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研究

2020-11-24 17:40杨寅菊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数码世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计算机

杨寅菊 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计划在5-10年内,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我国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实践存在的问题,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1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校企合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1.1 合作模式具有短期化和临时化

在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与社会岗位需求不相符合和脱钩的现象和问题,真正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仍然在一种较低的水平和简单的模式中徘徊。这里的校企合作是以实践项目合作方式进行的,时间不会很长,多呈现出短期化与临时化的特点和规律。这种短期的、临时的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计算机应用专业创新人才的培训质量。

1.2 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机制不完善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校企合作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着职校“一头热”的现象,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校企合作中,校方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在现有体制下,企业往往认为从当前职业院校中无法获得高素质人才,得不到新技术,进而无法给企业带来收益,因此,一些企业往往只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并未认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院校仅负责理论教学,企业则负责指导实践这一部分。由于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较少,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巨大的思想鸿沟,很难融合到一起,很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准和需求进行有效衔接,极大地阻碍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与创新实践。

1.3 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进阻力较大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推广,但在效果与实施的程度上表现的不尽如人意,也没有一个统一和适用的模式可以推广。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应用方面,社会、企业与院校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在发展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欠缺共同完成合作的模式与机制、没有应有的重视与保障和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使校企合作处于十分有限的发展境地,极大地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益。

2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校企合作应关注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需要正规管理

我国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校企间的合作,也在研究一种适合于工学一体的培养人才模式,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与试点。然而,这些并没有形成一种比较权威的、相对完整的校企合作的指导方针和准则。校企合作在相对的保障制度、考核标准及奖励与处罚措施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院校内设立的就业部门、培训部门、校企网站建设等都没有达到相对标准和要求,在院校的校企网站上应该建设合作企业的信息网站。

2.2 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长效机制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企业,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备。所以,以校企合作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校企合作的本质所在,更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

2.3 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目标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校企合作要以培养市场需要的创新人才为根本目标。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企业所需要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使企业懂得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是为服务企业标准而培养的,为了更好的、更多的培养出适合企业的全面型人才,需要企业进行深度的参与。以此为目的,学校要结合教学行动与企业对待人才的需求,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并尽全力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模式。

2.4 构建以岗位需求为指南的校企合作课程安排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校企双方应共同参与到创新人才培养中,学校更应该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把岗位工作合理划分为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两个方面。将在岗位上了解到的知识融入到学校的各类专业课程中。在课堂教学时,应采用校企互动的措施,以岗位的实际工作和操作规范为指导,进一步构建起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中有所收获。这种将企业一部分工作融入到课程实践的阶段,应由学生自己主动的完成,把成果以作业汇报的形式反馈给企业,让企业了解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程度和水平。当院校的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的工作实践时,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可以与实践工作任务的完成和课程考核标准相结合,以达到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贴近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使院校与企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标准逐步接近,更好的为校企合作奠定基础。

2.5 推进以社会需要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合适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教育理念,构建和形成一种以项目引领、工学并举和全方位塑造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把职业岗位的实践过程、内容、方法和能力需求作为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把企业的发展理念、发展经验和文化精神融合到教学的全过程,并采用案例指导、情景再现、角色融入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边学边练,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根本目标,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一线工作岗位,以职业员工的身份和精神要求学生,培养出创新型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3 深化校企协同科研育人平台的措施

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经涉及到每一个领域,与区域经济联系紧密,拥有研究地方问题的天然优势,职业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色,结合区域行业产业需求,搭建符合自身特色的校企协同科研育人平台。为了深化校企协同科研育人平台,避免流于表面,应该根据自身特色,积极尝试国家大力提倡的各种校企合作模式。把科研融入到校企合作之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1 采用现代学徒制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该模式最大的优势是企业的深入参与。一方面,对于一些用人需求具有特色要求或对人才需求量比较大的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可以培养出符合自身需求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现代学徒制教育,可以尽早参与企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通过把握企业真实需求,找准共识,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大有作为的一种育人模式。

3.2 优化校企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计算机应用专业对于一些用人需求并不大的企业,可以通过尝试整合校企资源,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是实现资源共享,深度合作的有效模式。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加入职业教育集团,可以获得符合企业需求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和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企业建立更深入的联系,有利于相关业务的开展。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不同的实习需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深入意向企业实习,参与企业工艺改进和研发活动。职业院校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应该把企业引进来。通过共建校内产业学院或研发中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情景,校企联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门人才。

3.3 深化校企合作的配合程度

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虽然有的企业会在本地政府与经济政策的扶持下参与职业学校教育,但是不会让职校生触碰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只是让学生在实习工作中“打杂”,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学到专业知识。因此,职业学校应与合作企业紧密沟通,深化校企合作程度,尽量让职校生在企业实习中学习专业技能。为了让现代企业对校企合作抱有自信,职业学校可以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与现代企业签订用人劳动合同,让合作企业与职校生双方选择,保证职校生在毕业之后可以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参与社会工作,消除学生将某个企业的核心技术与专业力量带到竞争公司的可能性。再者,学校也应该深入到合作企业之中,学习合作企业的先进技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然后利用学校的科研力量研究合作企业的发展瓶颈技术,帮助合作企业解决生产难题。

3.4 优化师资结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质量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尤其是计算机应用专业。首先,应该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习。为教师实习提供丰富的企业资源,让教师始终保持与业界的联系,鼓励和支持教师与企业职工一同开展技术研发和相关课题申报。通过与企业的广泛合作,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活力。其次,鼓励和支持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通过学历提升或访学等进修方式,掌握更加先进和丰富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利于解决教师在企业实习或科研中的难题。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能够进一步带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专业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比其它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技能。通过本校已有的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实践存在的问题,寻求最优解决方案,为其他中职学校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校企合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计算机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物联网技术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计算机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