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分析

2020-11-24 18:12王其云
读与写 2020年21期
关键词:历史课课本中华

王其云

(安徽省六安市轻工中学 安徽 六安 237000)

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社会性很强的学科,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和社会的认知,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忽略了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只关注到了学习成绩的提高,降低了最终的教学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在初中历史课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调动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1.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的意义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渗透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新课改明确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能使学生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还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教育能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调动起学生维护国家历史的责任感,真正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有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2.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的策略

2.1 挖掘课本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在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需要以课本为重要依据,在提高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才能真正发挥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依旧要以教学目标为重点,不能本末倒置过于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忽视课本知识的讲解,因此,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素材,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在《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古人在纸张出现前用什么书写,竹木简和帛作为书写载体有什么缺点,为学生介绍西汉造纸术的发明,让学生在课本找出是谁改进了造纸术、造纸的原料有哪些,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到造纸术的影响。再由五禽戏引出两汉时期医学上的进步,使学生了解到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的贡献。之后出示《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等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内容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先辈们身上敢于创新、实践的品质和不畏挫折、艰苦奋斗的精神。

2.2 拓展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价值。初中历史课本中没有具体的章节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容,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渗透传统文化,拓展历史教学的内容,以此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找出教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展开详细的讲解,结合课外资源和材料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盛唐气象》教学为例,本节课讲述了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的盛唐,学生能够盛唐气象中树立良好的民主认同感和民族平等的观念。但课本中的有关盛唐经济繁荣、民族交往、社会风气、文化艺术方面的介绍不全面,需要教师整合和拓展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大量的古代壁画、瓷器、雕塑、石碑、绘画书法作品等史料实证证明唐朝先进的生产水平和斐然的文化艺术成就,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利用文成公主入藏以及唐朝与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感悟,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3 开展特色活动,升华学生心灵。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紧靠课堂内容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民族认同感的培养,根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开展特色教学活动,如在传统节日组织传统习俗活动,为学生讲解传统节日的内涵。还可以编排古代经典的故事情节,教授学生古代礼仪,使学生体会活动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又如可以开展剪纸、编织等民间文化活动,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其中的匠人精神,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样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历史课堂的德育效果,促进学生优秀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具备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素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实证和历史材料,使学生在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过程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借助特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素养,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历史课课本中华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中学历史课外考察活动实践策略研究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