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足球改革的文化分析研究

2020-11-24 15:19马冬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实验小学
灌篮 2020年33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足球民族

马冬 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实验小学

从古代蹴鞠这一植根于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下的体育活动,一步步由竞技性向娱乐性方向推进直至最后一点一点的萎缩、消亡。起源于英国的现代足球,由一种农民喜爱的乡间活动在一百余年间的发展中,拥有数十亿球迷观众、现有两亿余人从事于足球职业,最终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具流行和最有影响力的竞技体育项目之一。两种不同文化的发展状态,或者说中国传统足球最终没有发展成为现代足球,其最终要归咎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束缚,诸如儒家、道家、禅文化等。事实上,当今世界上足球这一运动已经逐步成为集政治、经济、哲学及现代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1]笔者认为如果可以从一个方面推理的话,那便是改革。1992年的北京西郊的“红山口会议”开启足球改革序幕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国人最大的感受莫过于足球发展的停滞不前、不进则退。随着2015年3月《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颁布,新的一轮体育改革和社会变革开始启动起来,给处于改革深水区的足球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016年4月,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也在进一步加大了我国足球改革的力度,凸显了政府对足球改革的决心。足球作为了解不同文化有效载体,它的任何一种有效改革除了管理体制等更重要是考虑社会大众的文化接受心理。新方案《规划》出台不论对体育资源分配如何调整,单从内容上来看,足球从具体单纯的项目上逐渐上升到对社会价值的引导、民族精神文化的树立方面进行探讨,那么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何内化,如何对我国足球文化进行塑造和完善创新是值得思考的。

一、传统足球文化追溯

“中国者,天下之中也”是拥有着五千余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从古创立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以来,长期形成的赋予尊严感的民族意识。文化学角度上思考,古代中国独特的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单元影响,便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自我中心文化”意识的蓬勃发展。这一倾向逐渐溶解在中国人生活的各方面,其中就有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岁月的积淀中孕育的思想对足球文化建设充满着借鉴意义,比如儒家思想文化中所提倡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应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的精神,“君子和而不同”中所展示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自苦为极,坚忍不拔”的吃苦精神等。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的“自我中心文化”而言,一方面由于具有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形成独特的中国体育文化。另一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具有上层审美观念影响公众趣味的传统。传统的中国足球“蹴鞠”从先秦时期到清朝以来逐渐由带有军事特点的练习项目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娱乐性质的演艺活动,最后逐渐萎缩直至消亡,不难看出“自我中心文化”的弊端所在。

二、现代足球与足球精神的契合

现代足球起源英国,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文艺复兴所倡导自由与解放的人文精神发展从而逐渐成长起来。随着当时被称之为“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向外发动的殖民扩张,在促进足球文化发展的同时使得足球文化逐渐折射到世界各国,世界各国的加以借鉴与合理吸收足球所含有的人文精神给养,使得现代足球文化出现了强烈的民族地区独有的风格特色,当属欧洲与南美最为引人注目。在欧洲,英国与德国的足球运动中长传冲吊所体现殖民扩张的民族文化传统则代表了欧洲传统的足球风格;在拉美,浪漫主义文化色彩文化底蕴,使得一百多年间巴西、阿根廷在球场上用美妙的创意展现自己的勇气、想象、洒脱等,所以这便成为拉美足球的独特风格。例如在巴西,足球就是一种社会性的集体意识文化活动,与桑巴舞、狂欢节一道成为代表性文化。法国、意大利有着厚重的文化艺术一席也成为文艺复兴的起源地,再加上两国曾经遭遇的战火连绵便铸造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民族意志,在足球传入两国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以了一个全新的足球流派被称为拉丁派。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际,也被成为“民族大熔炉”,其包罗万象,博采众长,在吸收了众多优秀文化情况下勾画出独有的美利坚足球风格表现为自由奔放,不拘泥固定章法。日本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从而创新出一种全攻全守总体型的现代足球风格。现代足球发展与时节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一个国家的足球运动都深刻承载着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特色,足球运动的在前进的过程中有着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支撑。何为足球精神?足球精神在运动学上讲就是足球魅力的灵魂,是体育精神中最具有刺激力、感染力、群体性的一种体育竞争、体育拼搏精神。在足球场上所需面对的各种问题时,这种足球的拼搏精神、坚强意志精神、团队或团体合作精神就展现出来,从而更好融入比赛中,享受比赛的魅力,获取胜利,这便突出了竞争二字。足球精神作为体现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民族精神也是一个国家足球文化的核心,足球运动的发展中又蕴含着独有的足球精神,促进了足球运动技能的发展,不难看出足球精神、现代足球、民族精神之间所存在的共生关系或者说是互惠共生界面。

