,并在比赛中做出公平、公正的判罚。调查显示,体育院校的国际级裁判一致认为裁判员职业道德培养十分必要,其内容涉及冰雪项目规则法与裁判法,具体表现为执裁人与运动员之间关系的处理应对、执裁人自身的专业素养、执裁人解决突发事件的临场表现能力等等。

2.2.2 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理论培训分析“冰雪项目竞赛规则”和“冰雪项目竞赛裁判法”是冰雪项目裁判员执裁的准则,所以裁判员必须以竞赛规则的范畴为依据对所执裁项目进行评判。完整的裁判员理论知识应包括冰雪项目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竞赛的组织与编排、冰雪运动专项理论知识、专业英语等。调查显示,体育院校冰雪项目有25%的裁判员欠缺对专业英语的培训学习,而且认为自身理论知识较缺乏的占26.7%。可见,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培训过程中理论培训的重视程度不足,现实因素的压力使得大家更多地把重心放在了实践操作层面。“冰雪项目竞赛规则”根据赛事、技能、观赏性等多种因素,经常做出调整。目前培训是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统一学习规则的主要途径,培训次数以及时间对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而言至关重要。培训次数不仅要满足比赛前的硬性要求,同时在项目规则做出调整后,还要及时跟进培训,更新完善相关理论知识。

2.2.3 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实践培训分析一场比赛执裁中,裁判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确保对场上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判罚。冰雪项目裁判员的实践能力包括基本功和临场执裁两方面。调查显示,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培训过程较看重理论方面的培训,缺乏对实践知识的培训。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现实条件因素限制了技术培训,如场地、器材、天气等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培训要求效率高且快,更多地在线上学习理论知识,从而减少了线下的实践操作考核。

调查发现,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培训的次数和时数方面参差不齐,裁判员反映对培训时数的安排欠缺合理性,原因是:培训时间和学校任务对接出现冲突,导致两者不能权衡;培训方式影响着了培训时数,出现培训时数数量缺少现象,导致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不能够充分学习裁判员的理论知识,造成理论知识的缺乏。培训方式方面,整体分为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整个培训过程采用的是集中培训(赛前集中培训)、分散培训、随机培训、定期培训等形式。

培训考核方面,主要涉及考核制度、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层面。通过对考核制度与方式满意度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认为目前考核制度不健全,考核方式不合理,如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比例不当,考核方式单一。多数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认为,考核内容涉及规则掌握类内容较多,不易于接受,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需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体系需根据当前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可将裁判员的执裁次数以及视频作为实践考核内容之一,进一步激发裁判员的积极性及增加执裁经验。

3 结论与建议

目前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后备人才队伍存在较多不足,体育院校应发挥重要作用,从体育院校冰雪方向学生着手培养冰雪项目裁判员,通过课程教学引导、课外实践带动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裁判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跨界跨项选拔为指导,创新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培训管理模式,完善裁判员培训内容。另外,应采用集中考核与分散培养相结合,依托各级赛事提供晋级考核机会,从而使体育院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后备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裁判员裁判
广西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某体育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调查与培训效果分析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
不给面子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