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24 21:21徽县东关回民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成才校园文化

徽县东关回民小学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从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来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学校领导和大部分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

一是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艺术节的形式过于单调,不注重普及性,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潜能未充分地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开发。

三是教师文化素质不能适应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特别是文化导向上的要求,教师队伍自身的问题亟需解决,如,讲进取、讲奉献的风气淡薄了,无心施教的现象近年来有所发展。

四是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缺乏文化风格,有些学校校舍墙体脱落、校舍校貌陈旧零乱,绿化美化缺乏文化品位,发挥不了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1.创设优美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精心创设,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如,我们学校教室里、走廊上悬挂的都是学生的优秀作品,这一举措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两次动员全体学生收集格言警句,要求在爱国与成才的主题下,每班选定名人或自编的共两条格言警句经过加工制作分别布置在教室内外,最终要让学生坚信两个理念:只要努力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事实证明,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此外,课题组还提议组建校园“小记者”,创办校报《晨曦报》;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安全教育》《兵乓球初级教程》《文明礼仪》等,校刊、校报及时报道学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将原有的宣传橱窗留出一半作为爱国成才教育的专栏,定时更换其中的内容,学生和老师们课余时间看专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

2.修炼礼仪文化,培育良好行为习惯。健康、高雅的交际方式和能力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怎样处理同学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怎样认识爱国与成才的关系?等等,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课题。因而,要优化学校人际环境,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发挥班级环境的熏陶教育,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等,老师和学生无论是在课堂或课后都要倡导“赞赏鼓励”。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它就会进行自我调节与矫正。

3.开展主题活动,挖掘活动育人潜力。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本无字德育书,学生时刻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为此,可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当今,中小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暂时忘却来自学习的压力和因考试失败而产生的不愉快,从而反思自己,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成才校园文化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