三、中国足球发展的文化困惑

足改前种种缺陷以及在足改中所存的众多问题,从足球文化建设角度思考主要的问题在于文化制度层面以及足球心理层面。

(一)传统文化精神缺失

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长河中孕育了无数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如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生活态度,刻苦努力、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与生存意识,“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2]等,这么多优秀传统文化描绘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很可惜的是在中国足球发展的现状中很难体现。由于中国足球文化在建设方面极度缺乏吸收与创新,便使得足球发展逐渐偏离追求自由与解放的人文精神、忽视足球文化对健康生活培养的目标,转而导致“足球出线”成为“国家利益”的体现,足球联赛注重经济效益,足球产业改革的急功近利,足球文化逐渐进入“贫困期”这便导致与足球竞技运动的发展极不符合,足球运动始终处于低谷状态步履艰难。

(二)时代文化的缺失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沉淀出了“开放与改革”的新民族精神。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足球改革发展极不如意,市场运作与管理体制不健全,联赛制度不完善,管理人才缺乏,后备人才的选拔机制不良,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是使得我国足球发展缺失精神动力的一个重要维度。

四、新形势下中国足球文化思路分析

何谓新形势?由于足球发展停滞不前陷入了改革的泥泞中,2015年3月国务院所颁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的颁布,层层政策分级具体将实现中国足球梦的改革目标的热情唤醒。在2016年4月,发改委所发布的《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这是基于前者基础上由国家多个部门共同编制而成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将改革的热情扩大化、细致化、具体化、责任化,重点突出了“新”这一特点。在这种形势下,对于中国足球文化的改革值得思考。中国足球从20世纪职业大发展到后来陷入泥泞,足球出现了这样一种靠身体消费的观念,足球技术与足球精神缺失,精神文化在发展中显然和足球改革不能让同步。正如曾子墨的“因为在一个肉身型文化繁荣的时代,我们的确要反思精神型文化的溃退和缺席。媒体和很多文化研究者都已经指出来,我们正陷入道德、文化、信念等的综合性的精神危机中。”[3]足球精神的危机感使得中国足球陷入了粗鄙化发展,无论球场氛围、足球技术,还是所谓的球迷文化都似乎烙上了粗鄙色彩,造成了国人对足球越来越失望,各种讽刺谩骂接踵而至。这种发展状态远离了民族精神风貌,又似乎凸显了改革之必须。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中有十处涉及了文化,例如有夯实足球发展的文化基础、培养体育文化、培养稳定且具有一定只是的球迷群体和发展城市足球文化、重视足球特长生文化课程等。相比较前者,在新的改革规划中,除了出现了总体思想提到的“实现足球崛起梦、体育强国梦、民族复兴梦”、战略定位提到的“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发展原则的“营造重视足球、支持足球、参与足球的良好氛围”、发展目标的“中远期目标”等之外,培育足球文化成为改革中的主要任务,并且出现专门的专栏为改革政策的实行提供有力的保障。经历了很长时期的足球不美好时代,足球文化需摆在什么样的发展位置,新改革方案的接连出台便说明了政府认识到了文化培育与政治改革不相对称,足球发展就会缺乏前进动力,原有的足球文化恶习影响不消除,规划中改革所要达到的使足球真正成为正能量传播的载体、丰富文化生活、构建诚信体系、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健康、进取、快乐的足球理念,便成为一纸空谈。不把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细致化,足球改革便只是纸上谈兵。足球文化形成需以足球现代性作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围绕自己独有的体育精神价值进行创新,最终形成中国的足球文化特色。

五、结语

足球,全世界流行的运动,人们不仅仅需要足球,更需要的是那种与群体融合的体验。[4]。这便是足球之魅力,便是足球改革的精神魅力。实际上我们在体育改革的发展历程中,不自觉地走了一条“中体西用”的道路,即用举国体制的路子来搞足球,把西方先进的职业足球理念奉为圭臬,但具体操作又违背了职业体育的制度安排[5]。而新的足球改革多了点“西体中用”的味道,从这个角度看,要重视足球文化建设的发展,使中国足球树立良好道德形象,足球运动变得更干净、更透明、让文化驱动足球发展,有利于中国体育的长远发展,意义颇大。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足球民族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MINORITY REPORT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传承 民族 文化
认识足球(一)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