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

2020-11-24 17:40冯治理周敏闽南理工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数码世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闽南民居营造

冯治理 周敏 闽南理工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前言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始于我国福建泉州,早在唐五代时期,该项技术便作为古代建筑技艺的典型代表而被应用于闽南地区的各项古代建筑中。2009年,闽南民居营造技艺被正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当中,相关技艺应用受到了当前建筑环境下的制约。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该项技艺,本文在对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该项技艺的发展困境及传承发展路径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内容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在我国已经有1000余年的发展历史,相关技艺主要分布在泉州厦门和漳州。此外,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从技艺工种上来看,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主要包括了大小木作、砖石作、瓦作、彩画以及油漆作和堆剪作等诸多工种。在众多的工种当中,作为核心的当属大木作,这一工种在闽南民居营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梁、柱和额坊等承重结构的建造方面,大木作的运用情况直接决定了民居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小木作主要完成的是门、窗和栏杆等非承重部分的建造及安装。瓦作主要用于屋面建造,堆剪作主要用于对民居内相关装饰构件的制作。砖石作是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关键,也是最能够凸显闽南民居特色的技艺工种,通过使用一种名为“烟炙砖”的红砖,并配以白色、青色或是原木色的花岗石,从而营造出的“红砖白石”民居,凸显了闽南地区民居建筑的典雅和气派的区域建筑特色。

二、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特点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是古代闽南地区劳动人民基于地区天气气候、地质等实际情况,所研发出的一种典型的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对闽南民居营造技艺进行分析可知,其不仅具有和其他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相似之处,如房屋样式基本为四合院式,房屋建设按照“制图→搭架→构件制造→组织分工”这一工序来进行等,而且还具较为明显的地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基于该技艺的民居样式具有独特的风格,以飞燕戬尾的屋脊和披瓦覆壁筒的屋面为主,并配以不同色彩的镜面墙,特别是以白色花岗石作为衬托的红色烟炙砖,是其他木结构营造技艺的房屋中所鲜有的。二是基于该技艺的民居建筑多有图相配,例如,在这一技艺下,建筑人员通常会将石、木、砖雕等相关图案刻于脊吻、屏风、门窗等相关构件上,从而体现闽南地区人民和谐、吉祥的美好意愿。三是技艺具体工种的独特性。对于闽南民居营造技艺而言,其中部分工种的激发是较为独特的。例如,民居屋顶不仅有单檐、重檐和三檐的样式,而且还包括了攒尖式。在了解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地区民居营造技艺的发展困境进行如下分析。

三、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发展困境

(一)技艺利用率较低

利用率较低是当前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发展面临的首要困境。现代社会,随着钢筋、混凝土和水泥等相关材料的普及,各类建筑的材料和相关施工技术也发生了重大的变更,这也使得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更为贫乏,而即便是对于闽南本地居民而言,在构建新的房屋时,也很少使用传统的木结构营造技艺,这进一步制约了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例如,泉州地区 渔村的“蚵壳厝”这一传统的地区民居营造技艺,该项技艺通过将蚵壳同海泥进行有机结合作为民居建筑的外墙,并以木质材料作为内部框架,不仅凸显了地区特色的建筑风格,而且也具有较强的防水性和经济性,对于海边潮湿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然而,随着基于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的兴起和发展,目前,地区居民已经很少使用这一技艺进行房屋构建,既有的基于这一技艺的房屋也大都年久失修,鲜有人居住。

(二)传承困难

闽南民居技艺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困难,这主要表现在,当前,闽南地区传统的木结构民居营造班底并非是固定的,只有在需要建设对应类型房屋时,方才临时组建建设团队。一方面,由于缺乏固定的班底和相关人才匮乏,使得地区民居营造技艺无人可传,另一方面,因受现代建筑的影响,传统民居的建设项目少之又少,很难将专业领域的各相关人员聚齐来开展关于闽南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的系统性研究和传授工作,这又进一步制约了该项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此外,由于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其营造技艺主要是以家族或师徒相传的方式传播授予的,导致这一技艺青黄不接,一旦老师傅离世,将很有可能造成该传统木结构民居营造技艺的失传。

