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针灸联合调中饮对脾虚肝旺型厌食症患儿胃泌素及生长抑素的影响

2020-11-24 11:49丁佳君邵征洋林成雷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胃泌素厌食症生长抑素

丁佳君 邵征洋 林成雷 詹 璐

厌食症属于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儿童常见脾系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或见食不贪,多不伴有器质性病变,对儿童身心健康有着严重影响[1-2]。目前国内外诊治儿童厌食症的方法众多,有研究发现微量元素缺乏与厌食症密切相关,两者相合作用可形成恶性循环,而补充锌可有效治疗小儿厌食症[3-4]。中医药治疗厌食症优势明显,能够双向调节脾胃功能,方法众多且副作用小[5]。本研究组前期对儿童厌食症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临床中脾虚肝旺型患儿为多,同时激光针灸和调中饮对该病均有较好疗效[6-7]。研究组以胃泌素及生长抑素为观测指标探索激光针灸联合调中饮对该病的确切疗效其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3 月—2018 年3 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厌食症患儿90 例,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要求,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核,并取得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

1.2 入选标准

1.2.1 儿童厌食症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第8 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厌食症的诊断标准制定:年龄14 岁以下儿童;病程2 个月及以上;食欲明显减退,不思饮食甚至拒食,进食量比过去明显减少:3 岁以下儿童每天面食、米饭、面包等谷类食物摄取量不足50g,3 岁以上儿童每天谷类食物摄取总量不足75g,同时,肉、蛋、奶等摄取量极少;蛋白质热能摄入量不足,仅为标准供给量的70%~75%,矿物质及维生素摄入量不足,仅为标准供给量的5%;除遗传因素外,身高、体质量均低于同龄正常平均水平,厌食期间身高体质量未见明显增长。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8]、《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中小儿厌食症中医辨证标准:脾虚肝旺型兼见好动易怒,急躁激惹,多啼磨牙,或有口臭,舌淡,苔腻,脉细弦等。

1.2.2 纳入标准 (1)符合儿童厌食症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2)年龄1~5 岁;(3)近1 周内未使用过中药;(4)临床资料完整。

1.2.3 排除标准 (1)存在未按规定治疗或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2)伴有心、脑、肺、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患儿;(3)未能排除其他系统疾病所致厌食者。

1.3 方 法[1-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予葡萄糖酸锌颗粒(浙江杭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70mg/包,批号20161207),1~5 岁每日0.5 包,早晚饭后30min 口服。观察组加用半导体激光穴位治疗仪(型号XS-998D12 型,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酒精棉片消毒探头后用胶布固定于脾俞(双)、胃俞(双)、神阙、中脘、足三里(双)等8 个穴位上,每个穴位刺激10min,隔日治疗1 次,并配合调中饮(药物组成:茯苓、白术各9g,党参、白芍、陈皮、枳壳、柴胡、醋元胡、生甘草、生山楂、焦六曲、炒莱菔子各6g 等,水煎浓缩为每瓶100mL,由我院制剂室提供),每次10mL,早晚饭后1h 口服。2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治疗期间及观察前1 周内禁止使用其他胃动力药及影响本研究的其他药物。

1.4 观测指标

1.4.1 血清胃泌素和生长抑素 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2mL,采用离心机分离血清(离心时间10min,转速为3000r/min,有效离心半径18cm),取上层血清置于-20℃冰箱密封冷冻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胃泌素(杭州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907)和生长抑素(杭州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907)水平,实际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临床痊愈:食欲食量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原有其他症状基本消失;显效:食欲明显恢复,食量恢复到原有水平的3/4,原有其他症状明显改善;有效:食欲有改善,食量有所恢复,但未达到原有水平的3/4,原有其他症状好转;无效:食欲和食量及原有其他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患者总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采用t 检验,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病例脱落,最终对照组44 例,观察组43 例。两组患儿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厌食症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胃泌素与生长抑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患儿血清胃泌素较治疗前均升高,血清生长抑素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血清胃泌素高于对照组,血清生长抑素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厌食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比较(pg/mL,)

表2 两组厌食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比较(pg/mL,)

注:观察组予激光针灸+调中饮+葡萄糖酸锌颗粒治疗;对照组予葡萄糖酸锌颗粒治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P<0.05

2.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39/43),对照组70.45%(31/4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厌食症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3 讨论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脾胃常显不足,纳食不慎便易致消化功能失调。因现代家庭社会因素,小儿平素多被骄纵溺爱,稍不遂心即发脾气,甚者夜卧不宁,或沉默不语或哭闹不休以致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乘犯脾胃,则胃不受纳,脾失健运,最终致使食欲下降,食量减少。因此临床上厌食症患儿中脾虚肝旺者多见,病变脏腑在脾胃,病机为脾运胃纳失司,与肝脏密切相关。治疗须补泻同施,既要健脾开胃,又不忘疏肝理气。调中饮是我院儿科临床治疗脾虚肝旺型儿童厌食症的有效方剂,家长及儿童接受度高,疗效评价好,可有效治疗儿童厌食症[6]。方中四逆散疏肝理脾,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两者配伍,消补兼施,疏通中焦;再佐以山楂、神曲、莱菔子等消食导滞、运脾化积,共奏调和肝脾、理气和胃的功效。本研究选用激光针灸,是利用激光聚焦作为“针”,激光扩束进行“灸”法,通过光、电、磁等综合刺激腧穴,是传统针灸技术的传承和创新,避免疼痛及交叉感染的同时,消减了患儿对传统针灸的恐慌情绪[7,10]。中医外治配合中药内服,内外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依从性好,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胃肠激素又称脑肠肽,是一种主要由胃肠道分泌细胞与神经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肽类活性物质,包括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等[3]。胃肠激素分泌失调是导致厌食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因素[11]。胃泌素可促进消化液如胃酸、胃蛋白酶及胰液等的分泌,加速胃排空[12]。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提示激光针灸配合调中饮能够升高脾虚肝旺型厌食症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且效果优于单独服用葡萄糖酸锌。

生长抑素主要存在于胃肠及胰腺中,研究显示其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其水平过高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因素[13]。生长抑素能够抑制胰岛素和胃泌素的释放、胃酸和胰液的分泌、小肠的运动和吸收功能,在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观察组血清生长抑素较治疗前降低,提示激光针灸配合调中饮能够抑制脾虚肝旺型厌食症患儿血清生长抑素水平,且比单独服用葡萄糖酸锌更有效。

综上所述,激光针灸联合调中饮治疗脾虚肝旺型厌食症患儿,能升高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抑制生长抑素水平,且临床疗效比单独服用葡萄糖酸锌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泌素厌食症生长抑素
国王的厌食症
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的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探讨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奥曲肽联合生长抑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离断胃迷走神经对门静脉高压胃病大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胃溃疡”反复发作警惕胃泌素瘤