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及对我国技工教育的启示

2020-11-24 23:48余望根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0期
关键词:技工关键德国

文/余望根

德国著名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1974 年针对职业教育提议需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在他的这个提议下,德国职业教育对关键能力培养的统一认识得到了不断加强,尤其是到了20 世纪80 年代,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行动能力体系在德国正慢慢地建立起来,并于1987 年列入德国的职业培训条例中。再后来,德国的职业教育者不断地对这种职业能力进行提升深化,并将其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1]。在此背景下,分析德国在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中的优势性,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对我国技工教育的启示。

一、德国如何培养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

(一)从法律层面实施有效保障

众所周知,德国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是非常完备的,这也是德国职业教育不断强大的重要因素。德国联邦政府通过制订宏观的法律和职业培训大纲以确保和监督企业是否依法尽到企业应尽的责任,通过依法授权,各行业的工商行会负责实施具体的管理[2]。德国联邦政府还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职业培训条例》,同时颁布适用于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德国的工商行会不但具有对行业职业教育的管理权力和监督权力,而且还负责制定职业培训合同和行业标准等。州政府则负责制订《学校法》,以规范各职业学校的办学与管理工作,为了指导各专业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还会特别制订针对不同专业的《框架教学计划》。德国职业行业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每个州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条件与情况制定职业教育实施方案,职业培训学校按照标准和教学实施方案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要求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制定专业教学计划。长此以往,这种做法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不但能达到行业标准,而且还能达到企业用人的标准。这种从上到下,由联邦政府到州、行会、企业以及学校形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加之对关键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和认同以及在思想上的统一形成了先进的教育模式,有效保证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正常实施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保证。

(二)形成完备的关键能力培养体系

在完备的法律法规指导下,以培养关键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经过不断地修改,目前已经相当成熟。各个部门对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经费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具体需承担的责任。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紧扣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同时,严格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与实施。如《机械加工专业教学计划》中,第一条就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具体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具有将专业能力与社会通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的职业能力。第二条是提高学生通过学习或培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积极性。第三条是培养学生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采取负责任行动的能力与决心[3]。职业学校层面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行动能力为总目标,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人格能力和社会能力。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还要重视培养作为个体人格应具有的能力,诸如独立性、主动性、责任心、自信心等人格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能力。德国高校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支撑,提出学生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应包括对技术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决策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质量意识、合作能力、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突出关键能力培养

以培养关键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得到了高度重视,有效确保了关键能力的培养与实施。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学设计,德国的职业学校推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通过以完成项目为载体实现对整个教学环节的高质量实施。为了强化这种教育环境,还在教学场所中加强文化设计,使每一处校园设计都能够将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尽显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特别是在实训室的建设方面,各个实训室的工具摆放设计得井然有序。经过教师的努力,学校根据工具的几何特点、使用频率、使用场合等设计专门的存放工具箱,设定好摆放位置,充分利用教学场所的各个空间,有效保证了整个实训场室的整洁有序。这些软文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不断固化与提高。

高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在教学过程中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双元制教育,以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为己所用。以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DHBW)为例,目前,已有超过4000 家企业与其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深入的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年轻化、具有实践经验和国际视野、善于沟通交流的应用型人才。由于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较高,在应用型技术大学和综合型大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少大学已经在个别专业成功开设了双元制教育。再以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DHBW)为例,学生在学校学习3 个月(6 天*12 周)的理论知识后,接下来3 个月(6 天*12 周)再以员工的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工作。学生在上课期间一年除了学习就是实践,没有寒暑假的安排。只有每年在企业实践期间25 天的带薪休假。这种理论与实践交替的“3+3”双元制教育模式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非常普遍。

“教考分离”的考核办法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学生毕业前对能力标准进行考核,各类中学的毕业生如需要谋求一个职业岗位,则首先必须申请并经同意成为某一企业机构的学徒,企业依照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程序招收学生。学生进入双元制大学后,不但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从事关于工作实践能力的相关培训工作,通过严格的考试并取得合格后方可毕业,考试的重点一般为所学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严格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有力支撑

对于教师的任职资格德国有着非常严格的门槛与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教师认证体系。德国的中职教师必须具有高等教育经历,且有5 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并通过国家专门的考核考试。具备职业培训能力的教师,还须经过本行业技能的正规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德国非常重视开展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要求现任教师每3 年~5 年须到企业进行实践进修,以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与时俱进地了解新的专业知识和掌握新的技能。

二、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对我国技工教育的启示

(一)继续完善国家技工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近年来,我国对于技工教育发展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和法律法规,技工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无论是国家政府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调动校企融合方面的相关制度等。国家层面可通过总结近年来技工教育所得成绩结合技工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建立更加科学、涉及面更广的体制、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把对技工教育人才关键能力培养的要求融入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中,并能在实施中形成督导作用。同时,允许不同条件地方政府出台具有地方性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条例,有条件的可先试先行。特别是在政校企多方合作方面,国家层面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给予多种形式的支持,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不断促进技工教育的科学发展。

(二)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关键能力的内容

目标明确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实施指导。技工院校应将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放在首位,并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应积极统筹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改变传统课堂授课模式,鼓励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以及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互动,使教学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不断参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使学生经历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共同制作,得出结论,取得成果的学习与顿悟过程,实现关键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构建关键能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突出技能和关键能力的相承相长,采用动态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推动有效教学,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我管理修正能力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

当前我国技工教育教师“门对门”,单一职业经历的教师队伍占比较大,一方面,这些教师缺乏实践能力,特别是企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亦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在这方面大力加强建设与投入。借鉴德国对职业学校教师高标准的认证制度,应加强教师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系统化培养。通过建立教师层面的技能等级考试,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实现高标准的考核,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人才引进方面不断创新,使用形式多样的、灵活的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技工关键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从技工到英雄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