(三)宣传与推广工作缺失

为了确保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有效传承,通过宣传与推广,使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这一技艺并产生了解和学习兴趣是极为必要的。但就现阶段而言,闽南地区居民和相关部门并未围绕地区传统木结构民居营造技艺开展宣传与推广工作。这使得社会民众并不知晓这一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存在,更无法了解和掌握这一技艺的相关内容,而即便是在泉州地区,年轻人关于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也鲜有了解。由此可见,由于地区居民和相关部门缺乏对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宣传推广和传承保护意识,进一步制约了该项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四、基于不同建筑阶段的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对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可从不同建筑阶段入手,兼顾技艺利用率、人才建设和宣传推广等工作,确保新时期下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一)民居设计阶段

在民居设计阶段,可将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同基于计算机的参数化建模进行有机结合,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建模形成对基于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建筑设计的支持。通过利用计算机参数化建模技术,将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各个参数,如不同工种、材料特点、结构要求等予以采集,从而为系统参数模型的数据设置提供依据。同时,为降低用户对大量参数数据处理的压力,还可借助计算机参数化模型的平面生成、剖面生成以及内外墙和屋顶生成等逐步将闽南民居的参数化模型构建出来,最终,形成所要建造的具体民居的总体设计模型,并以该模型为依据,开展民居的建造生产。由此,通过将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同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既能够在参数输入过程,提高这一技艺的利用效率,并将相关技艺以数据的方式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又能够以所建模型为依据,提高民居的整体建设效率,进而为闽南民居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法支持。

(二)民居生产阶段

通过开展基于闽南传统木结构民居营造技艺的民居或房屋建设,不仅有利于该项技艺的传承发展,而且也能够凸显地方特色,营造特色区域建筑景观。在具体的生产建造过程中,应避免房屋建设人员“随建随组”的情况,而应在平时便做好人才的积累工作。通过在地区开展系统性的培训工作,使相关人员,特别是区域内的青年群体了解并掌握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内容与应用方法,进而为确保该技艺的传承及其在具体民居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在具体的生产建设方面,具有闽南传统民居风格的住宅既可以通过组织当地居民进行自助建设,也可以通过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开发商招标的方式进行建设[8]。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住宅区域建设中,单体的建筑建设应充分体现闽南传统民居风格或是尽量保留地区民居的原始特色,例如,可将具有鲜明地区民居特色的“烟炙砖”予以保留,房屋形式可以前庭后宅或上房下店为主。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可以就地取材的方式选用地区特有的条石、红砖和原木作为建筑材料,并对相关材料进行相应的现代化加工,如可将木材料加工为胶合木、平行木片等用于民居建筑中,发挥其承重和调节层高的作用。

(三)民居营销阶段

在基于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房屋产品生产结束后,应在居民自身或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民居产品的营销。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检验工作不仅应对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应用情况,即房屋的技术、地域特色予以检验,而且也应对基于这一技艺的房屋质量,如结构稳定性、材料耐腐蚀性等进行检验,待检验合格后,开展具体的营销工作。在实际的产品营销过程中,可以地区政府或开发商为单位,通过利用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加大对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以及基于这一技艺的相关防务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例如,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和开通微博官方账号等方式将地区传统木结构的营造技艺以及基于这一技艺而建设的房屋产品信息进行公示,使更多的受众了解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在提高对基于这一技艺产品特点和功能了解的基础上,刺激用户需求和购买欲望,提高营销效果。由此,则在获得良好宣传推广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将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及其产品同新媒体进行融合创新,进一步促进该项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内容和特点进行阐述和分析,进而对当前该项技艺的发展困境和传承与创新途径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技艺利用率较低、传承困难和宣传与推广工作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和促进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应从民居设计、生产和营销等各阶段着手,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等,提高技艺的利用率和宣传推广效果,并通过加强人才建设,确保新时期下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闽南民居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闽南文化传承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